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金山,原名哈诺墨拉,1894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审旗的一个台吉(贵族)家庭。彼时,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风起云涌,自幼受其熏陶的奇金山,对贫苦牧民在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境遇感同身受,内心逐渐萌生出反抗压迫、振兴蒙古民族的革命理想。
1926年,著名“独贵龙”运动领袖、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执行委员席尼喇嘛在乌审旗重举“独贵龙”运动大旗,一举推翻封建王公统治,建立民主政权“公众委员会”。奇金山积极投身这场革命,担任格其罕达尔古(相当于乡长)。任职期间,他一心为民,坚决贯彻公众委员会的各项主张,大力废除苛捐杂税、取消奸商债务,倡导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针对地方武装马匹征调问题,他提出将派差马改为征马,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提升了马匹养护水平 。1929年,席尼喇嘛遭叛徒蒙克乌力吉暗杀,王公贵族重新掌权。此后十多年间,奇金山在乌审旗保安队历任连长、第四中队长和西蒙抗日游击第一支队第一大队长。尽管身处军界中层,但受席尼喇嘛革命思想影响,他始终心系民众,因乐善好施被百姓亲切称为“山孔白纳”(即善人)。
1935年12月20日,毛泽东发表《对内蒙古人民宣言》,宣扬团结少数民族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共产党员赵通儒、曹动之等人奉命到乌审旗开展工作,奇金山借此深入了解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思想觉悟不断提升。1936年秋,与共产党有联系的乌审旗保安队副官奇国贤,带奇金山与共产党员曹动之会面,几人结拜为兄弟。自此,奇金山开始暗中配合中共乌审旗工委开展工作。
1938年8月,中共乌审旗工委提出“乌审东西上下一心,拥护王爷领导抗战”的口号,全力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伊克昭盟局势危急,部分王公叛国投敌,乌审旗王府也与日伪军暗中勾结。奇金山与奇国贤等进步人士坚决抵制王府的投降行径,为维护抗日统一战线立下汗马功劳。1939年底,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驻伊克昭盟的国民党军队肆意干涉共产党抗日活动。在此严峻形势下,奇金山坚持抗战,为中共乌审旗工委提供掩护,他的驻地也成为工委的安全据点,被敌人视作“红区”。
1941年冬,蒋介石派陈长捷任伊克昭盟守备军总司令,何文鼎率第二十六师进驻,推行反共灭蒙政策,制造多起流血事件,奇金山的好友奇国贤也惨遭杀害。残酷的现实让奇金山彻底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1943年2月,陈长捷以军垦为名,强令在伊克昭盟开垦30万亩牧场,严重威胁牧民生计,全盟蒙族各阶层群起反对。奇金山因“通共”嫌疑被撤职,但他并未退缩,反而加紧与共产党联系,筹备武装抗垦。
1943年3月26日,扎萨克旗率先发动反抗军垦的武装起义,国民党血腥镇压。奇金山果断响应,于4月率西乌审保安队和东乌审部分官兵起义,迅速占领旗府,逮捕国民党官员,摧毁其反动统治。起义后,部队扩编改组,奇金山任第四团团长,并在麻失库联与国民党军激战,重创敌军。然而,陈长捷、何文鼎调集重兵镇压,奇金山前往定边求援,得到共产党的坚定支持。为保存实力,起义军民主动撤退,奇金山率部退至乌审旗西部,依托陕甘边区继续游击斗争。
1943年10月,奇金山接受共产党领导,将部队改编为乌审旗骑兵团,任团长,并在乌审旗西部建立革命根据地。1944年10月,奇金山赴延安学习,归来后整顿部队,提升军政素质,加强与群众团体合作,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但他的革命行动招致国民党忌恨,1945年2月16日,国民党以重金收买叛徒,趁部队多数人回家过年时,将留守团部的奇金山杀害,年仅51岁 。
奇金山牺牲后,194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和蒙古同学会在延安成吉思汗陵堂为其举行追悼大会,乌兰夫主祭,悼其为“抗战与民主运动的英雄” 。5月8日,乌兰夫在《解放日报》撰文,称赞奇金山是“西乌审坚决抗日、有民主思想、深受人民爱戴的进步将领”,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