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潘朔端

新中国首任昆明市市长

潘朔端

潘朔端[公元1901年-1978年]+像 云南昭通威信县人物
潘朔端(1901年10月19日—1978年9月14日),云南威信人,原任国民党军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师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队调入东北,抢占辽宁鞍山和海城。1946年5月在解放军辽东军区四纵队发动鞍海战役,25日第二次解放鞍山,歼灭一八四师五一一团后,于31日毅然率两个团、一个师部共两千七百多人举行海城起义。起义后,所部扩编为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任军长。率部参加了东北人民解放战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曾任云南省昆明市市长等职。
1978年9月14日病逝,享年78岁。
潘朔端(1901年10月19日—1978年9月14日),字孝源,是云南昭通威信县人。他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一生经历丰富,在军事和地方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突出贡献,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将领和干部。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求学与革命启蒙
潘朔端出生于滇东北乌蒙山区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是清末秀才。他幼时在家乡私塾就读,熟读《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四书五经等,孔孟之道对他有一定影响,但他也从诗文中汲取了积极思想,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作为座右铭。

1918年,潘朔端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前往昆明,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此,他聆听爱国教师讲课,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进步思想,一心向往革命策源地广州。1924年,他从省立一中毕业,历经波折后,于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与林彪、刘志丹、赵尚志等人同班。

早期军事生涯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潘朔端任黄埔军校第五期入伍生队排长,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8师政治部干事兼工兵营国民党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8年,潘朔端回云南,任云南讲武堂军官候补生大队中队长,与大队长卢浚泉和大队副曾泽生一起编唱《吃饭歌》,还创办《新武力》校刊,宣传“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思想,因此遭到蒋介石以“异党”罪名查办,候补生队解散。此后,他历任营长、团长等职。

抗战时期表现
卢沟桥事变后,滇军将领龙云将原滇军6个旅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60军,潘朔端任第60军183师1081团团长。1938年,在台儿庄战役中,他带领先头部队奋勇杀敌,裹伤指挥作战,坚守阵地直至后续部队到达,因战功显著被国民政府授予一级宝鼎勋章。

台儿庄战役受伤后,潘朔端到武汉住院养伤,期间受到云南同乡、八路军将领罗炳辉的多次看望,罗炳辉向他宣传我党抗日统一战线主张。伤愈后,潘朔端继续投身抗战,相继担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3军183师541旅旅长、183师师长等职。他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等,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立下赫赫战功。

1940年底,潘朔端升任一八三师师长,后于1943年任暂编第二十三师师长。1945年,他担任184师师长,并于同年9月率部进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在此期间,昆明发生了“倒龙”政变,这一事件让潘朔端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海城起义与投身革命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率184师从越南直接海运到东北参加内战,部队驻防在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一线,归新六军廖耀湘指挥,同时蒋介石还派两名少将参军携带电台对其进行监督。

潘朔端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行为极为不满,内心渴望和平。1946年5月,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于5月30日黎明前,以城防司令名义召开城区将校军官会议,逮捕两名督战将官,宣布起义,率184师师部及第552团的2700余名官兵向全国发出起义通电。

海城起义后,184师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朔端任军长。同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47年秋,潘朔端申请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8月,他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做了大量工作,加速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
1949年底,潘朔端随宋任穷、周保中南下云南,接管昆明,转入地方工作。1950年,经周总理亲自提名,潘朔端担任昆明市市长,开始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潘朔端在昆明市市长任上连任七届,实际在任达22年之久。刚解放的昆明经济萧条,市场混乱,不法资本家投机倒把,物价飞涨。潘朔端召开紧急会议,采取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动用省库物资投放市场、逮捕奸商等措施,迅速稳定了市场秩序。

他还厉行禁烟、禁赌,成立禁烟委员会,在8个区设戒烟所收容烟民,并多次到戒烟所视察。针对解放初期昆明游乞满街、社会秩序紊乱的情况,他要求民政局不准冻死人、饿死人,1952年成立救济分会,发放救济物资,兴办各种福利事业107个,收容安排无业人员数以万计,使昆明社会秩序得以稳定。

潘朔端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提出要把昆明建成旅游城市。他指示园林局制订园林规划方案,推动了圆通公园设立动物园、西山修建公路栏杆、翠湖公园设置围栏等工程,还组织在东风路、人民路等主要街道植树造林,让昆明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958年,潘朔端到北京开会,看到北京居民用蜂窝煤灶,想到昆明居民劈柴烧饭的困难,便自己掏钱买了一套炉灶和蜂窝煤,搭飞机运回昆明,交给有关部门试制推广,方便了市民生活。同年,修建昆明钢铁厂至矿山公路时,他兼任总指挥,吃住在工地,还根据普通工作人员的建议修改筑路方案,节约了投资。

晚年经历与逝世
“文化大革命”期间,潘朔端受到严重冲击,但他始终对党赤胆忠心。1972年,他以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再度主持政府工作。

1978年8月30日,潘朔端拖着便血3天的身躯去东风广场开会,解决数百家拆迁户住房的遗留问题,下午又实地勘查6个厕所的修建地点,因失血过多,傍晚到家就晕倒,随后住进医院。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医治无效,潘朔端于1978年9月14日病逝,终年77岁。

潘朔端一生追求真理与光明,从旧军队的将领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在昆明担任市长期间,心系百姓,廉洁奉公,深受春城人民爱戴,被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老市长”。他还曾是第一至第五届昆明市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省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于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其功绩将永载史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1:21
上一篇:陈健下一篇:陆崇仁
著名爱国将领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
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实干家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翁源人物
贝勒载瀛第五子
国民党高官,平远县人物
抗日英烈
抗日民族英雄、烈士
柳直荀烈士的夫人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开国少将
澳大利亚政治家
宝安区人物
著名图书馆学家
教育事业的勤勉耕耘者
经济学家
开国大校
郁达夫的原配夫人
原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国著名法学家和杰出的民主战士
原东北局书记处书记
中国攀岩运动员
广州市政协原委员
清末小刀会首领
宝安区人物
新兴县人物
灌云县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原中央候补委员
香港高银集团主席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新中国首任昆明市市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