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陆令寿金坛 江苏常州金坛人物
陆令寿,1955 年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他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军旅干将、笔耕不辍的文坛作家,亦是为地方发展倾心尽力的奉献者 ,在丰富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诸多令人赞叹的事迹。
金坛,这片江南土地,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滋养着陆令寿的成长。他自幼在金坛尧塘生活,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土人情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成为他日后创作灵感的源泉。在金坛的悠悠岁月里,陆令寿勤奋好学,对知识充满渴望,对生活饱含热情,为其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4 年,19 岁的陆令寿毅然应征入伍,自此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军旅生涯。初入部队,他从战士文书做起,凭借踏实勤勉的工作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逐步崭露头角。担任中队书记时,他细致入微地处理各项事务,协调各方关系,展现出出色的组织能力。在宣传干事岗位上,他发挥文字特长,将部队中的英勇事迹、感人故事传播开来,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随着时间的推移,陆令寿不断晋升,先后担任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正营职)、宣传处长、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最终,他任职武警湖北总队总队副政委,在更高的岗位上为部队建设贡献力量。在部队期间,陆令寿时刻牢记军人使命,无论是日常训练、军事管理,还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他都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用行动诠释着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之余,陆令寿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从未熄灭。1981 年,他开始发表作品,自此踏上了文学创作的征程。他将部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笔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长篇小说《鳑鮍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成长历程与情感世界,荣获全军第九届文艺新作品奖、第七届武警文艺一等奖,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中短篇小说集《春日迟迟》收录了多篇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现了他在不同题材和主题上的探索。短篇小说《根》《米拉、班长和我》,以小见大,从平凡的部队生活细节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与哲理。诗歌《祝福生活》则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此外,他还参与策划 36 集电视剧《愤怒的天使》,展现了其在影视领域的创作才华。截至目前,陆令寿已发表文学作品 300 余万字,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文学创作领域成就斐然。
2010 年 12 月,陆令寿转业至地方,担任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面对新的工作领域,他迅速调整状态,将军人的果敢与担当、作家的敏锐与思考融入旅游事业发展中。2011 年 3 月,他积极响应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活动,深入巴东青太坪沿渡河两乡镇地区。在活动中,他不辞辛劳,足迹踏遍巴山的千沟万壑,将党强农惠农的政策送到 1104 户村民家中。同时,他用镜头和笔记本记录下当地的人文风情、社会现状,以及自己的深刻感受,撰写成 18 万字的民情日记《巴山寻根》。这本书真实详尽地展现了巴东地区的民情民生,既有对基层干部的细致刻画,也有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充满了泥土气息和质朴情感。
在旅游工作中,陆令寿积极推动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宣传。他前往来凤等地调研,深入景区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景区建设情况。他指出,来凤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土家族和摆手舞的发源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且地处著名景区连接线,区位优势明显。他建议当地旅游部门抓住交通改善和举办活动的机遇,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创建 “湖北旅游强县”,让更多人了解和走进来凤。他还积极参与各类旅游文化交流活动,为湖北旅游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湖北旅游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离开家乡多年,陆令寿始终心系金坛。2024 年 7 月 1 日,他受邀回乡,在 “百场阅读进百村(社区)・作家讲堂” 上,主讲《人生另起一行,从军旅到民旅、读书到著书的转换抉择》,分享自己人生奋斗的经历和阅读创作的宝贵经验,并为家乡读者赠书。金坛文学领头人葛安荣盛赞陆令寿是 “军中骄子、文学才子、家中孝子”,他的事迹激励着家乡的人们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进。
陆令寿的一生,从金坛出发,在军旅中磨砺,于文学里绽放,在地方发展中贡献力量。他用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书写了丰富多彩且意义非凡的人生篇章,成为家乡金坛的骄傲,也为社会各界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人们勇敢追求梦想,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上一篇:张志让下一篇:陆颖墨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 年 - 2018 年)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内地演员
原国务院原总理
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杰出作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末民初著名画家
甘肃省委原书记
宋朝宰相,宋末三杰
明代画家
北京大学校长
中国作家协会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