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其生

革命烈士

杨其生[公元1904年-1935年] 云南昭通市盐津县人物
杨伟贤,又名杨其生,化名何以弱,1900年5月生于云南省盐津县庙坝乡牛场村(原属彝良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随母到继父杨完帮家。 两年后母亲病故,他又回到大哥杨天升家。 为了生计,外出帮人作工。 1920年,杨伟贤为生活所迫弃农从军,到昭通入副镇守陈再光部当兵,尔后到南京,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历任连长至团副等职。
杨其生,又名杨伟贤,化名何以弱,是云南昭通市盐津县的杰出革命烈士。他出生于1900年5月(另有说法为1904年),牺牲于1935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苦难童年与早年经历
杨其生出生于云南省盐津县庙坝乡牛场村(原属彝良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便遭遇不幸,父亲早逝,母亲无奈改嫁,他随母亲来到继父杨完帮家生活。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个孩子,两年后母亲也因病离世,年幼的杨其生只好又回到大哥杨天升家中。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他的肩上,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外出帮人做工,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投身军旅与思想转变
1920年,为生活所迫的杨其生弃农从军,来到昭通入副镇守陈再光部当兵。之后,他辗转到了南京,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服役,凭借自身努力,从普通士兵逐步晋升,先后担任连长至团副等职。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奋起抗战。但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采取不抵抗政策,迫使第十九路军撤离上海,并将其调到江西参加“剿共”。杨其生对蒋介石的这一卖国“剿共”政策极为不满,同时,他深受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内心逐渐倾向革命。因这种进步思想,他遭到了国民党内部的迫害,最终不得不脱离军队。

参加义勇民军,投身革命斗争
1932年底,杨其生回到彝良,毅然加入了中共东川(会泽)中心县委领导的“云南反日义勇民军”(又名救贫义勇军)。他凭借着在军队中积累的经验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很快被任命为第四路军司令。

在此期间,杨其生积极在滇川黔三省接合部广大地区发动农民,组织农民武装。他率领队伍与国民党反动军警和地霸豪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土豪、破仓济贫,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他的队伍活动于四川巩县洛表和云南镇雄、彝良、威信一带,让反动势力闻风丧胆,国民党反动派一面通令缉拿他,一面派滇军进行围剿,但杨其生带领队伍巧妙周旋,始终坚持斗争。1932年,他还在斗争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坚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1933年,镇雄罗坎一带遭受自然灾害,农民“告贷无门,觅食无方”,而乡绅张九刚却为富不仁,操纵粮价。当地民众代表周承宣暗中与杨其生联系,7月21日,杨其生率游击队五六十人潜入罗坎朵雨坝,半夜袭击方九刚家,开仓救济饥民,并号召当地人民参加游击队,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次日晨,游击队撤退至丫口时,遭到罗坎民团伏击,杨其生沉着指挥,将民团击退,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领导石顶山武装起义
1934年8月,杨其生与中共四川省泸县中心县委接上组织关系,后被委派到合(江)赤(水)特区负责地下党的工作。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共四川泸县中心县委为了迎接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决定在合江县石顶山组建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伺机举行武装起义,以牵制国民党川黔军队,配合红军北渡长江。

1935年2月下旬,杨其生与李亚群等在石顶山附近的桂梨园召开会议,研究起义事宜。杨其生提议起义队伍名称为“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得到与会人员一致通过。会议确定由杨其生任纵队队长,李亚群任纵队政委,余德彰任政治部主任。

3月10日夜,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正式成立,随即发动了石顶山武装起义。杨其生亲自带领队伍,奇袭了贵州省赤水县大同区公署、四川省合江县通场乡公所,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成功武装了游击纵队。之后,队伍又在月台山会师,并进行了整编,杨其生还兼任了第二挺进中队队长。

激战牛王坳,壮烈牺牲
石顶山起义震惊了川南,国民党地方当局迅速纠集合江、赤水、叙永3县的24个团练中队和部分川、黔军阀部队共计2000余人,对游击纵队进行合围。杨其生率领游击队员们利用石顶山的复杂地形,与敌军巧妙周旋,多次成功击破敌人的“围剿”。

然而,游击队长期孤军奋战,武器弹药得不到补充,又无法与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形势日益严峻。4月上旬,游击纵队在兴隆弯附近遭遇敌人近千人的正规军。杨其生临危不惧,从容指挥游击队战士占领牛王坳口高地,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锋。

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终因敌众我寡,游击队面临巨大压力。在率部突击时,杨其生不幸腹部中弹。但他依然心系战友,坚决要求政委李亚群率部突围,自己则只身留下掩护。最终,游击队突出了敌军重围,而杨其生却被追上来的敌军杀害,年仅35岁。

杨其生牺牲后,当地群众怀着悲痛的心情将他的遗体安葬在石顶山牛王坳。1955年5月,其遗体迁葬合江县烈士陵园。1985年4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杨其生为革命烈士,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被铭记,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1:10
上一篇:龙绳文下一篇:罗占云
湖南省委原书记
辛亥革命元勋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唐代风水大师
蓝光地产集团原董事长
开国大校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肃宁县人物
国务院原副总理
江苏籍烈士
革命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澳大利亚政治家
中国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杰出的人民教育家
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革命烈士
红岩双枪老太婆的原型
[公元1900年-1985年] 江苏省南京人物
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开拓者
民国时期杰出女性
中国作家
革命烈士赵一曼丈夫
革命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革命烈士
广东省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红岩英烈,革命烈士
中国音乐家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抗日英烈
抗日民族英雄
辽宁省盖县籍烈士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