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德[公元1894年-1934年,革命烈士] 湖北黄石市阳新人物 王显德,又名王贤德,是湖北黄石阳新的杰出革命烈士,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苦难童年与矿工生涯 王显德于1894年1月8日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永章里(今太子镇)王官山。他是遗腹子,家庭极度贫困,仅靠母亲守着一间茅屋和一亩薄地艰难维持生计。然而,母亲体弱多病,无力耕种,孤儿寡母只能以乞讨为生,生活十分悲惨。 1907年,年仅13岁的王显德为了生存,不得不告别母亲,外出打工。他先后到炭山垸、袁华等煤矿当矿工,过着“吃猪狗食,干牛马活”的生活,还经常遭受资本家和工头的打骂与虐待。但这段艰苦的经历,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将他锻炼成了一个不畏强暴、果敢坚毅的汉子。 1922年春,袁华煤矿发生矿井塌方事故,十余名工人负伤致残。资本家不仅不为伤残工人医治,还将他们遣送回家,称其丧失劳动能力,不能白吃矿里的饭。王显德见状义愤填膺,带领几十名工人找资方论理,要求为伤残工人医治并照常发放工资。但资本家不仅拒绝了这一合理要求,还将王显德开除。 ### 投身工人运动 1923年,王显德与好友黄家高、费尚全等人漂泊到大冶港窑湖工矿区,经同乡介绍进入富源煤矿当矿工。当时,中共港窑湖地方支部委员会已于1922年5月成立,富源煤矿也建立了党小组。在党的领导和全国工人运动,特别是安源煤矿工人运动的影响下,1922年11月,富源煤矿工人俱乐部(工会)成立。王显德在工人运动中,深刻认识到了工人团结的伟大力量,阶级觉悟迅速提高,革命热情日益高涨,很快成为矿工会的骨干分子。 1926年9月,北伐军第七军攻克阳新、大冶等县,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部队。港窑湖总工会随即成立,工人运动由秘密转向公开。10月,王显德根据总工会部署,率领富源煤矿30余名工人代表与资方交涉,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工时。遭到资方拒绝后,他组织全矿几百名工人举行罢工,最终迫使资本家答应了工人的要求。此后,他还领导工人驱逐了工头,实现了由工人代表民主管理矿区生产。 1927年6月,夏斗寅叛军残部窜入港窑湖工矿区,疯狂镇压工人运动。富源煤矿的反动资本家勾结叛军,捣毁矿工会,搜捕共产党员和工人运动骨干。王显德被迫离开富源煤矿,潜回家乡金海地区。 回到家乡后,王显德托人担保,进入裕济煤矿公司当矿工。尽管当时阳新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但他毫不畏惧,积极在工人中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串联工友,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斗争,以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 ### 加入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活动开展 1927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派胡朝珠、项升平到阳(新)大(冶)地区组建阳大县委,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及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土地革命斗争。随后,阳大县委派曹玉阶、杨振东到金海工矿区领导工人运动。同年12月,王显德和黄家高经曹玉阶、杨振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裕济煤矿工会成立,王显德被推举为工会委员长。他与福东煤矿工会委员长黄家高协商,派会员到民生、广益、黄厂等煤矿公司开展工作,相继建立了基层工会组织。金海地区的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各矿工会组织工人多次举行罢工,均取得了减少劳动时间、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胜利。 同年春,王显德和黄家高受阳大县委派遣,在金海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他们的任务是寻找流散的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恢复和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农会组织,集聚革命力量,发动武装斗争。王显德首先回到家乡王官山,找到大革命时期的支部书记王义和和党员王惠德等人,恢复了王官山支部。接着,他以找工作为掩护,到朱容与共产党员朱必起取得联系,恢复了朱容党支部。随后,又在太子庙发展党员,建立了太子庙党支部。 在王显德的努力下,金海地区的革命气氛日益活跃,不到1个月,王官山、太子庙、中庄铺等地相继建立了秘密农会。他还与黄家高、黄庭照等人筹措枪支、土铳、戈矛,秘密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金海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1928年7月,大王殿保卫团团长李督哉召集善福、新亭等四个里的土豪劣绅开会,筹款买枪扩充保卫团。王显德等人得知后,率领游击队前往大王殿,趁土豪劣绅饮宴时发动突然袭击,击毙7名土豪劣绅,李督哉也被当场打死。随后,游击队在大王殿一带张贴布告,公布土豪劣绅的罪行,令当地反动派惊恐万分。 同年大旱,土豪劣绅囤积粮食,造成民众饥荒。8月,王显德、黄庭照等在金海、龙山一带领导万人夺粮暴动,打开石维四等4户大地主粮仓,将数百担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广大群众欢欣鼓舞,纷纷踊跃参加革命斗争行列。 ### 革命事业的发展 1928年10月,中共阳新县委将金海区和龙山区合并为金龙区,黄庭照任区委书记,王显德任区委委员。11月,金龙区农民委员会成立,王显德被推举为会长。 1929年初,驻金龙区的桂系军阀部队调走,王显德、黄庭照抓住时机,率领赤卫队、游击队扫荡了当地的民团、保卫团和常练队,摧毁了国民党乡村政权。“四抗”斗争(抗租、抗债、抗捐、抗税)风起云涌,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和豪绅地主的租债被取消,契约簿据被烧毁,乡村权力归农委会所有,全区实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930年3月,在阳新县第二次工人代表大会上,王显德当选为县总工会委员长。5月,阳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成立阳新县苏维埃政府,他当选为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10月,鄂东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阳新县金龙区太子庙召开,成立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王显德当选为执行委员。 1931年1月,阳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刘怀玉调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王显德当选为阳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此时,鄂东特委(后改为鄂东南特委)及其所属政权机构设在阳新县龙港镇,阳新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32年5月,王显德升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常委、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6月底,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迁驻大冶果城里吴家岭,8月在吴家岭召开湘鄂赣省工农兵代表大会,王显德继续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 ### 英勇牺牲 1934年4月12日,王显德在九宫山开会时,因叛徒告密,遭到敌军包围。在突围过程中,他为了掩护战友,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9岁。 王显德从一个饱受压迫的矿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始终坚守革命信念,不畏强敌,为阳新乃至湘鄂赣地区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