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振基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杨振基
杨振基[公元1921年-2007年,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河北邯郸市永年县人物
杨振基(1921年6月20日~2007年3月27日),他是中国著名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曾孙,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次子,1931年杨澄甫亲定传人表中最后去世的一位弟子。
杨振基:毕生传承杨式太极拳的宗师
杨振基出生于1922年,是杨澄甫之子,自5岁起便开始跟随大人比划学拳,展现出对太极拳浓厚的兴趣。9岁时,他正式接受严格的训练,开启了刻苦习拳之路。每次练完拳,他总是全身酸痛,上楼时连腿都抬不起来,只能含着眼泪一步一步艰难挪动。即便上学后,他依然保持着每晚练三遍拳、每次练习超1小时的习惯,雷打不动,否则难以入眠。如此持之以恒的训练,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太极拳基础 。

1926年起,杨振基跟随父亲杨澄甫学习正宗嫡传杨家太极拳,直至1936年杨澄甫去世,十多年间从未间断。在父亲和叔父杨兆鹏(杨班侯之子)极为严格的训练下,他的杨式太极拳功底愈发深厚纯正。父亲离世后,母亲侯助清带着杨振基、振铎、振国三兄弟回到永年县南关居住。在母亲的监督指导下,三兄弟继续刻苦修炼家传太极功夫。此后不久,杨振基前往南方,与长兄杨振铭(守中)一同在广州、中山等地教授传播杨式太极拳,在东南沿海一带及香港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还曾被聘为中山县一些中小学的国术导师。

上世纪50年代,经太极拳宗师傅钟文举荐,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等高层领导邀请杨振基教授太极拳。在文革前的近十年间,他跟随领导前往北京、天津、上海、青岛、南京、秦皇岛等地授拳,教授对象既有李雪峰、林铁、刘子厚等高级干部,也包括华北局、河北省及各地各级干部和群众。然而,文革期间,他因传播太极拳以及哥哥杨守中“海外”关系,遭受批斗和审查,一度被迫停止工作。生性倔强且为人谨慎的他,心灵受到巨大创伤,自此不再在任何场合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太极拳功夫。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次劝说下,杨振基才开始有限度地教拳。起初,他主要与夫人裴秀荣在家切磋技艺,并在小范围内教授学生。90年代初,太极拳在邯郸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广泛的群众性健身运动,他思想上的禁锢逐渐松动,开始正式收徒。第一批弟子包括酆秀钦、王凤英、常关城、张宝璘、严翰秀、王跃辉、王芳、郑豪等。此后十多年间,他又陆续收徒90余人,弟子遍布邯郸、石家庄、邢台、济南、合肥、青岛、蚌埠、南宁、大连、天津、长治等地。除了收徒,杨振基还多年如一日,热情义务地向所有求学者传授太极拳技艺。他经常会同夫人裴秀荣及主要弟子,在邯郸、济南、石家庄等地办班传拳,且从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一传统也成为杨振基师门不成文的规矩并延续至今。多年来,他们累计办班近300期,从学者达两万余人。

历经八十余年学拳、练拳、传拳生涯的精修苦练,杨振基完整地继承了杨家传统太极拳术精要。他的太极拳形成了独特风格:身法中正、结构严谨、动作简洁、位置精确、架式舒展、行拳顺畅、虚实分明、轻灵自然,尽显大家风范。他将继承和传播杨家正宗传统太极拳技艺视为毕生追求,为此倾注了全部心血。建国后,鉴于父亲杨澄甫早逝,大哥杨守中移居香港与大陆隔绝,在祖国内地传承和传播杨家拳艺的重任便落在了他和两位弟弟(振铎、振国)肩上。由于膝下无子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杨振基便将自己掌握的拳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夫人裴秀荣。夫妇二人携手,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全国各地带徒授艺、开班讲学,甚至不顾年事已高,远赴香港和美国传拳,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健康理念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维护传统杨式太极拳技术的准确性、纯洁性和正统性,杨振基将杨家祖传秘籍和历史资料公之于众,并整理出版《杨澄甫式太极拳》一书。书中不仅收录了父亲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及诸先师的太极精论,还将自己的太极拳照及动作解释与前辈宗师的拳照练法一一对应、相互印证,为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正确练法提供了有力依据。该书出版后,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习练杨式太极拳的经典范本。与之配套录制的《杨振基太极拳、剑、刀》教学光盘,也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播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振基生前曾任河北省邯郸市武术协会名誉主席。2007年3月27日,他因病离世。4月2日,邯郸杨澄甫式太极拳学会与他的故乡永年县,在永年广府杨露禅故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缅怀他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杨振基性格倔强,看不惯的事坚决不做,天大的事也不妥协;看不惯的人绝不理会,无论对方身份地位如何。体委曾邀请他去外地参加太极拳交流活动并讨论分成问题,他当场拒绝,怒斥这是拿父亲的拳去卖,坚决不干。二十多年来,他继承父亲的传统,义务教拳,分文不取。他和夫人裴秀荣都有工资,生活无忧,在他们看来,义务教拳和收费教拳性质截然不同,义务教拳是出于对太极拳的热爱和传承的使命感。

裴秀荣自结婚后跟随杨振基学拳,1980年退休后开始正式教拳。她和杨振基一样,对传承杨式太极拳充满热情。她与杨式太极拳缘分深厚,父亲此前就一直练习杨式太极拳,没想到自己的丈夫也是杨式太极拳传人。尽管杨振基和裴秀荣没有亲生儿女,但他们拥有众多徒弟。杨振基住院期间,弟子们无论白天黑夜,都轮流值班,即便工作再忙也从未迟到。有位徒弟要在冯风开门市,开业前一天仍按时赶到医院值班,第二天一早又匆忙返回准备开业,这份孝心令人感动。裴秀荣表示,他们老两口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杨澄甫的太极拳尽快传播出去,教给更多的人,让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上一篇:王占元下一篇:路振飞
澳门赌王、慈善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
翁源人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
著名的数学家
青海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印度前总理
开国少将
青海省民政厅原厅长
湖南省委原书记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唐代风水大师
开国大校
中国科学院院士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抗日救国的英勇先驱
交通运输部原党组书记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坚毅无畏的革命先驱
肃宁县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国务院原副总理
开国少将
中央人才协调工作小组原副组长
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印度政治家
俄罗斯第1任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中顾委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沭阳人物
创作领域成就斐然的杰出人物
中国作家协会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