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播

唐朝宰相
王播
王播[唐][公元759年-830年,唐朝宰相] 山西太原市小店区人物
王播(759年-830年),字明扬,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徙居扬州(今江苏扬州)。唐代诗人、宰相。
王播于贞元十年(794年)登进士第,同年举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解褐盩厔县尉,以善治迁监察御史,历侍御史。后因得罪京兆尹李实被贬三原县令。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即位,除驾部员外郎,迁工部郎中,知御史杂事。元和五年(810年),迁为京兆尹。元和六年(811年),转刑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不久改任礼部尚书,为宰相皇甫镈所忌,以户部尚书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皇甫镈被贬后,王播于长庆元年(821年),召还拜相,复领盐铁转运使。长庆二年(822年),又以本职出任淮南节度使,仍掌盐铁。聚敛无度,岁进“羡余”百万缗。大和元年(827年)五月,王播自淮南入朝,进奉甚巨。六月,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领盐铁转运使。大和四年(830年),卒。
王播早年有吏治,政理修明,为人所称道。后期对上奉承迎合,对下搜刮暴敛,被时人视为奸邪。在淮南节度使任上,他比较注意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兴建,使漕运畅通无阻。王播有文名。《全唐诗》卷四六六存其诗3首,以《题木兰院》二首最为知名。这两首诗,第一首重在写旧地重游时所见,言外有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后一首则将昔日之窘迫与今日之得意相对比,对于僧人前倨后恭、世态炎凉的讽刺溢于言表。
刚直不阿到随势沉浮:王播的复杂人生
王播原籍太原,其父亲王恕曾任扬州仓曹参军,此后家族便以扬州为家。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王播在此地出生。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王播凭借自身才学,先是考中进士,同年又在制举贤良方正科考试中脱颖而出,成绩优异,由此获得补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的机会。

在盩厔县尉任上,王播展现出卓越的司法才能,他断案精准,明察秋毫,能够快速且公正地处理各类狱讼案件,其出色表现很快就得到御史中丞李汶的赏识。在李汶的推荐下,王播升任监察御史。当时的朝堂风气恶劣,政治腐败不堪,官员之间贿赂成风。然而,王播却坚守原则,刚正不阿,面对权贵毫不畏惧。他曾冒着被罢官的巨大风险,毅然弹劾并成功罢免了贪污的云阳(今陕西境内)县丞源咸季,这份勇气和正直令人钦佩,也正因如此,他被擢升为侍御史。

贞元末年,王播因得罪骄横跋扈的京兆尹李实,遭到贬谪,出任三原(今陕西富平西南)县令。即便身处逆境,他依然秉持公正执法的态度。在三原任职期间,对于县中豪强犯法的行为,他绝不姑息,坚决依法惩处。凭借出色的治理能力,在年终考课时,王播的政绩被评为“畿邑之最”。唐顺宗即位后,王播被任命为驾部员外郎。在此岗位上,他执法严明,严厉打击不法之徒,因政绩突出,又相继被擢任为工部郎中、知御史杂事,后来还出任长安县令。当时关中地区遭遇饥荒,各地藩镇为自保纷纷禁止粮食出境。王播心系百姓,果断奏明朝廷,请求下诏令各地支援畿辅地区。在他的努力下,关中百姓得以渡过难关。此后,王播仕途顺遂,多次升迁,先后担任刑部侍郎、礼部尚书等重要职务。

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起,王播开始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负责朝廷财赋收入的运送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凭借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卓越的政绩,赢得了同僚的称赞,也多次获得皇帝的表彰。元和九年(814年),唐宪宗下令讨伐淮西强藩吴元济,战争爆发后,各路官军紧急出动,军需供应变得异常紧张。身为盐铁转运使的王播,及时推荐深通“泉货盈虚”的程异为副使,让其奔赴江淮地区督促财赋征收。在王播和程异的努力下,朝廷在对淮西用兵的三四年间,军队物资供应始终充足,王播为淮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元和十三年(818年),王播遭到宰相皇甫镈的排挤,被迫离开中央,前往偏远的剑南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担任节度使,其盐铁转运使一职由程异继任。同年十一月,王播率军反击吐蕃的侵略,并成功夺取吐蕃峨和、栖鸡等城。但这次贬谪对王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转变。此后,他一改过去刚正不阿的作风,开始专以奉迎权贵为首要之事。

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王播为官长达十年,并且曾两次出任宰相,而这些高位的获取,多是通过苛剥百姓、贿赂权贵的手段。唐穆宗即位后,立刻贬逐了奸相皇甫镈。王播在西川得知消息后,为谋求相位,一方面“大修贡奉”,另一方面用重金贿赂宦官。很快,他便被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当时,河朔三镇(卢龙、成德、魏博)相继反叛朝廷,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然而身为宰相的王播却对此不闻不问,未提出任何有效的应对策略,最终被罢相,调任淮南节度使 (治所在今江苏扬州)。王播到任时,淮南正遭受特大旱灾,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可他不仅没有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反而加剧对百姓的盘剥敲诈,致使民怨沸腾。

唐敬宗时期,权宦王守澄专权,王播为获取提拔,四处搜寻奇珍异宝贿赂王守澄。同时,他在盐铜税征收过程中巧立名目,进行苛敛,并以“羡余”的名义每月向敬宗进奉钱财,每年进奉金额多达上百万缗。唐文宗继位后,加王播为检校司徒。大和元年(827年)五月,王播从淮南入朝,向文宗进献玉带十三条,大小银碗三千四百枚,绫绢二十万匹。六月,他再次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同时仍领盐铁转运使一职。大和二年(828年),王播加任太清宫使,并被进封为太原郡公。

大和四年(830年)正月十九日(2月15日),王播因喉肿发作不幸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唐文宗听闻噩耗,深感悲痛,为此辍朝三日,追赠王播为太尉,赐谥号“敬”。

王播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争议。他出身寒门,早年凭借刻苦勤奋和出众的文辞才华在仕途崭露头角,并且“居官强济”,“勤于吏治”,能够胜任诸多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在担任淮南节度使期间,还注重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兴建,保障了漕运的畅通无阻。然而,晚年的他却随势沉浮,为士大夫所不齿,被认为是“奸邪进取”,“不存士行” 。他的人生经历,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现实。

在王播的人生中,还流传着一些轶事典故。他任淮南节度使时,曾用十万贯钱贿赂近臣,试图入朝拜相。据说当时参与其中的官员众多,包括谏议大夫独孤郎、张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权,起居舍人宋中锡,补阙韦仁实、刘敦儒,拾遗李景让、薛廷老等人。这些官员甚至在延英殿争论过相关事宜,之后便因收受钱财而为王播授官,类似情况屡见不鲜。从外官迁转为内官,如学士、三司使等重要职位,在当时似乎都有明码标价,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取官位的人不在少数。

还有一则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王播少年时家境贫苦,在扬州惠昭寺木兰院借读。起初,寺中方丈和僧众对他以礼相待,期望他日后发迹能给寺院带来好处。但时间一长,寺院众人便对他白吃闲饭的行为感到厌烦,甚至开饭时都不通知他。王播心中愤懑,在寺院墙上题诗一首后离去。二十多年后,王播出任淮南节度使,重返扬州。寺僧得知消息,赶忙将他当年居住的地方修缮一新,还仔细掸去他题诗那堵墙上的浮尘,并用上好的碧纱将诗覆盖起来。王播看到自己当年的讽刺诗受到如此礼遇,感慨万千,随即赋诗二首。第一首为“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第二首是“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无奈,读来令人唏嘘不已,这一故事也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经典素材。 
人际关系
高祖:王满,赠汾州长史。
曾祖:王琎,官至嘉州司马,赠给事中。
祖父:王升,官至咸阳县令,赠太子少师。
父亲:王恕,官至扬州仓曹参军,赠尚书左仆射。
妻子:崔氏,出身清河崔氏,给事中崔锐之女。
儿子:王式,曾任秘书丞;王冰,曾任京兆府参军事。
弟弟:王炎,官至太常博士;王起,官至户部尚书。
上一篇:狄仁杰下一篇:王琼
中国第二大姓氏
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湖北省委书记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文化领域的开拓者
落马官员
开国上将
浙江省委原书记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唐代风水大师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
唐朝宰相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朝开国皇帝
唐朝至武周时政治家,武周皇帝
刚正谏臣
风水师
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
千古名相
唐朝宰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