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黄全德

抗日英烈

黄全德

黄全德[公元1912年-1941年,抗日英烈] 湖北咸宁市通城县人物
黄全德,化名黄溪,1929年与刘永康、方如炎、沈国帧(后叛变)等一起共事,往返于江西、平江一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第一苏区(黄袍苏区)主席,1932年任蒲圻县副书记,后曾任中共湘鄂边中心县委常委共青团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中共崇阳县委书记,在幕埠山北簏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1937年秋,任中共阳新通山中心县委宣传部长、中共通山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中共鄂南代表团组织部长、中共鄂南游击地委组织部长,1941年4月,任鄂南中心县委书记兼新四军鄂南独立第五团政委,7月7日,在“夏家榜事件”中被俘,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被日军抛进军犬房内,壮烈牺牲。
黄全德(1912年-1941年),湖北省通城县人,是抗日战争时期鄂南地区著名的抗日英烈。他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坚定的抗日战士,在敌后游击战争中屡建奇功,最终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其事迹至今仍在通城大地流传。

一、早年经历与思想觉醒
1912年,黄全德出生于通城县黄袍山(今属通城县塘湖镇)一个农民家庭。黄袍山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山高林密,民风淳朴而刚毅。黄全德自幼跟随父亲耕种,闲暇时在乡塾读书,虽只接受过几年基础教育,却养成了勤奋好学、正直果敢的性格。

1926年,北伐军进入通城,农民运动蓬勃兴起,黄袍山一带成立了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年仅14岁的黄全德目睹了农民协会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行动,心中埋下了反抗压迫的种子。然而,随着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通城,农会组织遭到破坏,许多革命者惨遭杀害,黄全德的父亲因曾参与农会活动,被当地劣绅诬陷,家产被抄,一家人被迫躲进深山,这让他深刻体会到反动势力的残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通城作为鄂南门户,多次遭受日军轰炸,百姓流离失所。黄全德目睹日军的暴行和同胞的苦难,内心燃起强烈的爱国热情。他常常聚集村里的青年,讲述从逃难者口中听来的抗日故事,号召大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能当亡国奴”。

二、投身抗日洪流,加入游击队伍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随后分兵南下,通城于11月沦陷。日军在通城烧杀抢掠,仅在黄袍山一带就制造了多起惨案,黄全德的家乡也未能幸免,多名乡亲被杀害,房屋被烧毁。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让黄全德下定决心拿起武器反抗。

1939年初,中共通城县委在黄袍山组建抗日游击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黄全德听到消息后,立即联络同村的8名青年,带着自家仅有的一把猎枪和几把柴刀,毅然加入了游击队。由于他熟悉地形,作战勇敢,很快被任命为班长。

在游击队中,黄全德接受了系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逐渐明白了抗日救亡的道理和共产党的主张。他作战机智灵活,多次带领小分队深入敌占区侦察敌情,破坏日军的交通线。1939年夏,他得知日军一支运输队将从通城县城运往麦市据点,立即向队长请战,带领12名队员在必经之路的山谷中设伏。当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后,黄全德一声令下,队员们用手榴弹和猎枪发起猛攻,日军猝不及防,扔下物资仓皇逃窜,此次战斗共缴获粮食20余担、步枪3支,极大地鼓舞了游击队的士气。

1940年,黄全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在战斗中冲锋在前,还积极向群众宣传抗日思想,动员群众支援游击队。他常常利用夜间深入各村,组织妇女缝补衣服、筹集粮食,组织青年参加抗日自卫队,建立起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敌后游击显神威,屡创抗日佳绩
1940年秋,日军为巩固对鄂南的占领,对通城、崇阳一带的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黄全德所在的游击队奉命在黄袍山阻击日军。他根据地形特点,提出“麻雀战”战术,将队员分散成若干小组,利用山林优势不断袭扰日军,白天放冷枪,夜晚袭扰营地,让日军疲于奔命。在一次战斗中,日军一个小队企图偷袭游击队驻地,黄全德提前得到情报,带领队员在日军必经的山路上埋设了自制的土地雷,当日军进入雷区后,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死伤惨重,狼狈撤退。此次战斗后,黄全德因功升任游击队副队长。

1941年春,日军在通城县麦市镇修建据点,驻扎了一个小队的兵力,经常下乡“清剿”,欺压百姓。游击队决定拔掉这个据点,黄全德主动请缨担任主攻。他利用自己曾在麦市镇做过短工、熟悉地形的优势,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在一个深夜,他带领30名队员,悄悄摸进据点外围,先解决了哨兵,然后带领队员冲入日军营房。日军在睡梦中被惊醒,一片混乱,黄全德带头冲锋,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亲手斩杀了日军小队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游击队成功攻克据点,歼灭日军3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20余支,彻底摧毁了据点。麦市大捷让黄全德的名字在通城一带广为流传,日军闻其名则胆寒,百姓则称他为“黄袍山的抗日英雄”。

除了军事行动,黄全德还注重瓦解日伪军。他利用各种关系,联系据点里的伪军,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优待俘虏”的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他的争取下,先后有10余名伪军反正,加入了游击队,为游击队提供了大量日军的情报。

四、喋血突围,壮烈牺牲
1941年夏,日军调集重兵,对通城黄袍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游击队。当时游击队仅有200余人,装备简陋,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处境十分艰难。队长决定分兵突围,转移到外线作战,黄全德主动要求带领一个小分队担任掩护任务。

7月15日,日军开始向黄袍山发起猛攻,黄全德带领30余名队员在山腰的一处隘口阻击敌人。他们利用有利地形,顽强抵抗,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战斗持续到下午,队员们伤亡过半,弹药也所剩无几,日军却源源不断地涌上。黄全德知道掩护任务已经完成,果断命令剩余队员突围,自己则带领两名战士殿后。

在掩护队员突围的过程中,黄全德不幸被日军的子弹击中腿部,鲜血直流。两名战士想要搀扶他一起走,他却坚定地说:“我不能拖累你们,你们快撤,把情报带给队长!”他推开战士,拿起身边的步枪,继续向日军射击。日军围了上来,黄全德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毅然拉响了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9岁。

黄全德牺牲后,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遗体安葬在黄袍山的一处密林里。为了纪念他,百姓们在他牺牲的地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抗日英雄黄全德之墓”。

五、精神传承与历史意义
黄全德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用生命践行了抗日救国的誓言,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抗日指挥员,离不开他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的事迹激励着通城人民继续投身抗日斗争,在他牺牲后,黄袍山一带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鄂南抗日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黄全德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通城县政府为他修建了烈士陵园,将他的事迹收录进县志,让后人永远缅怀。如今,黄袍山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群众和学生前来参观,聆听黄全德的抗日故事,传承他的爱国精神。

黄全德的事迹不仅是通城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缩影。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30 15:21
上一篇:刘景韶下一篇:魏协安
抗日义勇军军长、抗日英烈
革命烈士
杰出女性
原广东省政府保安司令
巾帼传奇
中国历史学家
抗日英烈
澳大利亚总理
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抗日英烈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吉林省委书记
南宋学者,朱熹理学的继承人
革命烈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国务院原副总理
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
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实干家
开国少将
落马官员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经济学家,教育家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中国音乐家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湖南省委原书记
原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朝鲜建国主要领导人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公安部第一届咨询委员会主任
革命与建设征程中的奋进者
革命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汉初隐士,商山四皓之一
抗日英烈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