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表东[公元1896年-1978年] 云南红河石屏县人物 李表东,字思尚,男,汉族,石屏县人。长于书法,以米南宫体名于世,尤以楷书和狂草为最。其墨迹被视为珍宝。李于1978年谢世,终年82岁。 李表东(1896~1978年),字思尚,汉族,云南红河石屏县人。他的一生跨越了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在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有所经历,且以精湛的书法技艺闻名于世。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求学与成长 李表东幼年时期便勤奋好学,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努力汲取知识,期望能凭借自身才学为社会贡献力量,也正是这份勤奋,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培养了良好的素养。 参与“倒唐”运动 1926年,李表东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参加了胞兄李伯东等在滇南发起的“倒唐(继尧)”运动。唐继尧在云南长期执政,后期统治日益腐朽,引发了诸多不满,“倒唐”运动应运而生。李表东积极投身其中,与高岩、叶尚文等前往广州向革命政府求援,期望借助革命力量推翻唐继尧的统治。然而,路经越南时,他们遭遇变故,蒙自镇守使胡若愚照会法国驻蒙自领事馆致电越方,在海防将他们拘捕。幸运的是,经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参谋长李济深出面营救,李表东等人才得以返滇。此次经历虽充满波折,但也展现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勇气,以及为了理想不畏艰险的精神。 民国时期的仕途经历 1927年2月,“二六”政变爆发,唐继尧下台。李表东因积极参与“倒唐”运动,受到认可,开始在云南省政府任职,先后担任云南省建设厅科长、秘书等职,还一度出任建设厅驻个旧办事处主任。这一时期,他致力于地方建设相关工作,努力为云南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深重,李表东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抗战相关工作。他先后担任广南、东川县长,任内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支援抗战,动员当地民众,调配资源,为抗战前线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展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1947年,李表东调任个旧县长、国民党个旧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在个旧任职期间,他经历了复杂的政治局势。当时,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内形势风云变幻。1949年2月,在中共党员孙仲宇的引导和帮助下,李表东以发展矿业为名,组织“锡矿合作社”并任经理。他利用这一身份,为中共党组织筹措经费1万多银元,展现出了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在此过程中,他与中共党员广泛接触,深受教育,逐渐认识到人民解放事业的正义性,开始积极与中共合作,成为中共个旧县委的统战对象。 1949年12月初,李表东与张若谷、苏莘农等秘密组织“拥政会”,后改为“锡产维护会”。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通电全省起义,国民党第五区专员兼个旧县长布秉武宣布拥护卢汉起义。李表东代表“拥政会”表示拥护起义,并积极开展筹集钱、粮、物资等迎军准备工作,为个旧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个旧和平解放后,他以民革个旧市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参加拥政爱民活动,继续为地方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 1957年,李表东被聘为云南省文史馆馆员。这一身份让他能够将精力集中于文史编纂、研究工作,得以发挥其学识专长。调昆明前,他将竹简斋珍本《二十四史》一部赠送个旧市图书馆,体现了他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和对家乡的热爱。到昆明后,他撰写了《锡都旧话》一文并在《云南日报》上发表,通过文字记录了锡都个旧的历史与文化,为后人了解当地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书法成就 李表东学识博深,尤其擅长书法,以“米芾体”名于世,尤以楷书和狂草为最。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兼具米芾书法的神韵与个人特色,笔墨间尽显功力,其墨迹被视为珍宝,深受时人喜爱和推崇。他在书法领域的成就,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声誉,也为云南的文化艺术发展增添了光彩,成为当地文化界的一段佳话。 晚年与逝世 晚年的李表东,继续在云南省文史馆专注于文史研究工作,享受着宁静的学术生活。他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学识融入到文史研究中,为传承和弘扬云南地方文化默默奉献。1978年,李表东去世,结束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82岁。 李表东的一生,经历了从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稳定发展,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从积极参与“倒唐”运动,到支持抗战、拥护解放,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文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展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顺应历史潮流、心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尚情怀,其经历和贡献值得后人铭记与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