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勇[公元1942年-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像 湖北咸宁市咸安区人物 张高勇(1942年4月13日—2007年3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轻工集团总工程师、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高勇于1961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6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副所长、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3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逝世,享年65岁。 张高勇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合成、物理化学及其在传统产业和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张高勇是我国著名的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1942年4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2007年3月16日在太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5岁。他为我国日用化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求学经历 张高勇自幼勤奋好学,1954年,他进入武昌一中接受教育,在这里,他养成了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中学时期的他便立下远大志向,决心以知识改变命运,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1961年,张高勇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在武汉大学,他刻苦钻研化学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于1965年顺利毕业。 工作历程 初入科研岗位:1965年4月,张高勇毕业后进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开始了他在日用化工领域的科研生涯,最初担任助理研究员。他从基础工作做起,深入实验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日后的科研成就奠定了基础。 领导岗位贡献:1993年6月,张高勇凭借其出色的科研能力和领导才华,担任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副所长。1995年5月,他升任院长,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在领导岗位上,他不仅注重自身科研工作,还致力于推动整个研究院的发展,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2004年4月,他担任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继续在科研一线发挥重要作用。 科研成就 张高勇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合成、物理化学及其在传统产业和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理论模型创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他研究提出了长链烷烃脱氢的热力学及含催化剂失活的化工动力学模型。这一模型的提出,为长链烷烃脱氢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相关化学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在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产方法发明:他发明了脂肪酸烷基酯的新生产方法。该方法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了脂肪酸烷基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凭借此成果他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 表面活性剂研究:张高勇主持了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与工程开发。酰胺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等领域。他通过对其性能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更具优良性能的产品,推动了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技术进步。 杀菌剂与载体开发:他指导了新型杀菌剂的研究开发和DCS - 3氧化铝载体的工程开发与产业化。新型杀菌剂的开发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杀菌解决方案,而DCS - 3氧化铝载体的产业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生产长链烷脱氢催化剂的国家,不仅节约了大量外汇,还实现了出口创汇。 科研项目主持: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张高勇主持和指导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与部、省重点产业化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为我国日用化工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学术贡献 张高勇在学术方面也成果丰硕,据2005年11月广州大学新闻网站显示,他在国内外发表文章40多篇。这些文章涵盖了表面活性剂合成、化工动力学、脂肪酸烷基酯等多个领域,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促进了我国日用化工领域学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他还担任《日用化学工业》《日用化学品科学》主编,以及《中国工程科学》《应用化学》《化学通报》编委,日本《Journal of Olco Science》顾问编委等职务,积极参与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为推动学术交流和行业知识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职务 张高勇在承担繁重科研和领导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担任了多项社会职务。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山西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建言献策。他还担任第九届民盟中央常委,第七、八届民盟山西省副主任委员,发挥民主党派人士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此外,他还担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轻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和环境学部常委、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香精香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在行业协会和学术团体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我国日用化工行业的整体发展。他还是武汉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致力于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化工领域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 荣誉与奖励 张高勇的科研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励。除了前文提到的国家发明三等奖,他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等多项奖励。2007年,他凭借“新型无磷助洗剂Al - δ层状硅酸钠的研制与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对他在环保型洗涤助剂研发方面成就的高度肯定。此外,他还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些荣誉是他科研生涯的璀璨明珠,也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治学与育人 张高勇治学严谨,始终秉持“勤奋、开拓、求实、奉献”的人生格言。他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待每一个科研问题都深入钻研,绝不敷衍了事。在培养学生方面,他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据2005年11月广州大学新闻网站显示,他培养了博士生8名,这些学生在他的指导下,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传承了他的治学精神和科研态度,许多人已成为我国日用化工领域的骨干力量。 行业影响 张高勇是我国表面活性剂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参加主持了我国洗涤用品工业“八五”以来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他凭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专业知识,为我国日用化工行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对推动我国日用化工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等日用化工产品生产中,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提升了我国日用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张高勇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我国日用化工事业中,为行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日用化工领域、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宝贵科研成果、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为我国日用化工事业的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