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清:从基层走出的实力派作家
何玉清,1955年出生于山西怀仁,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他毕业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在文学创作和新闻工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1972年,何玉清踏上工作岗位,开启了丰富多样的职业历程。他曾是艰苦劳作的井下工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黑暗的矿井中挥洒汗水;担任团支部书记时,积极组织青年活动,凝聚青年力量;作为中学教员,他认真备课授课,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在广播站、电视台担任编辑、记者期间,深入一线挖掘新闻素材,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时代变迁;担任新闻干事时,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1993年,他调入《人民日报》,先后担任所属单位办事处主任、经济实体总经理、记者站站长等重要职务。此后,他又在多个新闻、出版单位任职,担任编辑、记者、出版发行部主任等,在不同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他任职于《中国民族报》,担任主任记者,继续在新闻领域发光发热 。
在文学创作上,何玉清成绩斐然。1974年,他开始发表作品,从此笔耕不辍。他的创作领域广泛,著有小说、剧本集《鬼窝里喷出的火》,以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笔触展现独特的文学视角;报告文学集《中国拒绝“红灯区”》,深入调查社会现象,揭示背后的问题与思考;新闻作品集《总爱玩第一》,记录时代发展中的精彩瞬间与重要事件。截至目前,他已出版九部文学作品,发表作品累计达370万字,其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展现出强大的创作实力。其中,《中国拒绝“红灯区”--关于种种社会现象的深入调查》和《总爱玩第一》两部作品,更是集中体现了他在报告文学和新闻写作方面的深厚功底 。
何玉清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可观,在质量上也屡获认可。他的特写《没有残缺的世界》凭借出色的内容和精湛的写作技巧,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作品年赛铜奖、编辑铜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该作品的肯定,更是对他在新闻与文学创作领域多年努力与才华的高度认可。从基层工作者到知名作家、资深记者,何玉清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坚持与奋斗的力量,他的创作历程激励着无数文学爱好者和新闻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探索、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