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吴郅堂

革命烈士

吴郅堂[公元1888年-1927年,革命烈士] 湖北恩施州来凤县人物
1921年初,来凤商界同仁选他为县商会副会长。这年,来凤大旱,在赈饥活动中,他奉行人道,怜惜饥民,不谋私利,致力解决饥民的疾苦,竟遭商会会长的嫉恨,吴愤然辞去商会副会长职务,携妻儿离开县城,迁至板沙界岳父家隐居。1926年夏,吴去武汉,结识了来凤籍学生、共产党员张昌岐、刘岳生返回来凤,发动革命斗争。为组织农民自卫军,吴动员父亲和亲属变卖田产和物资,资助农民军造刀矛、购置服装等。10月28日,与张昌岐等发动来凤农民武装起义,攻打县城,因内外配合不好,攻城失利。12月初,国民革命军进驻来凤。不久,吴郅堂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23日,国民党来凤县党部筹备处成立,吴任委员。1927年2月,国民党来凤县党部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吴任农民部长兼来凤县农协会主席。6月21日,本县豪绅勾结土匪围攻县城,吴负责前线指挥。匪徒们多次越过壕沟,企图攀登城墙,均被打退。6月22日夜,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北面城墙被暴雨冲垮一个缺口,鉴于援兵无望,张昌岐、吴郅堂等在雨雾掩护下,组织突围。吴率自卫军突围出城后,来湖南龙山包家垄,重振旗鼓,夺回县城。9月,吴与突围到咸丰的农军取得联系,决定各自联络人马,协同动作,攻县城。吴在龙山联络县团防大队长陈虎强,商量借用其武装,陈表面答应,暗藏杀机。吴离开陈虎强后,被陈派兵枪杀于鸡公寨朱家咀偏草坪。安葬地点是来凤县烈士陵园。
吴郅堂,字孝隆,名继烈,苗族,是湖北恩施州来凤县的杰出革命烈士,于1888年出生在来凤县城的一个经商世家。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与从商生涯
吴郅堂幼时在县城读私塾,接受四书五经等传统教育,后前往武汉读中学,开阔了眼界,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他自幼家教严格,为人谦和,秉性耿直,不畏强暴,爱鸣不平。中学毕业后,他仕途不顺,便闲居家中,在父亲开办的油行帮忙记账,学习经商。但他对商界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现象极为不满,不久后便另立门面,经营棉花生意。

由于吴郅堂公平交易、童叟无欺,深受群众信任,在商界逐渐树立起了威望。1921年初,他被来凤商界同仁推选为县商会副会长。当时,来凤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旱灾,他积极投身赈饥活动,奉行人道主义,尽力解决饥民的疾苦。然而,由于当时社会腐败,赈灾物资层层克扣,真正到达饥民手中的寥寥无几,他的努力成效甚微,还因此触及了一些贪官污吏的利益,遭到少数反动劣绅的不满。深感县府腐败无能的吴郅堂,不愿与之为伍,毅然辞去商会副会长职务,迁至板沙界岳父家隐居。

投身革命
1926年夏,吴郅堂因内弟邓捷先遭当地劣绅欺凌,前往省城武昌告状。此时,正值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北伐,势如破竹,武汉的工人阶级和各界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吴郅堂在此期间,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看到了革命的力量。

在武昌,吴郅堂遇到了来凤籍学生张昌岐、刘岳生等,并经张昌岐引荐,拜见了来凤籍共产党员胡楚藩。胡楚藩向他讲述了省内外北伐形势,展望了中国革命的前景,让他深受鼓舞。经过张昌岐的开导,吴郅堂认识到,国难当头,应将家仇私恨与革命结合起来,于是毅然决定投身革命。1926年7月,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随后,吴郅堂随张昌岐、刘岳生返回来凤,为迎接北伐军开展革命活动。他认为来凤县城反动势力顽固,决定先到农村组织群众,便向张昌岐提出到高洞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的建议。高洞河山高林密,是土家、苗族聚居之地,吴郅堂曾在此寄居多年,对社情民情熟悉,且与当地绅士交往较多,有一定群众基础。

组织农民自卫军
张昌岐、刘岳生采纳了吴郅堂的建议,以高洞河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吴郅堂串联自己的三弟吴孝烈、堂弟吴湘生等进步青年,共同参与革命工作。他们深入村村寨寨,宣传国共合作,宣传北伐形势,向群众讲解“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主张。

在他们的宣传发动下,土家、苗、汉各族农民群众踊跃报名参加农民自卫军,在板沙界、甜茶坪等地相继成立了农民自卫队,队员达300余人。农民自卫队建立后,在板沙界修建了一座能攻能守的寨堡,并开展政治学习与军事训练。

为了巩固根据地,吴郅堂动员内弟亲属带头集资,其岳父家毅然献出几十块银元,并变卖了400多石谷的田产资助革命。吴郅堂的父亲也向自卫队捐赠桐油数担,解决了照明问题。旧司的文铁匠还带着匠人前来,为自卫队锻造刀矛等武器。

领导农民武装起义
农民自卫队的发展壮大,引起了来凤反动当局的惊恐。1926年10月底,张昌岐召集刘岳生、梁子恒和吴郅堂密会,决定提前起义,进攻县城,夺取北洋军阀枪支,相机占领县城,消灭贪官污吏。

鉴于敌强我弱,他们决定争取地方团防的力量。吴郅堂奉命拜访腊壁司的田步云,晓之以理,成功将其争取过来,壮大了农民军的力量。10月28日,来凤农民武装起义爆发。在张昌岐等共产党员的领导下,农民自卫队员装扮成赶场人,分四路进军县城。但由于主攻西门的田步云迟迟不敢行动,打乱了攻城计划,导致进攻南门的队员被敌人发觉,杨仁正等四位同志壮烈牺牲,起义最终失败,自卫队员撤回板沙界。

革命事业的发展
1926年12月初,国民革命军四十三军第三师师长雷世光率特务营进驻来凤,县知事等反动劣绅望风而逃。不久后,吴郅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23日,国民党来凤县党部筹备处成立,吴郅堂任委员。

1927年2月,国民党来凤县党部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吴郅堂担任农民部长兼来凤县农协会主席。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农民运动,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等斗争,来凤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壮烈牺牲
1927年6月21日,本县豪绅勾结土匪围攻县城,吴郅堂负责前线指挥。他带领自卫军英勇抵抗,多次打退匪徒的进攻。6月22日夜,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北面城墙被暴雨冲垮一个缺口,由于援兵无望,张昌岐、吴郅堂等在雨雾掩护下组织突围。

吴郅堂率自卫军突围出城后,来到湖南龙山包家垄,试图重振旗鼓。9月,他与突围到咸丰的农军取得联系,决定各自联络人马,协同攻打县城。吴郅堂在龙山联络县团防大队长陈虎强,商量借用其武装,陈虎强表面答应,却暗藏杀机。吴郅堂离开陈虎强后,被陈派兵枪杀于鸡公寨朱家咀偏草坪,年仅39岁。

吴郅堂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来凤县烈士陵园。他为来凤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鄂西地区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他与张昌岐等一起在板沙界组建了鄂西地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建立了恩施地区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开启了鄂西地区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先河。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4 17:46
上一篇:庹万鹏下一篇:吴子尚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商务七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著名文物收藏家
杰出工人运动领袖
革命烈士
广宁县烈士
革命烈士
晚清湖北省提督/民国授陆军中将
仁寿医院医生
民国陆军中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国近现代最卓越的外交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独秀第二任夫人
民国时期军事将领
中央研究院院士
湖北省教育会原会长
贺县第二届人大代表
著名古典文学和历史研究家
著名的数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南进士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北京大学校长
落马官员
原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北宋时期贤能官员
明朝首辅,明朝兴化三相
清藏书家、学者
革命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