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贺国光

国民党陆军中将

贺国光

贺国光[公元1885年-1969年,国民党陆军中将]+像 湖北咸宁市赤壁市人物
贺国光,字元靖。湖北蒲圻人。陆军大学第四期毕业后,入鄂军。1926年秋,策动中原起义。所部受编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历任军长、军委会陆军处处长兼武汉卫戍副司令、军委会高级参谋、军委会办公厅主任、武汉行营参谋长兼第一纵队司令、南昌行营参谋长、训练总监部副总监兼首都警备副司令、赣粤闽浙四省“剿匪”总部参谋长、代行总司令职权、委员长参谋团主任、重庆行营参谋长等职。深得蒋介石器重,是蒋的智囊人物之 一。1935年4月晋升中将(上将编阶)。七七事变后,任重庆行营副主任兼代理主任、成都行辕主任、重庆特别市市长、四川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并代行川政、宪兵司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主持前方各大工厂迁川事宜,担负国民政府及各机关迁川的一切后勤事务,在四川推行新县制,实施田赋征实,发展了农工经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西昌行辕主任、西昌警备司令及川、康、滇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康省政府主席等职。1950年3月经海南岛去台湾,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政策顾问、“国大”代表、湖北旅台同乡会会长。1969年4月21日在台北病故。著有《八十自述》。
贺国光(1885年—1969年),字元璋,湖北省蒲圻县(今赤壁市)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是民国时期军政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一生历经清末、北洋、国民政府等多个历史阶段,在军事、行政等领域均有涉足,生平事迹复杂而多元。


早年经历与军事启蒙
贺国光出生于蒲圻一个耕读世家,自幼接受传统儒学教育,后因时局动荡,萌发投笔从戎之志。1903年,他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堂,系统学习近代军事知识,奠定了军事生涯的基础。1906年,他以优异成绩升入陆军第三中学堂,期间接触到革命思想,与进步学生多有往来,但并未直接参与反清革命活动。

1909年,贺国光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编入第十一期骑兵科。在日期间,他与同期留学的中国军人交流密切,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何应钦、谷正伦等人,这些人脉关系对其日后的军政生涯影响深远。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贺国光辍学回国,投身革命浪潮,加入湖北军政府,任陆军部参谋,参与保卫武昌的战斗。


北洋时期的军政历练
民国成立后,贺国光进入北京政府陆军部任职,历任参谋本部科员、骑兵学校教官等职,积累了军事教育与参谋工作经验。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贺国光选择依附直系军阀,先后在曹锟、吴佩孚部担任参谋、团长等职,参与了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等战役,因作战勇猛、指挥有方,逐渐崭露头角。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战败,贺国光转投国民军冯玉祥部,任国民军联军总参谋部作战处长。在此期间,他接触到苏联军事顾问,学习了现代作战体系与军队整编方法,军事素养进一步提升。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后,贺国光敏锐察觉到时局变化,脱离冯玉祥部,南下投奔广州国民政府,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正式加入国民党阵营。


辅佐蒋介石,跻身核心圈层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贺国光因立场坚定,得到蒋介石的信任,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参与策划了对红军的“围剿”行动。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他担任蒋介石的首席作战参谋,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助力蒋介石击败冯玉祥、阎锡山联军,战后升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主管情报与作战计划,成为国民党军事中枢的重要成员。

1932年,贺国光兼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协助蒋介石部署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他主张“军事与政治并重”,在推行军事进攻的同时,配合保甲制度、地方武装整编等措施,试图瓦解红军的群众基础。尽管其策略给红军造成一定困扰,但并未阻止红军的战略转移。1935年,他调任重庆行营参谋长,负责西南地区的军政协调,为国民政府经营大后方奠定了基础。


主政四川与西南经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贺国光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副主任,代行主任职权(主任为蒋介石兼),全面负责四川、西康两省的军政事务。当时四川军阀割据,派系林立,他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以中央名义整编川军,将其纳入全国抗战序列,先后调出数十万川军开赴前线;另一方面,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逐步收回军权、财权,加强中央对四川的控制。

在任期间,贺国光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修建川陕、川湘等公路,改善战时交通;同时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稳定后方秩序。1940年,他调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继续推行中央化政策,虽因触动地方军阀利益而遭遇阻力,但总体上巩固了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地位,为前线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


战后沉浮与晚年境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贺国光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辕主任,负责西南边疆事务。此时国民党发动内战,他积极配合蒋介石的“戡乱”政策,在西南地区部署兵力,围剿解放军游击队。1949年,随着解放军南下,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濒临崩溃,贺国光奉命坚守西昌,试图建立“西南反攻基地”。但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西昌于1950年3月解放,贺国光率残部逃往台湾。

抵达台湾后,贺国光逐渐淡出军政舞台,历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虚职。他晚年致力于整理军事史料,撰写了《军事与政治》《西南经略纪要》等著作,回顾自己的军政生涯,对民国时期的军事战略与地方治理提出了一些反思。1969年4月,贺国光在台北病逝,享年84岁。


历史评价与争议
贺国光的一生与民国历史紧密相连,其作为国民党高层人物,在维护中央权威、稳定抗战后方等方面有一定建树,尤其在经营四川期间,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客观贡献。但另一方面,他积极参与“剿共”行动,支持国民党内战,成为其历史污点。

从个人特质来看,贺国光以“稳健”“务实”著称,善于协调各方矛盾,在军阀割据的复杂环境中展现了较强的政治手腕。他虽为蒋介石嫡系,却并非一味盲从,在某些问题上曾提出不同意见,如抗战期间主张“团结地方势力,共御外侮”,反对过度削弱川军。

作为湖北赤壁籍人物,贺国光的生平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选择与挣扎,其功过是非虽存争议,但无疑是民国军政史上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的经历也为研究近代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变迁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30 14:58
上一篇:赵国泰下一篇:余洪元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西北军将领
中共首个潜伏在国民党内的高级特工
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
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和爱国者
原福德银行副董事长
中华民国宪法之父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开国少将
原福建福安专员公署办公室副主任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原中央组织部部长
泗洪人物
明代官员
中国作家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中国内地男演员
济源县武装大队大队长
国民党陆军中将
开国上将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泗洪人物
原延郡师范学堂教务长兼文史教员
中国西医学教育先驱
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滇军将领
复旦大学校长
汪伪汉奸,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主席
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现代知名人士、诗人
北洋政府官员
国民党陆军中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