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狄仁杰

千古名相
狄仁杰
狄仁杰[唐][公元630年-700年,千古名相]+像 山西太原市小店区人物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号祁溪,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小店区)人。唐朝时期政治家、武周宰相。 
出生于官宦家庭,幼年开始刻苦攻读,专心致学。后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度支郎中、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四个月后,被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度拜相。其间,他谏阻了武则天远征拓疆计划,认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顿内政、增强国力上,他的意见得到武则天及朝中重臣魏元忠等有识之士的赞同。后为匡复唐室,冒死进谏,促使武则天下定决心,召回庐陵王李显,并立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升为内史。圣历三年(700年)九月病逝。葬于白马寺东南侧。
狄仁杰一生刚直不阿,知人善任,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被朝野公认为“唐祚送俊之臣”,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誉。尤其在武则天执政时,以不畏权势著称,直言力谏,成为一代名相。
狄仁杰是唐代武周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他出生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虽不是山西太原市小店区人,但太原狄氏家族在当地颇具影响力。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狄仁杰出生于630年,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科及第,开始踏入仕途,被任命为汴州判佐。在任上,他曾被官吏陷害,幸得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赏识,阎立本称他是“沧海遗珠”,并将其提拔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

初露锋芒
大理寺丞任上:上元二年(675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内处理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余人,且无一冤案,其断案能力和公正态度令人钦佩,当时人们都称赞他处理官司能得到公平判决。
直言劝谏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欲处死二人,狄仁杰上书劝谏,引汉文帝和张释之的例子,最终唐高宗改变决定,二人免死。不久,狄仁杰担任侍御史,调露元年(679年),他弹劾宠臣王本立,要求唐高宗依法处罚,王本立最终入狱,此事让朝廷上下对自身言行更加谨慎。同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还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充任知顿使。

地方任职
宁州刺史: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调任宁州刺史,负责安抚西戎部落。他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宁州百姓为其修建石碑以颂德。当时御史郭翰在陇右巡行督察,得知宁州百姓对狄仁杰的赞誉后,向朝廷推荐了他,不久狄仁杰被提拔为冬官侍郎。
江南巡抚使:垂拱四年(688年)六月,狄仁杰任江南巡抚使。他奏请朝廷焚毁吴楚两地一千七百多所淫祠,仅保存用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的四所祠庙,不久后改任文昌右丞。
豫州刺史:同年九月,狄仁杰前往豫州任刺史。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其六百多名党羽按律当处死刑,狄仁杰认为他们是被连累的,于是暗中上书武则天为他们求情,最终这些人被流放到边境。宰相张光辅带领军队讨伐越王李贞,平乱后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狄仁杰公开指责张光辅,称其罪行比李贞还严重,因此张光辅怀恨在心,回朝后以顶撞宰相的罪名弹劾狄仁杰,导致狄仁杰被贬为复州刺史,于永昌元年(689年)转任洛州司马。

两度拜相
首次拜相: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时任洛州司马的狄仁杰被晋升为地官侍郎,兼任尚书代理职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武则天曾询问狄仁杰是否想知道中伤他的人,狄仁杰表示更看重武则天对他的看法,武则天夸奖他有长者风范。此外,狄仁杰还建议太学生请假由丞相和主簿负责,此建议获武则天采纳。
谪贬彭泽:长寿元年(692年)正月,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导致其被捕入狱。当时律法规定,一被审讯就招供谋反能免死,狄仁杰为保命当场承认谋反,被关押等待刑罚。他趁机将冤情写在帛书传递给儿子狄光远,狄光远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质问来俊臣,来俊臣称未对狄仁杰用刑,并派人给他们穿戴整齐,还指使下属伪造《谢死表》。武则天亲自调查,狄仁杰表明若不承认罪行早已死去,且澄清未写过《谢死表》,最终武则天发现《谢死表》印的是假章,免去狄仁杰等大臣死罪,将他们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魏王武承嗣屡次请求杀死狄仁杰,均被武则天驳回。
再次拜相: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攻占冀州,河北动乱,武则天起用狄仁杰担任魏州刺史。前任刺史为对抗契丹让百姓入城修守城器械,狄仁杰到任后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得知狄仁杰复职后不战而退,魏州居民对他十分尊敬,还建立生祠感恩。之后,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武后赏赐紫袍和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十二个金字赞扬他。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出任宰相,担任鸾台侍郎兼凤阁鸾台平章事,同时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职位。他曾上表劝谏朝廷取消安东都护府,恢复高氏为高句丽国君主,停止江南粮草运输等,虽建议未被采纳,但得到有识之士支持。后来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晚年功绩
安抚河北: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入侵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讨伐突厥,并给予他便宜行事之权。突厥军杀尽俘虏后退回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未及,后又任河北道安抚大使抚慰当地居民。他奏请武则天赦免河北诸州百姓,让他们回乡生产,得到皇帝同意。
解梦复唐:同年二月,武则天想册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宰相们意见,狄仁杰认为百姓仍想念唐朝恩泽,应册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武则天听后生气。后来武则天让狄仁杰解梦,狄仁杰趁机继续劝说,强调唐太宗的贡献以及母子关系更亲密,武则天不满其干涉家事,狄仁杰则称天下事都是陛下家事,自己应干预立储之事。最终,武则天于同年三月将李显暗中带回洛阳,后来故意将李显藏在帐后与狄仁杰讨论,狄仁杰情真意切地哭着请求让李显入主东宫,武则天遂将李显唤出,答应立他为太子。狄仁杰又让太子回朝之事公之于众,满朝文武、全国百姓无不欢悦。
晚年恩宠: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被任用提拔为内史,跟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武则天曾答应胡僧去观看佛舍利入土,狄仁杰跪地劝谏,武则天半路返回,称要成全狄仁杰的直臣之气。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只有狄仁杰获赐一所宅第,恩宠无人能及。同年闰七月,武则天想耗费数百万钱财建造浮屠佛像,因官府库财不足,下诏让天下僧人每日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劝诫武则天,称修建佛像花费太大,会伤害社稷根本,若地方有灾难将无力救济百姓,武则天于是放弃建造。武则天尊称狄仁杰为“国老”,不同意他辞职退休,还取消其跪拜仪式,不让他夜里在宫中当班,并警告官员小事别麻烦狄仁杰。

病逝追封
久视元年(700年)九月,狄仁杰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武则天停止上朝三天,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狄仁杰逝世后,武则天痛哭哀叹,觉得朝廷空荡荡的,之后遇到难以定夺的要事都会想起他。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追赠狄仁杰为司空。景龙四年(710年),唐睿宗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天宝六载(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狄仁杰被后晋朝廷追封为太师。

狄仁杰一生为官,两次拜相,以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著称,他关心百姓,为国家发掘了众多人才,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和姚崇等,这些人后来成为唐朝发展的核心力量。他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为唐朝社稷的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千古名相”,其传奇的一生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为后人所传颂。
上一篇:王全斌下一篇:王播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唐代风水大师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
唐朝宰相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朝开国皇帝
唐朝至武周时政治家,武周皇帝
唐朝第二十任皇帝
刚正谏臣
千古名相
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
唐朝宰相
千古名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