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潜[公元1888年-1974年,辛亥革命元勋] 湖北黄石市大冶人物 向海潜,字松坡,大冶县大冶镇人。家贫,年少离家至武汉投新军,后入陆军小学堂,素与会党接近。宣统年间,在武昌组织群英会,大量吸收会党。后并入共进会,与同乡黄申芗在学兵中发展会员。1910年,黄因联合会党反清事泄,逃离武汉,向代黄行事。辛亥武昌起义后任参谋。1912年2月27日,与黄申芗等以群英会为基础,策动军人“倒孙(孙武)”,事后走沪。后参加反袁斗争,发展会党势力。讨袁战争中,奉命镇守江阴城。失败后随孙中山去日本,参加中华革命党。旋回武汉,致力于发展会党势力,后曾参与驱逐军阀王占元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往来川沪间从事会党活动。1940年去桂林,任李济深高级顾问。派人在上海“开山堂”,掩护留沪兄弟。1946年至上海,组织“洪兴协会",任理事长。又与上海各帮会协商成立“中国建设协会“,为理事长。上海解放前夕举家被裹挟香港,1974年逝世。 向海潜(1888—1974),字松坡,湖北省大冶市城关和平街人,是辛亥革命元勋,也是洪门五圣山的创立者。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 向海潜出生于1888年正月二十日,家境贫寒。15岁时,他怀着救国大志,毅然离家前往省城武昌投军,加入湖北新军三十二标,后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堂。在军队中,他为人豪爽仗义,敢作敢为,且素与会党接近,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组织革命力量,秘密从事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活动。 投身辛亥革命 组织群英会:1907年,日知会遭受破坏后,革命党人并未退缩,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向海潜与李绍白组织了群英会,对外称有一百零八人,取水浒梁山泊聚义一百零八将之意,实际人数更多。其成员包括熊炳坤、秦培鑫等众多反清志士。群英会以陆军学堂的学兵和新军中的士兵为主要发展对象,向海潜既以军队组织部勒会党,又以会党方式团结军队,在党人中拥有一定势力,刘复基对其组织群英会的行动十分赞同与支持。 参与武昌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前,向海潜负责与炮队联络。起义爆发后,他率领民军攻打汉口,火烧华景街,为武昌起义的胜利立下战功。湖北都督府成立后,他担任参谋,有说法称其还曾任武昌卫戍司令。阳夏战争吃紧时,他以参谋名义赴湖南,联络会党援鄂,积极为革命事业奔走。 参与倒孙事件:南北议和期间,孙武成立民社,创办《民声报》,公开与同盟会和南京临时政府对抗,后又投向袁世凯。向海潜对孙武的行为极为痛恨,1912年2月17日的倒孙事件中,他和群英会起了主导作用,由他打响第一枪,群英会的标志成为事变中的通行证。事变后,黄申芗去日本留学,向海潜离开武汉前往上海。 反袁与护法斗争 参加二次革命: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引发二次革命。孙中山在沪发表讨袁通电,任命向海潜为江苏讨袁军副参谋长,率领部队镇守江阴。袁世凯对他十分忌恨,曾赏银10万元捉拿他。面对袁军猛攻,讨袁军虽处于劣势,但向海潜坚守城池,称“人在城在,人亡城亡”。后孙中山急电令其撤退,称“宁失江阴一城,绝不可失向海潜一人”,可见孙中山对其重视。 继续反袁斗争:二次革命失败后,向海潜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国后,他继续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反对段芝贵、王占元对湖北人民残酷统治的斗争。他与马骥云等党人一起,杀死了众多反动派走狗,就连王占元的稽查长周三毛也甘愿两不相犯,直至袁世凯死去,反袁斗争才告一段落。 参与护法运动: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向海潜被任命为护法军政府军事委员,后又担任大元帅府援鄂第二混成旅旅长、湘鄂联军总指挥、湘军援鄂鄂省自治军左翼总指挥等职,积极参与护法运动,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贡献力量。 创立洪门五圣山与抗日活动 创立洪门五圣山:1923年,向海潜来到上海,创立洪门五圣山。随着发展,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上至四川、下达江浙都有涉及。1936年,四十多个洪门团体为克服各自为政的弱点,在上海筹建洪门联合团体洪兴协会,向海潜因势力最大,与名望最高的汪禹丞一同被推举为董事长。 投身抗日洪流:七七事变爆发后,向海潜积极投身抗日。他致电北平宋哲元和二十九军全体将士,称愿率洪门健儿与敌寇周旋,虽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次日又致电蒋介石,表达愿以在野之身统率海内健儿与日军决一死战的决心。他还是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的主席团成员,积极参与上海的抗日活动。上海沦陷后,他与五圣山各堂主相约继续抗日,其手下张子廉、梅光培、明德等堂主也分别在各地组织力量抗日,五圣山会办李济深还发动弟兄护送难民。向海潜后来辗转到重庆,在四川袍哥的帮助下,将重庆的仁、义、礼各堂袍哥转入五圣山,使五圣山成为全国势力最大的洪门山头。他在重庆常鼓励洪门弟兄全力抗日,还派人到湖北组织抗日游击队。此外,他在桂林后方成立营运公司,创办西南机械厂,为前方抗日将士运送保障物质,还曾在日寇空袭时,舍弃公司物质,营救数百学生。 抗战胜利后至赴台 战后活动与政治倾向转变:抗战胜利后,向海潜于1946年回到上海,办理洪门复员,改组洪兴协会,仍任理事长。此时,美洲洪门首领司徒美堂来沪,欲联合向海潜等召集全球洪门大会,组建致公党,对抗国民党一党专政,但因国民党的干涉而失败。蒋介石为控制帮会组织,将人民行动委员会改建为中国新社会建设协会,向海潜迫于压力,与杜月笙、杨虎等担任常务理事。不过,他并未像杜月笙那样为蒋介石反共打内战摇旗呐喊,相反,在民族命运决战时刻,开始向往进步,积极向中共方面靠拢。1947年,中共上海局城市工作部部长张执一秘密会见向海潜,希望他保持中立或为中共所用。 被迫赴台:上海解放前夕,向海潜被特务机关列入黑名单,他和家属被劫持押往香港。1953年,他一家被迫迁往台湾。在台湾,他除参加洪门活动外,不参与其他活动。 1974年,向海潜病逝,结束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向海潜作为辛亥革命元勋,一生历经多次革命斗争,为推翻满清统治、反对北洋军阀和抗击日本侵略者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事迹和精神值得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