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郑廷珍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郑廷珍

郑廷珍[公元1883年-1937年,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像 河南商丘市柘城县人物
郑廷珍(1893年—1937年10月16日),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人,抗日英烈。1917年,加入冯玉祥将军的第16混成旅,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和独立第5旅旅长等职。1937年10月,在山西忻口会战率部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1983年,郑廷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郑廷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郑廷珍:抗日殉国的铁血将军

郑廷珍(1883年—1937年),字锦章,河南商丘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人,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著名爱国将领、陆军中将。他出身贫寒却胸怀报国之志,从普通士兵成长为镇守一方的将领,最终在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用生命践行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一、贫寒出身与军旅起步
1883年,郑廷珍出生于柘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清末的中原大地,灾荒连年,战乱频发,郑廷珍幼年时便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他自幼性格刚毅,目睹列强侵华、清廷腐朽,心中早早埋下了“习武救国”的种子。17岁时,为谋求生路,也为追寻报国理想,他告别家人,投奔当时驻守河南的清军部队,成为一名普通士兵。

清末军队军纪涣散,郑廷珍却始终坚守本分,不仅刻苦操练武艺,还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他身材魁梧,作战勇猛,且为人正直,从不沾染克扣军饷、欺压百姓等恶习,很快得到上司赏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所在的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他因战功逐步晋升为排长、连长。

1920年,郑廷珍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西北军以军纪严明、训练严格著称,郑廷珍在这里如鱼得水。他深受冯玉祥“爱兵如子、救国爱民”思想的影响,与士兵同甘共苦,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一次战斗中,他率部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后被破格提拔为营长。此后,他随西北军转战陕、甘、豫等地,参与平定军阀混战,因屡立战功,逐步升任团长、旅长。

二、治军严明与爱民情怀
郑廷珍深知军队的根基在民众,他常对部下说:“军人吃的是百姓的粮,穿的是百姓的衣,若不爱民,与匪何异?”担任旅长期间,他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士兵不得擅闯民宅、不得强买强卖,甚至规定“马踏麦田者罚”“扰民者斩”。一次,他的警卫员因口渴偷摘了老乡的几个苹果,被他当众责打二十军棍,并亲自带着警卫员向老乡道歉赔偿。

在部队训练中,郑廷珍主张“文武并重”。他聘请文人担任部队教官,要求士兵识文断字,了解国家形势;同时强化军事训练,尤其注重近战拼刺与阵地防御。他常说:“日军有枪炮之利,但我们有血肉之躯,拼刺刀也要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不好惹!”在他的带领下,其所部战斗力显著提升,成为西北军中的精锐之师。

1930年中原大战后,郑廷珍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9军,任独立第5旅旅长,驻守山西晋城。他在此地整军经武,同时积极参与地方建设:组织士兵帮助农民开垦荒地、修筑水渠,还创办了两所“军民小学”,让士兵子女与当地贫困儿童免费入学。晋城百姓为感谢他,曾送“爱民如子”的匾额,他却婉言谢绝:“保护百姓是军人本分,何足挂齿?”

三、请缨抗日与临危受命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东北,郑廷珍悲愤交加,多次向南京国民政府请缨抗日,却因“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被驳回。他在日记中写道:“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若不能驱敌出境,吾宁死沙场!”此后数年,他一面加紧练兵,一面密切关注战局,部队中始终弥漫着“枕戈待旦、誓雪国耻”的气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郑廷珍当即召集全旅官兵,慷慨陈词:“日本人打到家门口了,我们是中国人,不能再忍了!今天,我郑廷珍向大家保证,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绝不后退一步!”他再次上书请缨,言辞恳切:“我部将士愿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同年8月,国民政府终于下达开赴前线的命令,郑廷珍率独立第5旅编入第二战区序列,驰援山西。部队出发前,他特意从晋城返回柘城老家,与亲人告别。面对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子女,他强忍着泪水说:“娘,儿子要去打鬼子了,若不能回来,您就当没生过这个儿子。但您要记住,您的儿子是为国家死的,不丢人!”随后,他将多年积蓄全部交给家人,自己只带了一把祖传的大刀和几件换洗衣物。

四、忻口会战与壮烈殉国
1937年10月,日军精锐第5师团与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逼近太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在忻口组织会战,阻击日军南下。忻口是太原的北大门,地势险要,得失直接关系到山西战局。郑廷珍部被部署在忻口主阵地之一的南怀化高地,负责正面防御。

10月12日,忻口会战打响。日军在飞机、坦克、重炮的掩护下,向南怀化高地发起猛攻。郑廷珍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他对部下说:“南怀化就是我们的坟墓,人在阵地在!”战士们士气大振,用步枪、手榴弹甚至大刀与日军展开拉锯战。日军攻势猛烈,阵地多次易手,双方伤亡惨重。

10月16日凌晨,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发动总攻,南怀化高地主峰被突破,战况危急。郑廷珍不顾参谋人员的劝阻,亲自带领特务连冲向主峰,高喊:“跟我上!把阵地夺回来!”激战中,他身先士卒,手持大刀与日军展开肉搏。就在接近主峰时,一颗日军炮弹在他身边爆炸,郑廷珍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54岁。

临终前,他仍指着主峰方向,用尽最后力气喊道:“守住……阵地……”特务连官兵见旅长牺牲,悲愤欲绝,奋勇冲锋,最终夺回了主峰,但全连仅幸存12人。郑廷珍的遗体被部下抢回后,官兵们发现他的口袋里还揣着一封未寄出的家信,信中写道:“我儿谨记,长大要做中国人,莫做亡国奴……”

五、身后荣膺与历史铭记
郑廷珍牺牲后,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中将,表彰其“忠勇殉国,足为全军楷模”。1938年3月,他的灵柩由山西运回柘城,沿途百姓自发设案祭奠,灵柩所到之处,哭声震天。柘城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蒋介石亲题挽联:“马革裹尸,万里雄风传浩气;龙旗殉国,千秋大义壮山河。”

1983年,民政部追认郑廷珍为革命烈士,其事迹被收入《中华英烈传》。2014年,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成为全国人民缅怀的抗日英雄。

如今,在柘城县烈士陵园内,郑廷珍的纪念碑巍然矗立,碑文中“抗日殉国,浩气长存”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当地中小学常组织学生前来祭扫,讲述他的英雄事迹,传承他的爱国精神。2017年,忻口会战纪念馆新增“郑廷珍将军展区”,通过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他的戎马一生与殉国壮举。

结语
郑廷珍的一生,是从苦难中崛起、为国家献身的一生。他出身贫寒却志存高远,从士兵到将军,始终坚守“爱国、爱民、爱兵”的初心;面对强敌入侵,他挺身而出,用生命诠释了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正如历史学家评价:“郑廷珍将军的牺牲,不仅是个人的壮举,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象征。”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12 17:25
上一篇:王亚楠下一篇:侯伯宇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肃宁县人物
奋进实干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清康熙官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
中国滑板运动员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清朝直隶总督
三洲田起义领导人
革命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广东省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海内三陈民国时期诗人
奋进实干家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原广东省政府主席
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抗日革命烈士
抗日英烈
著名抗日英烈
澳大利亚政治家
原广东省政府主席
杰出工人运动领袖
海军抗日名将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民国十大军阀
中国革命家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女作家、文学翻译家
前北京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原校长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