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人杰[清][公元1803年-1842年,清代农民起义领袖] 湖北咸宁市崇阳人物 钟人杰,又名钟九,清代湖北崇阳白霓桥人,秀才出身,曾任塾师。道光年间因支持窑民控诉官绅被革职发配,后逃归故里。道光十九年(1839)起多次率众反抗官府浮收粮米,捣毁粮房,立碑减税。 二十二年正月(1842年1月),与汪敦族、陈宝铭等发动抗漕赋起义,集结民众万余攻占崇阳县城,杀知县,自称“勤王大元帅”,开仓济贫,史称“钟九闹漕” 。后转战通城、蒲圻,迫使清军溃退。清廷急调五省兵力围剿,同年于白霓桥兵败被俘,六月在北京就义。 钟人杰(1803年-1842年),又名钟九,是清代湖北咸宁市崇阳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出身秀才,因不满官府苛政,率领当地农民发动起义,虽最终失败,但在中国近代农民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钟人杰于1803年出生在崇阳县白霓桥,家境贫寒,以教书为业。他自幼勤奋好学,考中秀才,成为县文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钟人杰为人耿直,性格刚正不阿,敢于为民发声,不畏强暴,在当地民众中颇具威望。 反抗官府的开端 当时,崇阳县署的书吏在征收国课漕粮时,常常“浮收”,导致许多农民因此“鬻子荡家”,生活苦不堪言。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花户金太和因对惯于浮收的差役表示不满,与之发生冲突,被知县责打。金太和不甘忍受,誓言上告,他与侄子金恢先发动各堡花户集资,聘请钟人杰代作状词,前往武昌府控诉。 然而,差役们却反告一状,金太和被押入牢中。钟人杰与其好友汪敦族、蔡德章亲自下乡筹集费用,由金瑞生与蔡德章向官府正式提出控诉。最终,差役们被斥革,金太和获释,官府还限定了漕规,规定由花户自行上纳。但好景不长,这一制度很快就名存实亡,差役们恢复了往日的浮收旧规。 金太和愤而再次上告,却被知县折锦元关押并解往武昌。钟人杰带领众花户,以玩灯为由大闹县城,拆毁了差役的房屋。后来,钟人杰的好友陈宝铭出面,胁迫折锦元按新规征漕。差役们则请了崇阳有名的讼师蔡绍勋代笔,诬告金太和把持漕务,致使金太和长期无法出狱。 矛盾激化与起义爆发 折锦元之后,知县金云门因无法应对崇阳复杂的情况,推荐师长治为继任知县。此时,蔡德章因无子迎娶二房,被差役诬告奸拐,师长治不明真相,将其关押。钟人杰等人再次以玩灯为由大闹县城,并拆打粮房。师长治恼羞成怒,将蔡德章解往武昌。 不料,蔡德章在府讯时据理力争,反让师长治陷入被动。师长治受差役唆使,便用蔡绍勋撰写的状文,诬告钟人杰欺官霸县,武昌府下令捉拿钟人杰。恰逢此时,传言金太和性命堪忧,金太和的子侄催促钟人杰采取行动。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月20日,为了彻底铲除作恶多端的差役,并逼迫蔡绍勋息案,钟人杰、汪敦族、陈宝铭等人带领众花户围攻崇阳县城。22日,县城被攻破,他们原本想逼迫师长治开释金太和,但未能如愿,于是杀了师长治,并捕杀了二十余名书吏,正式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发展与壮大 起义后,钟人杰自称“钟勤王”,竖起都督大元帅旗帜,还分设了知县、千总等官职。他们开仓济贫,将官府粮仓中的粮食分发给贫苦百姓,同时破狱纵囚,释放了被关押的无辜民众,此外还勒捐富户,用以充实起义军的物资储备。钟人杰严整军令,积极修备战备,起义队伍迅速扩充至一万余人,声威大震。 1月27日,钟人杰率领起义军攻入通城县城,任命汪敦族为县令。随后,起义军引兵南下,夺取了湖南平江县上塔市,给当地官府和豪强以沉重打击。不久后,起义军返回湖北。2月10日,起义军攻打通山县城,但未能成功。之后,他们分水陆两路围攻蒲圻,却遭到清军的夹击,不得不撤回崇阳。 起义失败与牺牲 钟人杰起义的消息传到清廷,道光皇帝十分震惊。因省城外围有三十万流徙饥民,岳州漕船正集合待发,清廷深恐义军北进或南下,引发更大的“意外之虞”。道光皇帝亲自授机宜,命令湖广总督裕泰、提督刘允孝,以及湖南巡抚吴其濬、署提督台涌、江西署臬司叶名琛等分赴咸宁、岳州、义宁州督师堵截,对起义军进行围剿。 面对清军的围剿,钟人杰等起义军将领率部英勇抵抗,在西岭、黑桥、洪下、泉口、界头、白霓桥等地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但由于起义军缺乏正规训练,武器装备也远不及清军,最终因寡不敌众,难以抵挡清军的进攻。 1842年3月2日,钟人杰见局势危急,决定销毁帅旗、帅印和文件,弃城突围。然而,崇阳绅民中有人向清军通风报信,起义军出城数里后,便陷入清军埋伏,钟人杰、陈宝铭、汪敦族等起义军首领被俘。3月3日,通城失守,起义宣告失败。 钟人杰等三人被槛送北京,同年6月,在北京遇害,年仅39岁。 历史意义 钟人杰领导的这次农民起义,虽然没有突破鄂南湘鄂边一隅的狭小范围,持续时间也仅有四十三天,但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清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的最初表征,也为后来的太平天国革命等一系列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起到了一定的先驱作用。起义军“众至万余”的规模,迫使清王朝调集数省大吏和重兵进行围剿,并饬令邻近各州县兴办团练,还为此“宣示中外”,在当时造成了震动全局的影响,这是此后十年间江南各省许多农民起义所不曾达到的高度。 钟人杰作为此次起义的领袖,他敢于反抗官府的苛政,为了民众的利益挺身而出,虽最终失败,但他的英勇事迹和抗争精神,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了崇阳乃至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载入史册,为后人所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