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蟾

唐朝诗人
高蟾
高蟾[唐][唐朝诗人] 山西省朔州市人物
高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人。
高蟾出身寒素,累举不第。僖宗乾符三年(876)登进士第,昭宗乾宁中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友善。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孙光宪谓其“诗思虽清,务为奇险,意疏理寡”(《北梦琐言》卷七)。辛文房则谓其诗“气势雄伟,态度谐远,如狂风猛雨之来,物物竦动,深造理窟”(《唐才子传》卷九)。
高蟾:晚唐诗坛的孤傲身影
高蟾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士,生卒年不详,大约在唐僖宗中和初年(约公元881年前后)在世。他出身贫寒,却极具诗才,诗作气势雄浑豪迈。性格洒脱不羁的他,十分看重气节,即便有人赠予千金,若不合道义,他也坚决不接受。高蟾在科举之路上颇为坎坷,十年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中第,因此常感伤命运不济,留下了“颜色如花命如叶”这样无奈的诗句。他与郎中郑谷交情深厚,郑谷在与其酬赠的诗作中,尊称他为“高先辈” 。

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在高侍郎的鼎力推荐下,高蟾终于考中进士。唐昭宗乾宁年间(公元889 - 898年),他官至御史中丞。高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对此有记载,其作品也得以流传于世。在《全唐诗》中,共收录了高蟾36首诗作 。

高蟾的诗歌以主观抒情为主,较少客观记事,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个人的凄凉悲苦以及时代的沧桑悲哀。其诗体多为律诗和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最为突出,这与曹邺、刘驾、邵谒等以五言古诗为主的诗人形成鲜明对比。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追求清通自然,不刻意雕琢辞藻,注重情感表达,有时甚至为了表意而不惜突破格律限制。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叠字,与其他字词巧妙搭配,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句,这也是其诗歌的独特之处。

高蟾的代表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堪称经典,诗中“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全用比体,借碧桃、红杏与芙蓉的不同境遇,委婉地揭露和抨击了晚唐科举制度的黑暗与不公。表面上写芙蓉不怨东风,实则暗含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以及对科举舞弊现象的不满,寄兴深微,耐人寻味。另一首《金陵晚望》同样出色,通过描写金陵的晚景,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

然而,高蟾的诗风也备受争议。《北梦琐言》评价他“诗思虽清,务为奇险,意疏理寡,实风雅之罪人”,薛能甚至表示见了他想“赠其掌” 。但也有人对他的作品给予肯定,如《唐才子传》称赞他的诗“气势雄伟,态度谐远” ,《四溟诗话》则对他诗中用“恩”字的巧妙造句予以认可 。

高蟾科举之路的坎坷经历,也衍生出不少轶事典故。他曾因科举失意,在考院墙壁上题诗抒发愤懑:“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尽管引起了一些反响,但仍未改变落第的命运。后来,他创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以芙蓉自喻,表达不卑不亢的态度,得到高侍郎的赏识。在高侍郎的举荐下,历经十年寒窗的高蟾终于考取进士,踏上仕途 。这一过程既展现了晚唐科举的种种问题,也体现了高蟾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 
上一篇:尉迟恭
原天津市委书记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落马官员
原中央委员
青海省委原书记
广宁县烈士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育事业的勤勉耕耘者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诗人、作家、书法家、新闻工作者
诗人、文化传播者、文艺活动推动者
元朝著名女诗人
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唐五代著名诗人
唐朝诗人
元朝女诗人
南宋末诗人、画家
唐朝宰相,中国六大政治家,唐朝诗人
唐代诗人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唐代风水大师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
唐朝宰相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朝至武周时政治家,武周皇帝
唐朝开国皇帝
刚正谏臣
风水师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