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庭[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恩施州巴东县人物 朱玉庭(1909年—1997年),湖北省巴东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朱玉庭(1909年—1997年1月6日),原名朱进仕,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石门台村人,是恩施州唯一一位开国将领,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朱玉庭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在家务农,生活困苦。十四岁时便辍学,为维持生计,他以苦力奉养母亲,还曾投奔野三关镇上为司厨屠夫当助手,饱尝生活艰辛,也让他对旧时代的黑暗有了深刻认识,心中逐渐萌生改变命运、追求光明的想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0年11月,贺龙率领的红2军团转战巴东,朱玉庭看到了希望,毅然参加了巴东石门台乡苏维埃政府游击队,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1931年3月,红2军团改编为红3军,他被编入红3军第7师21团1营2连,成为一名正式的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此后,朱玉庭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先后担任红3军警卫营班长、红3军第7师便衣班班长等职。1933年,他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更坚定的信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朱玉庭随部队参与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在残酷的战斗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干部,先后担任红2军团第4师侦察连连长、12团特务连连长、团侦察参谋等职务。1936年7月,他随红二方面军踏上长征之路,历经艰难险阻,最终胜利到达陕北。长征途中,他凭借丰富的侦察经验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为部队搜集了许多重要情报,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玉庭进入八路军120师教导团学习,后任排长。他努力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1938年,他调任120师358旅714团营长,率部在抗日前线与日军展开激战。 1939年,河北津南自卫军在河北整训,朱玉庭任1营营长。他带领部队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和伪军,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之后,他还先后担任120师教导营队长、120师独立第1旅2团副营长、120师358旅715团2营营长和副团长等职。 在百团大战中,朱玉庭率部参加了多次战斗,他身先士卒,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指挥能力,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百团大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1945年,他担任吕梁军区第4军分区离石支队支队长,继续在晋西北一带与日军周旋,直至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朱玉庭先后担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4旅14团副团长、团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晋南、晋中、临汾等战役,在战斗中,他善于根据战场形势制定作战计划,指挥部队灵活作战,多次取得战斗胜利,为解放山西地区立下赫赫战功。 后来,朱玉庭任吕梁军区新绛军分区(第10军分区)参谋长,协助司令员指挥部队开展军事斗争,积极参与根据地建设和部队建设工作。1949年,他升任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率领部队继续投身解放战争,为解放大西南做准备。他组织部队开展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同时积极发动群众,筹集物资,为前方作战提供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朱玉庭任解放军西北南下工作团第3梯队司令员,负责组织部队南下,参与解放大西南的后续工作。1950年2月,他担任川西军区温江军分区司令员。当时,川西地区局势复杂,残余的国民党特务和土匪经常发动叛乱,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新生政权的稳定。 1950年2月11日,温江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叛乱,叛匪围攻温江县城。朱玉庭亲临前线,指挥仅有400多人的守城部队,击退了敌人的两次攻城。2月26日晨,他指挥部队主动出击,直捣匪巢吴家场,击毙匪首总指挥陈利石等叛匪100多人,俘获800多人,其余1200多人缴械投降,成功肃清了温江境内的叛匪,稳定了当地局势。 此后,朱玉庭还担任过川西公安总队总队长,负责维护川西地区的社会治安,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活动,为巩固新生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5月至1959年5月,朱玉庭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处长,后兼四川省军区兵役局局长,致力于国防动员和兵役工作,为加强四川省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1955年9月,他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9年5月,朱玉庭升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兼动员处处长,后专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他参与军区的军事指挥和管理工作,为成都军区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为保卫西南边疆安全、维护地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4月,他晋升为少将军衔。 1970年,朱玉庭离职休养,离休后,他享受副兵团级待遇。尽管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经常与老战友交流,为年轻一代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1988年7月,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7年1月6日,朱玉庭在成都逝世,享年89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也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