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令寿金坛 江苏常州金坛人物 陆令寿,1955 年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他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军旅干将、笔耕不辍的文坛作家,亦是为地方发展倾心尽力的奉献者 ,在丰富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诸多令人赞叹的事迹。 金坛,这片江南土地,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滋养着陆令寿的成长。他自幼在金坛尧塘生活,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土人情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成为他日后创作灵感的源泉。在金坛的悠悠岁月里,陆令寿勤奋好学,对知识充满渴望,对生活饱含热情,为其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4 年,19 岁的陆令寿毅然应征入伍,自此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军旅生涯。初入部队,他从战士文书做起,凭借踏实勤勉的工作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逐步崭露头角。担任中队书记时,他细致入微地处理各项事务,协调各方关系,展现出出色的组织能力。在宣传干事岗位上,他发挥文字特长,将部队中的英勇事迹、感人故事传播开来,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随着时间的推移,陆令寿不断晋升,先后担任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正营职)、宣传处长、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最终,他任职武警湖北总队总队副政委,在更高的岗位上为部队建设贡献力量。在部队期间,陆令寿时刻牢记军人使命,无论是日常训练、军事管理,还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他都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用行动诠释着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之余,陆令寿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从未熄灭。1981 年,他开始发表作品,自此踏上了文学创作的征程。他将部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笔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长篇小说《鳑鮍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成长历程与情感世界,荣获全军第九届文艺新作品奖、第七届武警文艺一等奖,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中短篇小说集《春日迟迟》收录了多篇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现了他在不同题材和主题上的探索。短篇小说《根》《米拉、班长和我》,以小见大,从平凡的部队生活细节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与哲理。诗歌《祝福生活》则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此外,他还参与策划 36 集电视剧《愤怒的天使》,展现了其在影视领域的创作才华。截至目前,陆令寿已发表文学作品 300 余万字,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文学创作领域成就斐然。 2010 年 12 月,陆令寿转业至地方,担任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面对新的工作领域,他迅速调整状态,将军人的果敢与担当、作家的敏锐与思考融入旅游事业发展中。2011 年 3 月,他积极响应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活动,深入巴东青太坪沿渡河两乡镇地区。在活动中,他不辞辛劳,足迹踏遍巴山的千沟万壑,将党强农惠农的政策送到 1104 户村民家中。同时,他用镜头和笔记本记录下当地的人文风情、社会现状,以及自己的深刻感受,撰写成 18 万字的民情日记《巴山寻根》。这本书真实详尽地展现了巴东地区的民情民生,既有对基层干部的细致刻画,也有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充满了泥土气息和质朴情感。 在旅游工作中,陆令寿积极推动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宣传。他前往来凤等地调研,深入景区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景区建设情况。他指出,来凤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土家族和摆手舞的发源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且地处著名景区连接线,区位优势明显。他建议当地旅游部门抓住交通改善和举办活动的机遇,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创建 “湖北旅游强县”,让更多人了解和走进来凤。他还积极参与各类旅游文化交流活动,为湖北旅游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湖北旅游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离开家乡多年,陆令寿始终心系金坛。2024 年 7 月 1 日,他受邀回乡,在 “百场阅读进百村(社区)・作家讲堂” 上,主讲《人生另起一行,从军旅到民旅、读书到著书的转换抉择》,分享自己人生奋斗的经历和阅读创作的宝贵经验,并为家乡读者赠书。金坛文学领头人葛安荣盛赞陆令寿是 “军中骄子、文学才子、家中孝子”,他的事迹激励着家乡的人们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进。 陆令寿的一生,从金坛出发,在军旅中磨砺,于文学里绽放,在地方发展中贡献力量。他用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书写了丰富多彩且意义非凡的人生篇章,成为家乡金坛的骄傲,也为社会各界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人们勇敢追求梦想,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