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陆崇仁

原寻甸县知事

陆崇仁

陆崇仁[公元1887年-1951年] 云南昭通巧家县人物
陆崇仁,字子安。彝族。巧家县荞麦地乡丫口岩人。历任财政厅长,民政厅长,省田赋粮食管理处处长。
民国初年考入云南法政学堂读书,毕业后到镇雄县做承审员,以后当选为巧家县省参议会议员。经同乡袁锡侯介绍,在昆明结识了唐继尧的佽飞军大队长龙云。民国11年(1922)受龙云委任第五军军法官,继又保荐任寻甸县知事,政绩颇著,当地士绅为他建生祀立碑纪念。再调昆明任第五军军法处长。
1930年,以九十八师师长兼省财政厅长的卢汉出兵广西,接任财政厅长的陆崇仁继续推行整理云南财政的一些新措施,主要有4项:
一、改革税制,取消苛杂。从1930年开始对旧有各税进行整理改革,将沿袭清朝遗留的厘金等大小64种苛杂明令废除,除盐税外,合并保留烟酒税、特种消费税、田赋、屠宰税等7种税作为地方收入。确订税率,改变征收单位。将原征收纸币改为征收滇铸半开银币,规定纸币5元折合半开1元,仅此一项,使税收增加了4倍。
二、开辟税源。开征特种消费税、特种营业税。成立昆明特种消费税局,陆自兼局长,并在河口、下关、昭通、腾冲等地设立分局或检查所,形成征收网络。从1931年开征到1940年6月移交国民政府财政部云南货物税局时止,9年中,全省共收入特种税新滇币8800多万元。又强行摊派印花税,增加收入。
三、清丈耕地,改田赋为耕地税。1929~1940年,分期分批丈量全省田亩,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历时12载。除镇越、江城、佛海、梁河等19个边远县区外,共丈量110县。省设立清丈总局,由陆兼总办。清丈后全省耕地税由150余万增加到280多万元,还有附加税、登记费、执照费,各项相加,较清丈前的田赋收入增加了约10倍。
四、统制特货。1935年成立特货统运处,统制运销鸦片。采用官商合股,由陆任董事长。利用行政权力实行对内按官价强迫收购烟土,对外独家垄断运销出口,至1940年结束,官商均获暴利。
此外,他还把原直属省政府的造币厂改为由财政厅管辖,并订出代商铸币办法,铸造劣质银币,获取造币余利。为加强财务管理,从1930年开始,实行会计独立,建立审计制度。先后开办会计人员养成所及财政人员训练班,培训会计专业人才,为后来全省推行会计制度打下基础。
抗日战争期间,为适应战时财政需要,陆崇仁提出:“以财政扶持金融,以金融促进生产,以生产充裕财政”的理财政策。利用财政力量扩大官营事业,大力发展生产,厉行专卖统销,使财政、金融、生产三者成为一条锁链。此后,云南财政的触角渗透到了全省各地方官营事业,包括金融事业、专卖事业等,形成了与缪云台相抗衡的云南地方两大财团,控制了云南的地方经济。陆崇仁还兼任过云南兴文、矿业、劝业、益华等四大地方银行董事长和云南省企业局经理。
陆崇仁任职财政厅长14年,为云南地方财政的稳定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他在为龙云理财的同时,大饱私囊,成为云南官像集团中的首富,拥有巨额私人财产。在西山高晓、安宁温泉、一平浪等地建造了华丽的别墅。
1944年9月,陆崇仁辞卸财政厅长,改任民政厅长,兼任省田赋粮食管理处处长。次年10月,蒋介石改组云南政府,龙云被迫下台,由李宗黄接任民政厅长。省参议会弹劾他有田粮舞弊行为,陆只好移居上海。解放前夕,出走香港,1952年在香港病故。
陆崇仁(1887—1951),号子安,彝族,云南昭通巧家县荞麦地人。他是民国时期云南的重要政治人物,在财政等领域有着较大影响力,同时也为家乡的文化教育等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期经历与从政开端
陆崇仁民国初年毕业于云南法政学校。毕业后,他曾任镇雄县承审员,开始涉足官场。1920年,陆崇仁当选为云南省议会议员,在此期间,经袁昌荣介绍,他与龙云相识。龙云任第5军军长后,委任陆崇仁为第5军军法处法官,后又保荐他出任寻甸县知事。1924年,陆崇仁升任第5军军法处处长,逐渐在云南军政界崭露头角。

财政生涯与经济举措
1927年,陆崇仁担任富滇银行会办,开始与云南财政金融领域产生更紧密的联系。龙云执掌云南政权后,陆崇仁曾代理云南财政厅厅长。但当时各处税收机关多为军人把持,财政收入减少,全省军、政费用难以应付,陆崇仁遂辞职回家。

1930年,九十八师师长兼省财政厅长的卢汉出兵广西,陆崇仁接任财政厅长一职。此后,他掌理云南财政达14年之久,被称为“龙云的大管家”。为增加云南财政收入,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整顿税收:将各地税务人员的委任方式改为招商投标,以投标金额高低来确定税收委员人选。同时,设立云南特种消费税、新办特种营业税、房地产契税、印花税等新税种。
改革田赋:从1929年开始,分期分批丈量全省田亩,历时12载,除部分边远县区外,共丈量110县。省设立清丈总局,由陆崇仁兼任总办。清丈后全省耕地税大幅增加,还有附加税、登记费、执照费等,各项相加,较清丈前的田赋收入增加了约10倍。
鸦片统运:1935年成立特货统运处,陆崇仁任董事长,采用官商合股形式,实行鸦片统购统销。利用行政权力对内按官价强迫收购烟土,对外独家垄断运销出口,至1940年结束,官商均获暴利。
金融改革:他创设了劝业银行、兴文银行、矿业银行和侨民银公司等,由兴文银行代理省金库,形成了以富滇新银行为“央行”,财政厅控制的几家银行为商业银行,主导全省金融流通的格局。

此外,他还把原直属省政府的造币厂改为由财政厅管辖,并订出代商铸币办法,铸造劣质银币,获取造币余利。为加强财务管理,从1930年开始,实行会计独立,建立审计制度,先后开办会计人员养成所及财政人员训练班,培训会计专业人才。

抗日战争期间,为适应战时财政需要,陆崇仁提出“以财政扶持金融,以金融促进生产,以生产充裕财政”的理财政策。在他的努力下,云南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最高年约3000万元,收支两抵,年有盈余。

后期仕途与变故
1944年9月,陆崇仁辞卸财政厅长,改任民政厅长,兼任省田赋粮食管理处处长。1945年5月,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然而,同年10月,蒋介石用武力逼龙云下台,陆崇仁也随之失去职务。

蒋介石对陆崇仁并不放心,电召他至重庆,准备将其软禁。蒋介石亲自接见时,见他形神俱惫,语无伦次,经医生检查确系重病,才将他放回昆明。陆崇仁回昆后,因云南省议会弹劾他田粮舞弊,不敢再在昆明居住,于是移居上海,后又逃往香港。

家乡贡献与文化善举
陆崇仁虽然在官场经历复杂,且有一些争议,但他对家乡巧家县怀有一定感情,做了不少有益家乡的事情。
文化教育方面:他先后委托巧家县长鲁启、汤祚编纂《巧家县志》。1938年县志定稿后,他捐资印制100部,分送有关单位、学校和私人存阅。他还购买《四部丛刊》《万有文库》第一集各1部、《小学生文库》4部、中华书局版《古今图书集成》1部捐赠给巧家县立民众教育馆和小学。此外,他两次捐款新滇币10余万修建巧家县立崇仁中学(1949年改为私立,今巧家一中前身),并在昆明报国街双龙巷2号购买房产一大院,捐作巧家旅昆学生住宿和集会之所。
医疗卫生方面:巧家第一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巧家县卫生院是陆崇仁捐资开办的,他还捐款给巧家卫生院购置医疗设备和药品。
其他方面:巧家县第一套扩音设备是陆崇仁在1938年捐赠的。因病早逝的巧家籍青年学子梁英的学术专著《人本政治》也是陆崇仁捐资刊行的。其子陆开文回老家修建住房和祖墓,工程竣工后,将全部骡马变卖捐赠给荞麦地小学作学校经费。

晚年结局
陆崇仁逃到香港后,生活状况大不如前。有说法称他抽大烟成瘾,且曾染梅毒,其财产被小护士卷走,生活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1951年,陆崇仁在香港病逝,终年64岁。

陆崇仁的一生充满了复杂性。他在云南财政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稳定和增加云南地方财政收入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抗战时期也为支持战时财政做出了努力。但他通过鸦片统运等手段谋取私利,生活作风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还因贪污舞弊等行为遭到弹劾,受到时人诟病。同时,他对家乡巧家县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贡献,又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情怀,给当地留下了一些积极影响。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1:23
上一篇:潘朔端
近代中国政治人物
著名图书馆学家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书法家
北京大学校长
革命烈士
抗日海军名将
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
中华民国宪法之父
四川早期的革命活动家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滇中冠冕
杰出作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宋朝宰相,宋末三杰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内地男歌手
甘肃省委原书记
清末民初著名画家
明代画家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北京大学校长
民国时期政治人物
潮阳三学士
台儿庄抗日勇士
原闽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处主任
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
大同区人物
战斗英雄
反革命罪
国民党川东的大特务头子
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
民国时期川军高级将领
原寻甸县知事
辛亥革命元老、护国军名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