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宏光

原国民党将领

杨宏光

杨宏光[公元1892年-1950年,原国民党将领] 云南昭通市水富县人物
杨宏光(1892年-1950年6月),又名杨伯成,云南绥江县(今水富县太古区古楼乡)人,毕业于国民党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曾在云南唐继尧、龙云、卢汉部队任职,任国民党第六十军旅长、师长,第三军军长,第六兵团副司令等职。在台儿庄战役中,指挥一零八一团和一零八二团抗击日军。抗战胜利后改编到国民党第六兵团任副司令,在锦州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释放后回到云南,任省保安司令部高参。1949年12月,参加云南起义。
1950年6月,杨宏光将军在昆明逝世,终年58岁。
杨宏光生平事迹详介  


一、寒门出身与早年从军(1892—1915)  
杨宏光,原名杨兴,1892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市水富县(时属四川宜宾)一个普通农家。水富地处川滇交界,自古为商贸要道,却因地形闭塞,民生多艰。杨家以农耕为生,父母省吃俭用供其入私塾读书,期望他能通过文墨改变命运。少年杨宏光聪慧好学,尤喜历史典故,常被岳飞、文天祥等忠臣义士的故事打动,埋下了尚武报国的种子。  

1908年,清廷推行新政,编练新军,四川总督赵尔巽在川招募兵勇。16岁的杨宏光目睹家乡贫困与官府腐败,深感“文不足以救国”,遂弃笔从戎,加入四川新军第17镇。彼时新军受革命思想影响,士兵中多有反清情绪,杨宏光在军中接触到《革命军》《猛回头》等进步刊物,逐渐接受民主革命思想。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杨宏光所在部队奉命镇压,他目睹清军对民众的血腥镇压,内心备受冲击,暗中同情革命党人。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四川新军响应革命,杨宏光随部参与成都反正,投身辛亥革命洪流,这是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次重要抉择。  


二、滇军历练与军事崛起(1916—1937)  
1912年,南北议和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杨宏光对时局深感失望,恰逢云南都督蔡锷在滇编练“护国军”,他听闻滇军纪律严明、崇尚革命,遂于1915年辗转投奔云南,加入滇军第1师。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杨宏光随蔡锷部出征四川,在纳溪、泸州战役中,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从士兵晋升为连长。战后,滇军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杨宏光因非云南籍,一度不受重用,但他凭借军事才能和务实作风,逐渐在军中站稳脚跟。  

1922年,唐继尧重返云南执政,整编滇军,杨宏光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深造,系统学习军事理论。毕业后,他先后在滇军胡若愚、龙云部任职,参与平定云南内部混战。1927年,龙云成为云南实际统治者,杨宏光因在“二六政变”中支持龙云,得到重用,升任团长。1930年,滇军参与蒋介石对桂系的战争,杨宏光率部入桂,在柳州、桂林等地作战,因指挥灵活、治军严格,晋升为旅长。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云南,蒋介石令龙云派军追击。杨宏光奉命率部在滇东北布防,面对红军的机动战术,他深知“剿共”实为消耗地方实力,因此在作战中采取“追而不击”的策略,暗中避免与红军正面冲突。此举既应付了蒋介石的命令,也保存了滇军实力,展现了他在复杂政治局势中的权衡能力。至抗战爆发前,杨宏光已升任滇军第60军182师副师长,成为龙云麾下的重要将领。  


三、抗战烽火中的铁血征程(1937—1945)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浪潮,云南迅速组建第60军出征抗战。杨宏光随182师师长安恩溥开赴前线,临行前,他在家书中写道:“今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吾辈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家国,勿念!”1938年4月,第60军奉命驰援台儿庄战场,此时日军已突破汤恩伯部防线,直逼徐州。杨宏光率部在陈瓦房、邢家楼一线构筑阵地,与日军精锐第5师团展开血战。  

在陈瓦房战斗中,杨宏光亲临前线指挥,面对日军坦克与步兵的联合进攻,他下令士兵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坦克,以血肉之躯抵挡敌军攻势。激战三昼夜,182师伤亡惨重,但阵地巍然不动,为大部队集结赢得了时间。台儿庄战役后,第60军转战武汉、南昌等地,杨宏光因战功晋升为182师师长。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威胁滇南,杨宏光率部回防云南,在河口、屏边一带构筑防线,与日军隔河对峙数年,确保了滇南防线的稳固。  

1945年,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反攻,杨宏光奉命率部从滇南调往滇西,参与收复龙陵、腾冲的战役。在龙陵攻坚战中,他采取“分割包围、逐点突破”的战术,配合美军顾问团的炮火支援,与日军第56师团展开拉锯战,最终攻克龙陵,打通了滇缅公路。抗战期间,杨宏光从师长晋升为第93军副军长,历经大小战役数十次,其指挥风格以“稳中有狠”著称,既注重战术配合,又敢于打硬仗,成为滇军中的抗日名将。  


四、内战迷局与最终抉择(1946—1950)  
抗战胜利后,杨宏光随滇军第60军、93军被调往东北参加内战。他对国共内战深感厌倦,曾对部下说:“八年抗战,同胞死伤无数,今又同室操戈,实为痛心。”1947年,杨宏光升任第93军军长,驻防锦州。此时国民党军在东北已呈颓势,他目睹蒋介石对杂牌军的歧视与排挤,滇军装备补给匮乏,军心涣散,逐渐产生脱离国民党的想法。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包围锦州。杨宏光虽奉命防守,但暗中与中共地下党接触,表达了不愿再战的意愿。10月15日,锦州解放,杨宏光被俘,后被送往哈尔滨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在学习期间,他系统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中国的唯一出路,遂决心弃暗投明。1949年1月,他参与撰写《滇军起义通电》,号召滇军官兵脱离国民党,投向人民阵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杨宏光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军事顾问,参与解放云南的筹备工作。12月,云南起义爆发,他随解放军进入昆明,协助稳定局势。1950年初,他奉命回昭通家乡参与剿匪工作,利用自己在滇东北的声望,劝说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投降。然而,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加上剿匪工作繁重,杨宏光的身体逐渐衰弱。1950年12月,他在昆明病逝,享年58岁。  


五、历史评价与身后事  
杨宏光的一生横跨清末、民国与新中国三个时代,其军事生涯兼具传奇与矛盾:早年投身革命,在护国、抗日战争中浴血沙场,展现了爱国军人的担当;晚年在内战中迷途知返,选择站在人民一边,为云南解放贡献了力量。尽管他在国民党军中的经历曾带有历史局限性,但抗战中的功绩与最终的抉择,使他成为值得肯定的爱国将领。  

195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杨宏光为“革命烈士”,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及对革命的支持。其遗骸后迁葬于昆明西山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抗日爱国将领杨宏光之墓”。在水富县,当地政府将他的故居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这位从滇东北走出的军事人物。杨宏光的生平,折射出近代中国军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也见证了一个旧军人向革命阵营转变的历史轨迹。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0:17
上一篇:罗炳辉下一篇:张开儒
湖南省委原书记
辛亥革命元勋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唐代风水大师
蓝光地产集团原董事长
开国大校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肃宁县人物
国务院原副总理
江苏籍烈士
革命烈士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金融界的杰出人物
民国时期政治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
19路军军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民革命军将领、陆军中将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菲律宾自治领最后一任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抗日英烈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近代镇压革命者
国民党将领
中国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革命烈士
日英雄、双枪老太婆
解放战争烈士
著名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原国民党将领
水富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