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冯济川

清末民国教育家
冯济川
冯济川[公元1859年-1930年]+像 山西吕梁市孝义市人物
冯济川(1859—1930),字秋航,孝义石像村人,自号“石像山人”。清末民国,为三晋杰出的教育活动家,亦是山西省著名的藏书家之一。
冯济川:以笔为剑,以学济世的时代先驱
冯济川,生于1859年,卒于1930 年,是清末民国时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一生勤勉向学、心系家国,在教育、实业、文化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

幼年时期,冯济川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7岁入学,9岁研读《孟子》。15岁父亲离世后,他谨遵母亲教诲,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兼顾农商事务。此后,他先后求学于汾阳西河书院和省城晋阳书院,历经十年寒窗苦读,终成博学之才,并在光绪二十年(1894)的甲午科考试中高中举人。

冯济川一生将兴学视为己任,他深刻认识到“欲振兴庶务,非人才众多不可;欲培养人才,非教育得法不可” 。光绪三十年(1904),他东渡日本,进入明治大学分校经纬学堂学习。在日期间,他深入研究东西方学说,提出“学无分中外,有识者专用力于本原,无知者日张皇于末艺”的见解。他深感科举制度阻碍人才培养,大力主张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归国后,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他在太原创办全晋公立中学堂,并被推举为教务长;同时,在孝义兑九峪(今兑镇)创办高等小学堂,还在太原创办公立女子学堂,这些举措被赞誉为“山西兴新学之先声”。到了宣统三年(1911),他出任中央教育会议员,继续为推动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光绪三十三年(1907),英国福公司在清政府支持下,与山西商务局签订条约,企图攫取山西平、盂、潞、泽等地的煤铁开采权,这引发山西民众强烈不满。冯济川与渠本翘、刘笃敬、王霖等缙绅四处奔走,在全省筹集白银二百七十五万两,成功赎回矿权,并创建保晋公司,山西由此诞生了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煤矿开采企业,有力捍卫了地方经济权益。

清末,冯济川曾任长安县知事,次年转任陕西高等学堂国文教习。1912年,他辞职返乡。1913年,当选为省议会议员。当时,官场腐败盛行,富豪常以金钱贿赂议员,冯济川却始终保持廉洁操守。面对这种乱象,他痛心疾首,借为友人撰写挽联抒发愤懑:“泪眼看中华,国无所寄,民无所归,与其为马为牛不如速死;伤心谈后事,父能自顾,子能自谋,独此痴儿痴女何以图生。”彼时,百姓深受繁多杂税之苦,冯济川多次向政府进言献策,可惜均未得到回应。1916年,他见边野乡民缺医少药,便在兑九峪集资开办体仁药堂,本意是以微利济民,然而因管理人贪腐,三年后他愤然退出。

冯济川一生藏书万卷,其中不乏善本,可惜大多散失。晚年归乡后,他一边教书,一边著书立说,留下了众多著作,包括《李菊圃先生遗文》2卷、《朱子年谱节录》2卷、《四书讲义》27卷等,内容涵盖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是当地现代著述最为丰富的学者之一。冯济川以其一生的实践,诠释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先驱者 。 
上一篇:冀贡泉下一篇:王展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北洋时期直系军阀首领
中国近代北洋军阀领袖
北洋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惇勤亲王奕誴第四子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清末民国教育家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惇勤亲王奕誴第四子
清末民国教育家
中国空军史上首批飞行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北洋时期直系军阀首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海南省委书记
南朝梁高凉郡太守、冼夫人之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家乡建设的奉献者
冯氏集团主席
利丰集团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末民国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