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亭[公元1874年-1931年] 云南红河石屏县人物 陈钧,字鹤亭,1874年出生在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的一个书香世家。陈鹤亭年少即聪慧过人,15岁中举,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赴京,参加次年举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云南7个考中进士的人中,有3人来自石屏,分别是袁嘉谷、陈鹤亭和胡商弈,史称“石屏末科三进士”,3人后来也为石屏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陈鹤亭(1874-1931),名钧,字鹤亭,云南省石屏宝秀郑营村人,是清末进士、云南名仕,也是一位杰出的实业家。他一生成就斐然,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都为家乡乃至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科举入仕与早期经历 陈鹤亭自幼聪慧过人,展现出非凡的学习天赋。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年仅15岁的他就考中举人,成为当地备受瞩目的青年才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赴京参加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云南7名应试举人中有3人考中进士,分别是袁嘉谷、陈鹤亭、胡商弈,因同籍石屏,史称“石屏末科三进士”。 考中进士后,陈鹤亭被派往日本考察政治。此次日本之行,让他接触到了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制度,对其日后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回国后,他前往湖北,先后担任天门县令、黄陂县令、宜都知县等职。在任期间,他心系百姓,政绩卓著。天门多水患,他到任后便将治水作为首要任务,积极组织民众治理水患,深受当地民众称颂。他还禁赌博,惩匪盗,兴利除害,有“陈青天”之名,其良好的官声在当地广为流传。 然而,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天门任职仅3个月,便因父病故,告假归乡奔丧。直至宣统元年(1909年),才补授湖北黄陂县令。此后,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陈鹤亭的人生也迎来了新的转折。 投身家乡建设与实业发展 铁路建设功勋卓著:1912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人企图向个旧锡矿等矿区及周边地区拓展延伸铁路,以掠夺资源。面对殖民主义的渗入,以陈鹤亭为首的滇南48位名士上书省督,议请修建个碧石铁路,滇督蔡锷准予照办。1914年,陈鹤亭出任个碧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理。他果断废除久议未决的官修方案,将公司改为民营商办,开创了全国民营铁路之先河。 为了节约成本、适应当地地形,同时也为了防止外国势力觊觎,陈鹤亭决定采用轨距为600毫米的寸轨。在铁路修建过程中,资金曾面临巨大缺口,陈鹤亭提议并筹建了个碧石铁路银行,发行股票和兑换券,为铁路修建筹集了大量资金。他还采取分段建设投入、分段通车运营的方式滚动开发,以路修路,以路养路。1936年10月10日,个碧石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中国当时第一条主权最为完整的民营铁路,打破了个旧锡出口外运的艰难局面,结束了滇南地区几千年来大量物质主要靠人背马驮的历史。 振兴个旧锡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锡业衰落,以出口为主的个旧锡务公司出现较大亏空,资不抵债,濒临破产。1922年,陈鹤亭被任命为个旧锡务公司总理。他上任后,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保证锡矿稳定开采;另一方面,大力整顿内务,将外包的产业收回公司自行管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经过他的努力,不到三年,公司不仅还清所有债务,还盈余200余万元,开创了中国民族锡工业融资经营开发的新局面。 心系教育,劝学兴学 陈鹤亭一生十分重视教育,心系乡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时云南区乡一级正规学校一片空白。他将百年的神祠资产移拨兴学,创建了郑营两等小学,并劝导村中子弟悉数入学,使该校成为石屏全县楷模。他还亲赴各乡,宣传兴学办学的重要性,在他的努力下,石屏全境成立了众多学校。 1922年,他又首倡兴建石屏中学。他劝富商李恒升、张崇义等首捐巨款,购置田产,清理学租、贡租,征收部分地方公益款项作为校内基金,石屏中学得以创办。石屏一中的《建石屏中学校记》碑刻,详细记录了学校的建设全过程,这正是陈鹤亭重视教育的见证。为感戴陈鹤亭对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当地群众兴建了企鹤楼,如今该楼已成为石屏一中的标志性建筑,并于2006年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其他政治贡献与晚年生活 1913年,陈鹤亭任省府内务司长,廉政勤政,禁娼查腐。当年,个旧县长为筹集警察经费,呈请准予开放公娼以抽取捐税,陈鹤亭认为开办公娼有伤风化,违反人伦,且不利于个旧矿区的民生民权,严辞驳回,展现出其正直的品格和对社会风气的重视。 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云南组建了三个护国军,军费猛增。滇督唐继尧调任陈鹤亭为省财政司长兼盐运司长,负责筹措军饷。他上任后厉行清理税厘盐课,使财政收入点滴归公,呕心沥血扩展财源,最终筹齐军饷,为护国军的战事提供了有力保障。 1925年,陈鹤亭被调任蒙自道尹,他致力于解除当地匪患,维护地方治安,为百姓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1928年龙云上台后,陈鹤亭辞去蒙自道尹一职,后被举为省政府委员。1929年任满后,他被聘任为省府高等顾问官。 陈鹤亭生平廉洁自持,居要职30年,除薪俸外一无所取。他还乐于提倡公益事业,倾囊资助修建了个旧石屏会馆、省城石屏会馆等。1931年7月,陈鹤亭病逝于昆明,享年58岁。噩耗传来,地方人士深为痛悼。 陈鹤亭作为云南红河石屏县的杰出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多个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主持修建的个碧石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段传奇,振兴锡业的举措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劝学兴学的善举更是造福了无数桑梓子弟。他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被人们铭记和传颂,是石屏乃至云南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1993年,省内外人士成立“陈鹤亭先生塑像筹委会”,精制了一尊青铜胸像,立于石屏一中“企鹤楼”前,供后人瞻仰缅怀。其修建的“陈氏宗祠”也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重要的滇南旅游胜地和文化传承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