 乔培新[公元1912年-2007年]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物 乔培新,曾用名乔森显、苏子仁,于 1912 年 8 月出生在内蒙古达拉特旗。1936 年 9 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投身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工作。1937 年 6 月,乔培新从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自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且影响深远的人生旅程。 抗日战争时期,乔培新肩负起重要使命。他先后担任中共五原县委会宣传委员、中共包头县委会宣传委员。在五原县,他积极推动动员委员会的工作,担任书记一职,为组织和发动群众贡献力量;同时,他还担任五原县第一区区长兼区动委会书记,深入基层,切实了解民众需求,积极宣传抗日主张。之后,乔培新出任包头县县长,在复杂艰难的局势下,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秘密开展地下工作,为抗日事业默默耕耘。1941 年,经党组织批准,乔培新前往延安。在延安,他历任陕甘宁边区银行调查科科长、调查处副处长、处长。当时,边区财政经济面临极端困难的局面,乔培新凭借在清华大学所学的经济知识,结合边区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为边区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政策出谋划策,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现出非凡的金融智慧和对革命事业的赤诚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乔培新在金融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他历任西安市金融处科长、中国人民银行西北区行副行长、行长,在区域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工作推进方面成绩斐然。1955 年 1 月,乔培新担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为推动我国农业金融事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同年 10 月起,他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党组成员、副行长,中国银行总经理、董事长等重要职务。在担任中国银行相关职务期间,乔培新展现出了卓越的远见和开拓精神。当时,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国银行吸收的外汇资金存于外国银行却未被充分利用,乔培新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潜心研究,积极寻找合理使用外汇的途径,并大力宣传合理运用外汇储备的重要性。1963 年,他牵头外贸部、财政部,向国务院提出从香港中资银行外汇存款中拨款贷给交通部,用于租赁或购买外国轮船的建议,同时研究优惠办法减轻政府贷款包袱。尽管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在当时受到极左思潮的批判,但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得以实施。1972 年,中国银行正式用外汇资金给交通部贷款并帮助其建立修船机构,开创了我国银行外汇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先河。此后,乔培新持续致力于研究合理使用外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他的理念和主张在后来中国高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经济现象中,逐渐彰显出长远的意义和价值。1979 年 7 月,乔培新担任中国银行名誉董事长;1982 年 5 月,任中国人民银行顾问;1984 年,出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他凭借深厚的金融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金融学术研究和行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乔培新还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在政协平台上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 2007 年 5 月 31 日,乔培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95 岁。在他病重期间及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贺国强、王刚、李贵鲜和郑天翔、陈慕华、王丙乾等以不同方式表达了慰问和哀悼。乔培新的一生,与我国的银行事业紧密相连。从 “一二・九” 学生运动,到包头县地下工作,再到陕甘宁边区银行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工作岗位,他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国的革命金融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