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关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桥
关桥[公元1935年-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像 山西省太原市人物
关桥(1935年7月2日-2022年12月26日),男,汉族,出生地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襄汾人,生前系航空制造工程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
关桥(1935年7月2日-2022年12月26日),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中国著名的航空制造工程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1935年7月2日,关桥出生在山西太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从事水利和铁路工程建设的知识分子,母亲是小学教员。父亲希望儿子成长为振兴中国工业的桥梁工程师,因而取名“桥”。“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了山西大地,关桥随母亲逃到陕西上学,栖居在宜川山区的窑洞里,生活十分困苦,但他始终坚持读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调到北京工作,举家迁京。关桥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在学校教育与家庭熏陶下,他逐步懂得了发展工业对国家的重要性。1952年,全国高校首次统考,关桥在报考志愿上填上了地质、水利、航空等专业。不久,他意外接到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新中国派往苏联留学的预备生,根据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他被分配学习焊接专业。

留学经历
1953年9月,关桥受国家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求学。他先后在该校机械工程系焊接专业本科和焊接专业研究生学习,分别于1959年和1963年毕业,获得工程师称号和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关桥刻苦攻读,取得了优异成绩。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访苏期间给留苏学生发表著名谈话,关桥聆听后深受鼓舞,他在笔记本上记下心声:“作为红旗下长大的青年,为祖国的强盛奉献全部光和热,是我坚定不移的选择与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国工作与科研生涯
早期科研探索(60 - 70年代):学成回国后,关桥就职于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625所)。60年代中期,国外熔化极脉冲氩弧焊新技术刚起步,关桥就针对我国自行设计的新机种焊接结构,率先主持“喷气发动机薄壁机匣熔化极脉冲氩弧焊工艺与设备的研究”课题,并把焊缝滚压技术应用于航空结构,为新型喷气发动机研制攻克难关提供技术保障,填补国内空白。同期,他还为解决火箭炮CO₂气体保护焊技术关键,满足战备急需,稳定批生产质量做出贡献。70年代初,他指导开展扩散焊研究,开辟了航空特种焊接技术新领域。
“低应力无变形焊接”理论创立与实践(70 - 90年代):在航空航天飞行器制造中,薄壁焊接结构因移动热源的局部不均匀加热,易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这是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70年代末,关桥开始探索飞行器薄壁焊接结构变形控制理论和实施方案。他在对前人理论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法”的新构思,指出预置温度场是实现低应力无变形焊接的必要条件,防止薄壁工件瞬态面外失稳变形是充分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实现了控制薄壁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新突破。这项新技术获准中国发明专利,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型号生产,解决了航空涡喷系列发动机薄壁机匣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燃料贮箱研制中的焊接变形难题,199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之后,关桥又从“静态控制”推向“动态控制”,采用“热源—热沉多源系统”,直接在焊接热源温度场中利用急冷热沉形成温差拉伸效应来动态控制不协调应变量,该成果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80年代 - 21世纪初):1987年,关桥任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焊接研究室研究员、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根据国际技术发展新趋势,先后倡导建立了高能束流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航空连接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促进了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带动了行业技术发展,推动了技术在国防武器和航空装备设计与研制中的应用。关桥还兼任国防科技高能束流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航空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为培养焊接领域高层次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交流与合作:关桥积极参与国际焊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他曾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国际焊接学会(IIW)副主席和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在他担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期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国际焊接学会(IIW)第47届年会。2000年7月9日,关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举行的国际焊接学会第53届年会开幕式上,获得国际焊接学会1999年荒田吉明奖,成为获得这一国际大奖的第一位中国专家。2017年,关桥在国际焊接学会(IIW)第70届年会开幕式上被授予“IIW Fellow Award”奖,这是国际焊接领域的最高荣誉,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专家。

社会兼职与荣誉
社会兼职:关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所获荣誉:他先后获得众多荣誉,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航空工业最高奖——航空金奖,1996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先后5次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此外,他还获得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晚年生活与逝世
关桥在晚年依然关心中国焊接事业的发展,关注行业的前沿技术和人才培养。2022年12月26日,关桥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他的逝世是中国航空制造和焊接领域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科研成果、学术思想和敬业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科技工作者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和焊接技术发展不懈奋斗。

关桥院士是国际著名焊接技术专家,是中国航空焊接工程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多项特种焊接技术的奠基人,他在焊接力学与焊接结构完整性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批开拓性成果,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上一篇:郭承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甘肃省委原书记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首任乌克兰总统
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肃宁县人物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三指挥部政委
香港影视界泰斗、资深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杰出作家
成就斐然的无党派人士
杰出外交家、国际法泰斗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京剧荀派艺术家
湖北省委原书记
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诗人、作家、书法家、新闻工作者
中国画家
元曲四大家
湖北省委原书记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岭南画派后“岭南四杰”
深圳市诗人笔会副会长
老红军
鸦片战争中中国抗英将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工作领导人和优秀指挥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