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振飞(1590年-1655年),字见白,号皓月,明末著名的抗清人士之一。崇祯帝殉国后,路振飞曾致书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弘光帝被俘后,唐王朱聿键(即南明隆武帝)自立于福州,先后封路振飞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官爵累至左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卒于粤中,谥文贞。
明末直臣路振飞:忠义守节,宦海沉浮
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广平曲周人,是明末一位极具传奇色彩与高尚气节的官员。他于天启五年(1625 年)考中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泾阳知县。在任期间,他刚正不阿,拒绝了上级为魏忠贤在泾阳修建生祠的命令。当时邑人张问达因得罪阉党,被责令追缴十万赃款,路振飞故意拖延此事,直至魏忠贤倒台,张问达才摆脱困境。此外,当流贼侵犯泾阳时,路振飞组织力量成功击退贼寇,展现出卓越的治理和军事才能。
崇祯四年(1631 年),路振飞被征召授予御史之职。他毫不畏惧权贵,上疏弹劾周延儒,指出其卑污奸险、党邪丑正,恳请皇帝立即将其罢斥,以清正朝廷官员选拔之路,然而却遭到皇帝严厉斥责。不久后,他又陈奏了当时朝政的十大弊端,包括过于苛责细节而忽视政体、官员丧失廉耻导致官场风气败坏、百姓愈发贫困但赋税却日益繁重等问题,这份奏疏被皇帝下发给相关部门。山东发生兵变时,他弹劾巡抚余大成、孙元化,同时再次指出周延儒的包庇之罪,可惜皇帝并未追究。之后,他又弹劾吏部尚书闵洪学勾结权势、结党营私,致使吏治日益败坏,闵洪学最终被迫自行离职。在朝廷推举南京吏部尚书谢升担任左都御史时,路振飞一一列举谢升的丑恶行径,使得谢升未能成功任职。
崇祯六年(1633 年),路振飞担任福建巡按。当时海贼刘香多次勾结荷兰侵略者进犯,路振飞悬赏千金激励将士,并派遣游击郑芝龙、黄斌卿等人迎击,大破敌军,因此受到皇帝下诏赏赐银币。任期满后,他本应凭借京卿之职被录用。此前,路振飞曾在论述海贼情况时,认为巡抚邹维琏无力应对,言语间冒犯了他。邹维琏被罢官的命令刚下达,却多次传来捷报,路振飞便大力宣扬他的功劳,使得邹维琏得以重新被召回任用。
崇祯八年(1635 年)夏天,皇帝准备选拔辅臣。路振飞进言:“选拔辅臣是重要盛典,若让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职位的人入选,将有损朝廷声誉。就像之前的周延儒、温体仁等,他们都为公众舆论所唾弃,担任宰相之后,百姓贫困、盗贼兴起,自身品行不端的人必然无法治理好天下。”此时周延儒已被罢斥,而温体仁正担任首辅,因此对路振飞怀恨在心。后来路振飞巡查苏松地区,奏请消除输布、收银、白粮、收兑这四大弊端,使百姓的困苦得以缓解。恰逢常熟的钱谦益、瞿式耜被奸民张汉儒告发,温体仁以路振飞未能及时纠察为由,拟定旨意让他陈述情况。路振飞辩白钱谦益无罪,言语中暗刺温体仁。温体仁十分恼怒,激怒皇帝,将路振飞贬为河南按察司检校。后来他又入朝担任上林丞,多次升迁后官至光禄少卿。
崇祯十六年(1643 年)秋天,路振飞升任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同时巡抚淮扬地区。次年正月,流贼攻陷山西,路振飞派遣金声桓等十七位将领分路防守黄河,从徐、泗、宿迁一直到安东、沭阳。他还组织团练乡兵,用牛和酒犒劳他们,从而在两淮地区招募到数万精锐士卒。福王、周王、潞王、崇王四位王爷为躲避贼寇,同一天抵达淮安。大将刘泽清、高杰等人也放弃驻地南下,路振飞一一接纳了他们。四月初,路振飞听闻北京沦陷,福王在南京即位。河南副使吕弼周作为贼军节度使前来取代路振飞,进士武愫担任贼军防御使招抚徐、沛地区,贼将董学礼占据宿迁。路振飞率军出击,擒获吕弼周、武愫,赶走董学礼。他将吕弼周绑在法场的竹竿上,让军士每人射三箭,然后将其肢解;将武愫绑着在街市上游行示众,鞭打八十下,用囚车押送到朝廷,最终武愫被处死。五月,马士英想任用自己的亲信田仰,于是路振飞被罢官。此时路振飞母亲去世,他无家可归,只能流寓苏州。不久后,朝廷论功行赏,路振飞在家中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
路振飞最初总督漕运时,曾前往凤阳拜谒皇陵。有善于观测王气的人说高墙内有天子之气。当时唐王朱聿键正因罪被禁锢在那里守陵,受到宦官的虐待。路振飞上疏请求宽恕所有获罪的宗室成员,最终得到皇帝批准。弘光元年(1645 年),清兵攻破南京,朱聿键在福州自立为帝,任命路振飞为左都御史,并悬赏能找到路振飞的人授予五品官职,赏赐二千金。路振飞于是前往赴任,途中被授予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到达福州后,朱聿键十分高兴,与他设宴畅饮直至深夜,撤去蜡烛派人送他回去,还解下玉带赏赐给他,并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职方员外郎。又因他守淮的功劳,荫封他的子孙为锦衣卫世袭千户。朱聿键常常责备朝廷大臣懈怠玩乐,路振飞趁机进谏:“陛下说臣僚不改变因循守旧的作风,必定导致国家败亡。臣认为陛下若不改变过于严苛急躁的做法,也未必能够实现国家中兴。陛下虽有爱民之心,但尚未看到切实的爱民之政;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尚未收到听取谏言的成效。陛下喜怒轻易发作,号令多次更改。看到群臣平庸无能就过于严厉督责,因为广泛阅读书史就追求事事明察详尽,陛下这些优点,正是臣所深深担忧的。”这番话委婉地指出了朱聿键的不足之处。
隆武二年(1646 年),清兵进攻仙霞关,朱聿键逃往汀州,路振飞追赶不及。汀州被攻破后,路振飞逃到海岛。次年(永历元年,1647 年),他应永明王的征召,不幸在途中去世 。
路振飞为官一生,清正刚直,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他曾将“烛奸指佞,不党不阿”八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生前并不以诗闻名,在国家发生变故后才开始写诗,其作品结集为《非诗草》 。
在福建、江苏等地,至今仍留存着几处路振飞的题刻。如福建东山岛风动石上有他题写的“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落款为“永历戊子秋广平路振飞题”;在福建厦门也发现了他题写“海天高隐”四字的石碑,落款为“戊子秋大学士路振飞为明处士吴超晦题” 。1993 年,厦门高浦出土的《大参戎郑公墓志铭》也是由路振飞撰写。在江苏,崇祯年间,路振飞曾前去常熟人、曾任开封府知府的鱼侃墓致祭,并为他立了“第一清官鱼侃”的石碑。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龙头山葑山禅寺内,还存有两块纪念路振飞的石碑,一块是光绪五年江苏候补知府知太湖厅事长白桂昌所书的《明路文贞公传》 ;另一块则是光绪七年路振飞九世孙为纪念他而立的石碑,详细记载了路振飞后裔在时隔两百余年后,经太湖理民府桂公寻访,才得以知晓路振飞祠墓所在,并前往瞻拜的经过,表达了对桂公的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