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济光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龙济光

龙济光[公元1868年-1925年,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云南红河蒙自市人物
民国初年军阀、陆军上将,清末广西提督
龙济光(1868年—1925年3月12日),字子诚(紫宸),出生于云南省蒙自县境红河南岸逢春岭犒吾卡哈尼族土司(今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 ,彝族(一说哈尼族)。民国初年军阀,陆军上将、曾任广西提督、广东安抚使、都督兼署民政长、两广巡阅使等,一度主持广东军政大局。1918年3月,龙济光遭到李烈钧讨伐,同年5月被驱逐出广东。1925年3月12日,龙济光在北京病逝。
龙济光:从边疆武夫到北洋军阀的滇系异类  

一、边疆崛起:蒙自悍将的早期生涯  
龙济光(1868—1925),字子诚,云南红河蒙自市人,出身于边疆土司家族。其祖上曾为明清时期蒙自地区的世袭土官,家族在滇南拥有一定的武装势力和地方影响力。19世纪末,云南边疆局势复杂,中法战争后法国势力渗透滇南,地方匪患与民族矛盾交织,龙济光自幼在尚武氛围中长大,成年后投身行伍,凭借家族背景和狠厉作风在滇军基层迅速崛起。  

早年的龙济光以“剿匪”为名扩充势力,曾参与镇压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起义,因作战凶悍被清廷赏识。1903年,云南总督丁振铎将其部编为“济军”,任命龙济光为统领,负责滇南边防。在此期间,他一方面残酷镇压反清武装,另一方面暗中与法国驻滇机构周旋,逐渐成为滇南地区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1908年,龙济光因“剿匪有功”被清廷擢升为云南提督,成为滇系早期重要将领之一。  


二、南下广东:辛亥革命中的投机者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云南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蔡锷、唐继尧等革命党人掌控滇政。龙济光因出身旧官僚且与革命党素有嫌隙,担心被排挤,遂率“济军”万余人南下广东,投靠两广总督张鸣岐。此时广东革命党人正筹备独立,龙济光表面响应革命,暗中却与清廷残余势力及袁世凯保持联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凭借军事实力被任命为广东副都督,后升任都督,开始了对广东的统治。  

在广东期间,龙济光的统治以残暴著称。他纵容部下烧杀抢掠,镇压反袁运动和革命党人,制造了多起流血事件,时人称之为“龙屠”。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孙中山号召讨袁,龙济光公开支持袁世凯,率部进攻广东讨袁军,成为袁世凯在南方的重要爪牙。袁世凯为表彰其忠诚,于1915年册封他为“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并授予一等男爵爵位。  


三、护国战争:北洋阵营的滇系叛将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蔡锷、唐继尧等滇系将领发起护国战争,通电讨袁。龙济光作为云南籍将领,非但没有响应家乡起义,反而在广东宣布“独立”,实则继续为袁世凯卖命,与护国军为敌。1916年,护国军分兵进军广东,龙济光率部在肇庆、韶关等地抵抗,因军心涣散和民众反对,屡战屡败。同年6月袁世凯病死,北洋军阀分裂,龙济光失去靠山,被迫宣布广东“中立”,但仍盘踞广州,与桂系军阀陆荣廷争夺广东控制权。  

1917年,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龙济光表面拥护,实则暗中与北洋政府勾结,试图借段祺瑞之力驱逐桂系。他率部从海南岛进攻广东,在汕头、潮州等地与桂军激战,因寡不敌众溃败,残部退往福建。此次失败后,龙济光失去了在广东的统治权,但其军事投机行为已让他彻底成为滇系的“异类”,被家乡舆论斥为“滇奸”。  


四、末路挣扎:北洋派系中的边缘人  
1920年直皖战争后,段祺瑞失势,龙济光转而投靠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被任命为“南洋矿务督办”,企图借开发海南矿产之名重整旗鼓。他在海南招兵买马,收编土匪,组建“振武军”,并与法国驻越南殖民当局勾结,进口武器弹药,试图再次染指广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无暇南顾,龙济光趁机率部进攻广东,在江门、新会等地与粤军陈炯明部交战,最终因后勤匮乏和内部叛乱再次惨败,残部被粤军收编。  

此后,龙济光彻底沦为北洋军阀中的失意者,辗转于天津、北京等地,依附于各大派系之间。1924年直奉战争后,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念其旧功,任命他为“将军府隆威上将军”,但这一职务仅为虚衔,并无实权。1925年3月,龙济光在天津病逝,终年57岁。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复辟帝制,其一生的政治投机与军阀本性至死未改。  


五、历史评价:争议与矛盾的“边疆军阀”  
龙济光的一生充满争议。作为云南边疆崛起的军事人物,他早期在滇南的活动既有维护清廷统治的一面,也有抵御法国势力渗透的客观作用;在辛亥革命中,他投机革命却又背叛革命,成为袁世凯的帮凶;护国战争中,他与家乡滇系决裂,沦为北洋军阀的工具;晚年更因依附列强、祸乱广东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从地域角度看,龙济光虽为云南人,却从未真正融入滇系集团,其军事活动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等地,与唐继尧等滇系领袖的“靖国”“护法”主张截然不同,反而更接近北洋军阀的割据特质。他的统治手段残暴,对广东民众造成了深重灾难,时人曾编民谣“龙济光,济龙光,杀人放火抢婆娘”,正是其军阀本质的真实写照。  

从历史脉络看,龙济光的兴衰折射出清末民初边疆势力与中央政权、地方军阀与革命力量之间的复杂博弈。他既是旧时代边疆武夫的代表,也是北洋军阀体系中一个独特的“滇系异类”,其一生的政治选择既源于个人野心,也受制于时代格局,最终成为近代中国军阀混战史上一个充满矛盾的符号。  


附录:龙济光生平大事记  
1868年:生于云南蒙自土司家庭。  
1903年:编练“济军”,任统领,负责滇南边防。  
1908年:升任云南提督。  
1911年:率部南下广东,投靠清廷;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副都督、都督。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支持袁世凯。  
1915年:被袁世凯封为“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  
1916年:对抗护国军,失败后与桂系争权。  
1917年:进攻广东,被护法军击败,退往福建。  
1920年:投靠直系,任南洋矿务督办。  
1922年:进攻广东失败,势力瓦解。  
1924年:任北洋政府“隆威上将军”(虚衔)。  
1925年:在天津病逝。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6 22: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项羽帐下五大将
原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
鼎龙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
草原英雄小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革命烈士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战斗英雄
中国跳水运动员
松桃县原县长
著名宗教研究专家
革命烈士
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近代上海著名茶叶商人
民国陆军中将
民主革命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
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
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之第一人
民国时期直系军阀、河南督理
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革命烈士
在沙基惨案中阵亡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潮阳三学士
革命烈士
原盘山县县志馆馆长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京剧艺术大师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
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新疆军阀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