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增新

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新疆军阀

杨增新

杨增新[公元1859年-1928年]+像 云南红河蒙自市人物
杨增新,字鼎臣。云南蒙自人。祖籍江苏上元。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新疆军阀。
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杨增新中举,次年中进士,署甘肃中卫知县、河州知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调任新疆陆军学堂总办,后任阿克苏任道台。宣统三年(1911年),升任镇迪道兼提法使。民国元年(1912年)3月,任新疆都督。民国五年(1916年),杨增新颁布《训令各县开垦荒地安插游民文》。民国十七年(1928年),杨增新通电易帜,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并就任新疆省主席。同年7月,杨增新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庆贺宴上,被军务厅长樊耀南刺杀。
杨增新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时期,在光绪年间判断过不少疑难案件,政绩显著。在河州知州任中,力主招抚,鼓励垦殖,减免丁粮,开办书院,注重教育。杨增新任新疆都督后,与革命党人和谈,提出“不分畛域,引用伊犁人才”。在中原军阀混战期间,采取强硬措施,一不参加军阀混战,二不参与内地政事。在省城设理财所,各县设主计员。在莎车、阿克苏等地开渠引水。派人上外地学习工艺,开办工厂,发展民族工业。杨增新著有《补过斋文牍》《补过斋日记》《读易学记》。
杨增新:从蒙自书生到“新疆王”的传奇人生  

一、滇南寒门出才俊:蒙自岁月的沉淀(1859—1889)  
杨增新,字鼎臣,号荩臣,1859年出生于云南红河蒙自市莫别村(今属文澜街道)的一个耕读家庭。其祖上本为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人,清康熙年间迁居蒙自,至杨增新父辈时,家境已趋贫寒,以农耕兼营小商业维持生计。父亲杨际昌虽为秀才,却一生未入仕途,寄望子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少年杨增新聪慧好学,5岁入私塾,12岁能诵《四书》《五经》,16岁赴蒙自县城应童子试,以文才出众闻名乡里。彼时蒙自作为滇南重镇,因中法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逐渐成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但杨增新并未受商业浪潮冲击,仍潜心经史子集。1883年,24岁的他考中举人,成为蒙自县为数不多的科举精英。  

1885年,杨增新赴京参加会试落第,返乡后在蒙自、建水等地设馆授徒,期间深入研读《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及西北舆地之学。他目睹清末吏治腐败、边疆危机,逐渐萌生“经世致用”之志。1889年,他再次北上应试,终以三甲第122名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由此告别滇南故土,踏上宦海征程。  


二、宦海浮沉西北路:从知县到封疆大吏(1890—1911)  
1. 甘肃仕途:务实治政的初步试炼  
1890年,杨增新庶吉士散馆,被派往甘肃任知县,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西北宦游生涯。首任中卫县知县时,他目睹黄河水患频发,组织民众疏浚河道、加固堤坝,并推行“以工代赈”,缓解灾民疾苦,因治绩显著调任河州(今临夏)知州。  

河州为多民族杂居之地,民族矛盾尖锐。杨增新采取“恩威并施”之策:一方面整顿吏治,严惩欺压百姓的土司与劣绅;另一方面尊重民族习俗,调解回汉纠纷,曾亲赴清真寺与阿訇议事,稳定了地方秩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西逃至西安,杨增新因筹备粮饷有功,被擢升为甘肃武备学堂总办,后又任甘肃按察使、布政使等职。  

在甘肃期间,他深研西北军事与民族问题,提出“治边以安民为先,安民以兴业为本”的主张,主持修建兰州至西宁的官道,鼓励垦荒屯田,引种西北未见的农作物,为日后主政新疆积累了实践经验。  

2. 新疆初涉:边疆危机中的临危受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疆局势动荡。时任新疆巡抚袁大化因镇压革命不力被免职,经甘肃总督长庚举荐,杨增新于1912年1月被任命为新疆提法使,旋即署理新疆布政使。此时的新疆面临三重危机:迪化(今乌鲁木齐)革命党人起义建立“新疆临时革命政府”,伊犁起义军与清军对峙,沙俄趁机策动外蒙古独立,并觊觎新疆阿尔泰地区。  

杨增新抵达迪化后,采取“缓进急战”策略:一方面以“维护秩序”为名,收编哥老会武装,瓦解革命力量;另一方面与伊犁革命党谈判,以“承认共和”为条件,换取南北疆统一。1912年5月,袁世凯任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兼布政使,自此,他开始了对新疆长达17年的统治。  


三、铁腕治疆十七载:乱世中的“边疆守护者”(1912—1928)  
1. 稳定政局:内抚外拒的政治手腕  
杨增新主政新疆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派系林立:除革命党残余势力外,还有沙俄支持的蒙古王公、英国渗透的南疆封建主,以及盘踞北疆的哥老会武装。他采取“分化瓦解”策略:
军事上:解散大部分清军,编练亲信“回队”(以回族、维吾尔族士兵为主),驻扎要隘,形成以迪化为中心的军事控制网络;  
民族政策上:推行“羁縻之道”,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禁止官员干预宗教事务,同时限制阿訇参与政治,避免民族矛盾激化;  
外交上:对沙俄采取“柔性抵抗”。1912年沙俄策动科布多(今属蒙古国)蒙古王公进攻阿尔泰,杨增新派军坚守,同时通过外交谈判迫使沙俄承认阿尔泰归属新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他严禁白俄残兵进入新疆,又收留数万难民,以“人道主义”名义防止苏俄势力渗透。  

2. 经济与文化:务实治国的实践  
在经济上,杨增新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发展农业:鼓励开荒,减免赋税,引入内地农耕技术,在吐鲁番、哈密等地修建水渠,使新疆粮食产量在1920年代达到历史新高;  
节制商业:限制外国商人特权,抵制沙俄在新疆的经济侵略,同时扶持本地民族商业,发行新疆纸币“天罡”,稳定金融秩序;  
轻徭薄赋:反对苛捐杂税,曾下令废除清末以来的“人头税”,减轻百姓负担。  

在文化教育上,他主张“保守旧俗,防止新思想”,虽创办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蒙哈简易师范等新式学堂,却严禁学生接触“革命思想”,更反对妇女上学,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矛盾性反映了他作为传统士大夫既想推动有限革新,又恐惧社会变革的心态。  

3. 矛盾与争议:铁腕下的隐患  
杨增新的统治以“独裁”与“保守”著称,他严禁任何形式的集会、结社,实行新闻管制,甚至将进步书籍列为“禁书”。1916年,他以“通敌”罪名处决曾参与伊犁起义的革命党人冯特民、李辅黄,暴露了其镇压异己的强硬手段。此外,他对新疆少数民族上层采取“以夷制夷”策略,扶持哈密王、和阗(今和田)阿奇木伯克等封建势力,导致基层民众负担沉重,1915年哈密维吾尔族农民曾发动反苛捐起义,虽被镇压,却埋下了民族矛盾的隐患。  


四、人生终章:遇刺身亡与历史评说(1928—1928)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杨增新见大势所趋,于7月1日宣布新疆“易帜”,接受南京政府任命,担任新疆省主席兼总司令。7月7日,他出席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典礼时,被政务厅长樊耀南(一说受南京政府密令,另一说因权力斗争)设伏刺杀,终年69岁。其灵柩经苏联、东北运回蒙自安葬,葬于蒙自城东鸣鹫镇杨柳河村后山。  

杨增新的一生充满争议:
正面评价: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中,他凭借政治手腕维系了新疆的领土完整,抵制了沙俄与英国的侵略,被称为“近代中国维护边疆统一的有功之臣”。民国史学家顾颉刚曾评价:“杨增新在新疆十七年,虽无建设可言,然竟能使新疆保持安定,不为外人所乘,亦其能力有过人者。”  
负面争议:其统治手段专制保守,阻碍了新疆的社会进步,对新文化、新思想的压制导致新疆与内地的发展差距拉大。此外,他依赖封建势力治理边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与阶级矛盾,为后来新疆的动荡埋下伏笔。  


五、乡梓情怀:蒙自故土的印记  
尽管长期主政西北,杨增新始终心系家乡蒙自。他在蒙自城内修建“杨公馆”,宅邸仿西北四合院风格,又融入滇南民居特色,现列为蒙自市文物保护单位。1919年,蒙自发生瘟疫,他捐银万两设立“时疫医院”,引进西药防治,挽救了众多乡邻生命。此外,他还出资修缮蒙自文庙、南湖书院,资助家乡学子赴京求学,至今蒙自民间仍流传着“杨大人修桥铺路”的传说。  

从蒙自走出的杨增新,以书生之身经略边疆,在近代中国西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治疆之道既是传统士大夫“安边”思想的实践,也是乱世中维系边疆稳定的无奈选择,其功过是非,仍待后世从历史语境中细细评说。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09:53
上一篇:彭贵和下一篇:李表东
北洋时期直系军阀首领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中国近代北洋军阀领袖
清末民国教育家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惇勤亲王奕誴第四子
北洋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濉溪近代实业家
中国近代政治家、外交家、收藏家
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新疆军阀
湖南省委原书记
辛亥革命元勋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唐代风水大师
蓝光地产集团原董事长
开国大校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肃宁县人物
国务院原副总理
江苏籍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广东省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澳大利亚第5任总理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清末民初军事、政治人物
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十大军阀
革命烈士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
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新疆军阀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