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吕大森

辛亥革命志士

吕大森[公元1881年-1930年,辛亥革命志士] 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人物
吕大森,字槐庭,号怀天,土家族,湖北建始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97年考中秀才,同年入湖北武备学堂,后倾向革命,与宋教仁、胡瑛等人在湖北武昌创建科学补习所,策划响应华兴会组织的长沙起义,起义失败后在施南成立天锡会,后又返回建始组织起义,失败后逃到宣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策动施南管带反正;1913年参加讨袁,被捕入狱,袁世凯病死后方获释,后长期居住在乡,1927年去安庆养病;1930年到杭州投靠张难先,由于受到冷落,激愤之余欲自尽,后染病,1930年11月在杭州病逝,安葬于西湖宝俶塔。
吕大森(1881—1930),字槐庭,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著名的辛亥革命志士。他早年投身反清革命,参与发起多个革命团体,在武昌起义前后积极奔走,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生平跨越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充满了革命理想与实践的交织,以下从多维度详述其一生轨迹。


一、早年求学与革命思想萌芽(1881—1903)
故乡启蒙与少年壮志
吕大森于1881年出生在湖北建始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其父吕朝翼为当地廪生,以教读为业,家中藏书颇丰,吕大森自幼便在父亲指导下研读经史子集。但他生性豪放,不拘泥于传统儒学,尤其对明末清初顾炎武、王夫之等“经世致用”的思想产生浓厚兴趣,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勉。

建始地处鄂西山区,清末时民生凋敝,官府苛捐杂税繁重,民间反清情绪暗流涌动。吕大森幼年时常听闻乡中老人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对农民起义反抗压迫的精神印象深刻。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家乡,13岁的吕大森痛感“国将不国”,曾对同学慨言:“吾辈岂能坐视神州陆沉?”这种家国意识的觉醒,为其日后投身革命埋下伏笔。

武昌求学与新知洗礼
1899年,18岁的吕大森告别家乡,赴武昌求学,考入湖北武备学堂。这所学校是张之洞推行“新政”时创办的军事学堂,汇聚了一批思想激进的青年学生。在这里,他系统学习西方军事理论,同时接触到《天演论》《革命军》等进步书籍,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早期革命志士。

在武备学堂期间,吕大森目睹清廷的腐朽与列强的侵略,革命思想日益坚定。他与同学朱和中、胡瑛等人秘密组织“乐群印刷社”,翻印《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读物,暗中传播反清思想。1902年,他参与发起“湖北学生界”组织,成为武昌地区学生运动的骨干,其言行已显露出鲜明的反清倾向。


二、发起科学补习所与早期革命实践(1904—1905)
科学补习所的创建与使命
1904年,吕大森与黄兴、刘静庵、宋教仁等革命志士在武昌秘密集会,决定成立一个以“革命排满”为宗旨的团体。因当时清廷对革命活动镇压严厉,他们以“研究科学”为掩护,取名“科学补习所”,吕大森被推举为所长。

科学补习所表面上招收学生补习数理化知识,实则是革命党人的联络机关。吕大森亲自制定章程,明确规定“以革命排满为密约”,并在武汉各学堂、新军营地发展会员,短短数月便吸纳了100余人,其中包括后来武昌起义的核心人物孙武、张难先等。他还与湖南华兴会建立联系,约定1904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同时在两湖举事,由科学补习所负责武昌方面的起义筹备。

起义计划败露与流亡生涯
1904年10月,华兴会在长沙的起义计划因叛徒告密败露,清廷顺藤摸瓜,察觉武昌科学补习所与华兴会的关联,立即下令查封补习所。当时吕大森正在仙桃镇筹备起义物资,得知消息后连夜销毁革命文件,安排会员疏散,自己则乔装成商人,沿长江而下逃往上海。

在上海,吕大森与黄兴、宋教仁等会合,继续策划革命活动。但清廷追捕甚急,他被迫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在日本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章太炎等革命领袖,参与留学生中的反清集会,撰写《革命党宣言》等文章,痛斥清廷卖国行径,呼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文风犀利,情感激昂,在留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


三、萍浏醴起义与国内革命活动(1906—1911)
参与萍浏醴起义的筹备
1906年,国内革命形势高涨,吕大森受孙中山委托,从日本潜回国内,赴湖南、江西等地联络会党,筹备武装起义。他以“汉流”(天地会分支)成员身份深入萍乡、浏阳、醴陵一带,与当地会党首领龚春台、蔡绍南等建立联系,共同制定起义计划。

起义前夕,吕大森负责起草《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文中首次提出“建立共和民国”“平均地权”等纲领,比同盟会纲领更具体地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诉求。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爆发,这是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震动清廷。吕大森在醴陵前线协助指挥作战,但因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装备落后,最终被清军镇压。他在突围中负伤,辗转逃往上海,再次避居租界。

蛰伏与秘密联络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清廷对革命党人的镇压更加残酷,吕大森被迫转入地下活动。1907年至1910年间,他先后在武汉、上海、南京等地以教书、行医为掩护,秘密联络分散的革命力量,重建革命网络。他利用自己在湖北学界、军界的旧关系,策反新军士兵,发展会员加入同盟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积蓄力量。

在此期间,他还致力于调和革命党内部矛盾。1910年,同盟会内部因路线分歧产生分裂,吕大森以“革命大局为重”,奔走于章太炎、宋教仁等派系之间,呼吁团结对敌。他在《民立报》发表《论革命党团结》一文,指出“内讧者,革命之敌也”,其主张得到多数革命党人认同。


四、武昌起义与民国初年的政治实践(1911—1913)
亲历武昌起义与稳定鄂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吕大森正在武汉,立即投身革命。他参与起草《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布告》,协助黎元洪稳定军心,并主动请缨回鄂西策应起义。当时恩施、建始一带仍由清军控制,他率数十名革命志士潜回建始,联络当地会党和士绅,于10月28日发动“建始起义”,攻占县城,宣布脱离清廷独立,成立“建始县临时军政府”,自任司令。

此后,他率起义军驰援恩施,与清军在龙凤坝展开激战,击溃清军主力,使鄂西地区迅速光复。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后,吕大森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鄂西宣抚使,负责安抚地方、整顿吏治。他在任期间减免苛税,惩治贪官,深得鄂西百姓拥护,被称为“吕青天”。

反对袁世凯与“二次革命”
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破坏共和制度。吕大森敏锐察觉到袁世凯的野心,在湖北议会发表演说,痛斥“袁氏假共和、真专制”,呼吁“保卫革命成果”。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二次革命”爆发,吕大森积极响应,在武汉组织反袁武装,任湖北讨袁军副总司令。

但“二次革命”因准备不足、各省响应不一而迅速失败,袁世凯下令通缉吕大森。他被迫再次流亡,先避居上海租界,后经香港转赴日本。在日本期间,他加入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参与《民国》杂志的编辑工作,继续撰文抨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五、晚年坚守与革命理想的落幕(1914—1930)
护法运动与西南斗争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段祺瑞交替掌权,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吕大森从日本回国,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参军处参军,随孙中山转战广东、广西等地。1918年,他奉命回湖北组织民军,策应护法军北伐,但因军阀势力强大,民军被吴佩孚部击溃,他本人再次被迫隐居。

1920年后,吕大森回到湖北建始老家,表面上务农,实则仍与各地革命党人保持联系。他在家乡创办“平民夜校”,教农民识字,宣传民主思想,并暗中支持贺龙等在鄂西开展的武装斗争(贺龙当时在恩施一带组织农民起义,吕大森曾为其提供粮食和武器)。

贫病交加与临终遗志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吕大森因不满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逐渐脱离政治核心,但始终坚守革命信念。晚年的他因长期奔波、多次流亡,身体早已垮掉,加之家境贫寒,常靠乡邻接济度日。1930年,他因肺病加重,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仍对家人说:“革命尚未成功,汝辈当继吾志,为中华富强而奋斗。”

1930年7月27日,吕大森在湖北建始县老家病逝,享年49岁。当地百姓自发为其送葬,沿途设祭,泣不成声。1935年,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中将”军衔,以表彰其革命功绩。


六、历史地位与精神遗产
吕大森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民族独立与民主自由的缩影。他从鄂西山区的少年成长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始终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参与发起科学补习所(湖北第一个革命团体)、筹备萍浏醴起义(同盟会首次大规模起义)、策应武昌起义(鄂西光复的关键人物),在辛亥革命的多个关键节点留下了足迹。

作为湖北籍革命志士,他的活动连接了长江中游与鄂西地区,为革命势力从武汉向偏远山区扩散起到了桥梁作用。其思想从早期的“反清排满”逐渐发展为“共和建国”,并关注农民土地问题,体现了革命理念的进步性。

如今,建始县仍保留着吕大森故居、起义遗址等历史遗迹,其事迹被收录入《湖北革命史》《辛亥革命人物传》等文献。他所代表的“不畏强权、坚守理想”的革命精神,至今仍是鄂西地区乃至全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吕大森用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践行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誓言,他的革命实践与精神遗产,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4 11:45
上一篇:周基堃下一篇:杨占清
革命烈士
晚香居士
革命烈士
陈独秀的元配夫人
清末民国教育家
惇勤亲王奕誴第四子
福建省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先驱“王氏三杰”
重庆市烈士
香港影视男演员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卫国商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唐代道教丹鼎派祖师、民间传说八仙之一
国内知名的桃育种家
明朝抗倭英雄
宋代理学家
十七史百将传,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中国内地男演员
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
辛亥革命元勋
北京大学校长
国军陆军上将
辛亥革命的坚强志士
日英雄、双枪老太婆
奉系军阀头目之一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家
光泽县历史人物
清末民初画家
护国军将领
云南省原内务厅厅长
市政建设专家、学者
辛亥革命志士
蒋介石的亲信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