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波[公元1906年-1934年,革命烈士] 湖北咸宁市通山人物 叶金波,是鄂南通山秋收暴动的主要指挥人之一,历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通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三师政委,红十七军副政委兼参谋长。 后被鄂东南政治保卫局以“国民党改组派”罪名秘密逮捕,叶金波于1934年2月被害,年仅27岁。1984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叶金波是湖北通山的杰出革命烈士,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立下不朽功勋,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彰显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与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投身革命,组建农民武装 叶金波于1906年5月出生在湖北通山县通羊镇。1925年6月,就读于鄂南镇南中学的他,在学校支部委员会成立之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革命征程。 随着农民运动和国民革命浪潮兴起,叶金波受党组织派遣回乡,以办学为掩护,积极组织农协会,发展农民运动。1926年春,他在老家石宕叶创办平民学校和农民夜校,宣传革命思想。同时,凭借自幼习得的武艺,组建“习武会”,亲自担任武师,一边教学武艺,一边培养革命骨干,发展党员并建立党小组。在此基础上,他以“习武会”成员为核心,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农民自卫队,有力推动了通山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鄂南成为革命前沿。通山县各区、乡农民自卫队纷纷成立,后统一为农民自卫军,叶金波因表现突出被推举为农军总司令,统帅1000多人的队伍。他率领农民自卫军走村串户,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令敌人闻风丧胆。 领导秋收暴动,建立红色政权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共通山县委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按照湖北省委制定的《鄂南农民暴动计划》,成立通山秋收暴动委员会,叶金波任副主任。通山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农民革命军,他与夏桂林担任正副指挥,下辖6个大队。 8月下旬,通山县委趁国民党驻军调走之机,组织农民占领四乡集镇,月底消灭县城周边反动武装,对县城形成合围。8月30日,农民革命军2000多人攻城,国民党通山县长何雄飞投降,县城顺利解放。31日,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成立,夏桂林任委员长,叶金波任副委员长兼军事部长,通山县工农政府成为全国第一批县级红色政权之一。 9月,鄂南秋暴拉开序幕,叶金波将农军合并为两个团,一团出征咸宁,一团随其驻扎县城,行使政府职能。然而,由于敌人反扑,鄂南秋收暴动失败,农民革命军为保存实力转入深山。 开辟革命根据地,发展赤色区域 1927年10月上旬,通山农民革命军分三路进入鄂赣边境的九宫山、阳通边境的周步山和沉水山。叶金波率领部分农军在群众帮助下,分散各村,多次袭击“清剿”民团,恢复了多个村农协会组织,并将县委、农协、农军指挥部设在此处,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1月中旬,沉水、九宫、消水三支农军汇合,编为县工农游击大队,叶金波任大队长,同时县农协会改为农民革命委员会,他兼任主任。此后,通山党组织不断发展,成立了多个区委和支部小组,以沉水山为中心的赤色区域初步形成。 1928年1月,夏桂林等不幸被捕牺牲。春节期间,叶金波与阚禹平、陈兆秀等人召开县委扩大会议,重建通山县临时县委,他代理县委书记。会议决定开展武装割据,发展赤色区域。此后,叶金波以“董南贤”为化名,秘密开展工作,领导农民抗租抗债,扩大游击队伍。8月底,省委批准通山县委正式成立,叶金波担任书记。 到1929年上半年,通山共建3个区委、2个特支、17个支部,领导党员320多人,组建8支地方游击队,赤色区域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人口12万以上。 巩固苏维埃政权,屡立战功 1929年10月,何长工、李灿率领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叶金波开辟的通山赤区成为其落脚点和大后方。月底,叶金波出席相关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开辟根据地。会后,红五纵队与通山地方武装以黄沙铺为基地,连续攻克通山、阳新等4座县城,占领多个集镇。通山县城解放后,叶金波任通山县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 他将各区武装统一为赤色自卫队,组织少年共产先锋队,全县赤卫队员、少先队员发展到一万多人,并将赤卫队合编为通山赤卫军。1930年,通山全县建立乡苏维埃政府71个,村苏维埃政府300多个,苏维埃政权得到全面巩固。 1931年1月,鄂东特委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叶金波调任政委。此后,他与师长郭子明(后张涛)带领红三师转战湘鄂赣边区,多次粉碎国民党军“围剿”。 1931年至1932年间,红三师先后取得玉岭山大捷、通山攻城战等胜利,叶金波提出的“逼蛇出洞,聚而歼之”等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多次发来贺电,红三师获颁“坚强苦战”战旗。 1932年9月,面对敌人30个团的“围剿”,叶金波带领红三师在咸宁、阳新、通山等地与敌作战,保护特委机关安全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蒙冤牺牲 1933年7月,鄂东南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成立,叶金波任副政委兼参谋长。然而,同年9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采用“构筑碉堡,步步为营”战术。 10月,叶金波参加鄂东南特委扩大会议,会后率红十七军主力向鄂南发展。11月初,他以四个团兵力围攻通山县城,迷惑敌人后移师进入大幕山,准备南取燕厦镇。红十七军与红十六军曾全歼燕厦守敌一部,但随后红十六军奉调南下,红十七军孤军作战,腹背受敌,被迫撤出战斗。 1934年1月,红十七军在木石港与敌作战,取得胜利,收复木石港地区。但此后,叶金波等人因骄傲轻敌,在木石港休整七天,遭敌鄂东南“剿总”总指挥郭汝栋部包围。 在突围过程中,红十七军遭受重大损失,部队严重减员。而此时,“左”倾错误影响下的鄂东南政治保卫局以“国民党改组派”罪名,秘密逮捕了叶金波。1934年2月,叶金波被害于太平塘,年仅27岁。 1984年,叶金波冤案得到昭雪平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为通山乃至湘鄂赣地区的革命事业奉献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