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玉,1918年出生于山西省岚县。年少时,父亲节衣缩食供其读书,15岁他从岚县普明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兴县中学。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尤其在体育方面表现突出,田径、球类、武术样样精通,全校闻名。1936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继续供其上学,梁中玉只得回家务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家危亡之际,2月,梁中玉毅然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4月,他考入山西省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九团,9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一纵队,同年1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开启了在人民军队中的光辉历程,先后担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参谋、作战股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作战处长、副师长、师长等职。
在抗日战争时期,梁中玉参与了百团大战以及太行山反扫荡等诸多艰苦卓绝的战斗。1940年,他因作战英勇,立下头等功;1941年,荣获模范干部称号。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解放战争时期,梁中玉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他先后参加了上党、同蒲、吕梁、晋南、陇海、平汉、渡河、渡海、粤桂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他指挥有方,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军事智慧。1947年,他立下大功;1948年,在淮海战役南坪集阻击战中,他率部顽强阻击黄维兵团,因战功卓著,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在淮海战役中,1948年11月23日,黄维率12兵团猛攻南坪集,企图打通蒙城到宿县的交通,以便策应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收复宿县,打通津浦线,接应徐州的国民党重兵集团,而南坪集正是蒙城到宿县的必经之路。24日,黄维兵团先头部队18军渡过浍河,准备向宿县发展,此时他落入了中野的囊形口袋,而宿县已被华野6纵接防,中野开始全军包围黄维兵团。梁中玉所率部队在此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完成阻击任务,为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梁中玉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1950年,他随陈赓司令员奔赴越南,参加越南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的高平谅山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53年,他出席云南军区召开的营建劳模大会,受到表彰和奖励。1954年,作为全军选派的9位优秀师长之一,他前往苏联伏龙芝高等军事学院深造学习。回国后,他先后担任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等职,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61年,他参与指挥中缅边境堪界警卫作战,再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1964年,梁中玉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此后,他还担任过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务。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他两次负伤,但始终坚守岗位,为巩固祖国边防,加强部队建设不懈努力。
梁中玉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坚定立场,与不良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集团的迫害,身心遭受严重摧残,但即便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他依然忍辱负重,坚持工作,为维护边疆稳定、边界安全贡献力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支持改革开放,虽身体抱恙,仍心系军队建设,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奉献了新的力量。
然而,长期的革命和战争生涯让梁中玉积劳成疾,身患多种严重疾病。1980年5月3日,他终因心肌梗塞,在四川省成都市不幸病逝,享年62岁。梁中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全部心血,是当之无愧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