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贵和[公元1926年-2000年] 云南红河建水县人物 彭贵和,1926年出生,云南建水人。1954年11月入党,1952年9月参加工作,是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后因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1977年2月给予留党察看2年的处分,免去省委委员、省总工会主席的职务。 贫苦出身与矿工生涯 彭贵和出生于云南建水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其童年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频发的年代,不仅有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还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动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逐渐巩固,彭贵和的人生也迎来了转机。1950年,他进入云南省个旧市老厂私矿做工。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各大矿区被收归国有,1952年9月,彭贵和成为云南锡业公司老厂胜利坑的工人。在这里,他摆脱了过去工矿主的压榨与剥削,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立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由于工作勤奋努力,彭贵和经常加班加点完成任务,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他的积极表现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认可,1954年11月,彭贵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又被提拔为拉坝冲工区副区长、指导员,开始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政治生涯的起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局势陷入动荡,无数工人参与到这场运动中,彭贵和也在其中。凭借在运动中的“积极”表现,他获得了参加中共九大的资格。1969年4月,彭贵和作为云南省工人阶级的代表,从个旧市云南锡业公司老厂锡矿胜利坑前往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这一身份使他瞬间成为云南省的“大人物”,其人生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彭贵和的政治生涯顺风顺水。1970年,他担任云南锡业公司文化大革命核心领导小组成员、云南锡业公司党委常委。1971年6月,又升任云南省委常委,同时担任云南省总工会主任。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彭贵和再次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然而,在这一时期,作为“造反”出身的地方干部,彭贵和坚决执行“左”的路线与方针,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犯下了不少错误。 “四人帮”被粉碎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揭批查运动。彭贵和与朱克家一起被列入“三种人”,成为被清理的对象。1977年2月,他被免去省委委员、云南省总工会主席等职务。鉴于彭贵和曾经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过贡献,且主要是“左”的路线与方针的执行者,组织对他给予了宽容,没有开除其党籍,而是给予留党察看2年的处分。 回归平凡与晚年生活 受处分后,彭贵和被调回云南锡业公司工作,重新做起了工人。至此,他逐渐退出了公众视野,远离了政治舞台,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之中。 在云南锡业公司,彭贵和重新专注于本职工作,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巨大落差。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对矿山工作的熟悉,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虽然没有了曾经的辉煌地位,但他依然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云南锡业公司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微薄力量。 2000年7月13日,彭贵和在昆明逝世,终年74岁。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贫苦农民到矿工,再到高级领导干部,最后又回归普通工人的跌宕起伏,是那个特殊时代许多人物命运的一个缩影。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社会主义建设付出努力,却在“文革”中因种种原因走上了错误道路,最终又在组织的教育和宽容下,重新回归平凡,继续为企业发展尽力,其经历反映了时代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