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光[公元1949年-1984年] 云南楚雄武定县人物 张正光,原35206部队副政委。中共党员。云南省武定县人,傈僳族,初中文化,1969年4月入伍,1984年5月2日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 张正光:热血铸军魂,青春献国防 在云南楚雄武定县的历史长河中,张正光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诠释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贫寒少年,立志报国 1949 年 11 月,张正光出生于武定县一个傈僳族家庭。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张正光的家庭也面临着生活的重重压力。父母皆是勤劳朴实的劳动者,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节衣缩食供张正光读书。在学校里,张正光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同时,他深受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对军人充满了崇敬与向往,一颗报效祖国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初中毕业后,张正光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继续升学深造或许能改变家庭的命运,但他心中那份对军队的热爱愈发强烈。1969 年 4 月,年仅 20 岁的张正光毅然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旅,成为昆明军区第十四军 40 师 119 团的一名战士,开启了他保家卫国的征程。 初入军营,崭露头角 初入军营,张正光便展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坚韧与毅力。部队的训练艰苦而严苛,对于来自农村的张正光来说,每一项训练都是挑战,但他从不退缩。无论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还是复杂的军事技能学习,他都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表现,张正光很快在新兵中脱颖而出,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 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之余,张正光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他认真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在心中扎根更深。197X 年,张正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激励着他在军旅生涯中不断奋勇向前。 战火洗礼,英勇无畏 1979 年 2 月 17 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张正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奔赴前线。战争的残酷超出了想象,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但张正光毫不畏惧。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他冷静指挥,带领战友们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素养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部队遭遇了敌人的顽强抵抗,进攻受阻。张正光主动请缨,带领一支突击队,绕到敌人后方进行突袭。他们在丛林中艰难前行,忍受着饥饿和疲劳,历经数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成功抵达敌人后方。在张正光的指挥下,突击队发起突然攻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这次突袭为部队的正面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张正光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因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受到了部队的嘉奖,战后得到提拔。 老山烽火,壮烈牺牲 1984 年,老山战役爆发,此时的张正光已晋升为 14 军 40 师 119 团副政委。老山地区地势险要,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越军在此苦心经营,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张正光深知此次战役的艰巨性,但他毫不退缩,带领部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战斗准备中。 在前线,张正光不仅负责政治思想工作,鼓舞士气,还经常和战士们一起抬炮弹、撤伤员,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深知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艰辛和压力,经常深入到战士中间,给他们送去家书,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鼓励大家英勇作战,为祖国和人民而战。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士气高昂,斗志昂扬。 1984 年 5 月 2 日,张正光亲自带领后勤分队为一线阵地输送一批弹药。当分队行至一片开阔地时,突然遭到越军猛烈炮火袭击。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情况万分危急。见此情形,张正光立刻跳下车,指挥大家快速隐蔽。就在这时,越军的一发炮弹呼啸着飞来,张正光发现身边有一名年轻战士,情况危急,他毫不犹豫地扑到小战士身上,将他死死压在身下。“轰” 的一声巨响,炮弹在指挥车旁边一米处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指挥车掀翻。爆炸过后,小战士得救了,而张正光却被弹片击中多处要害。战友们迅速将他送往后方医院,但因伤势过重,张正光最终壮烈牺牲,年仅 35 岁。 张正光的牺牲让部队官兵悲痛万分,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激励着更多的战士奋勇杀敌。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高尚品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的精神成为了部队宝贵的财富,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英雄不朽,精神长存 张正光牺牲后,部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授予他 “革命烈士” 的光荣称号。他的骨灰被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缅怀。尽管张正光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35 岁,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在世间广泛传颂。 在他的家乡武定县,人们以他为骄傲,学校将他的事迹编入教材,教育学生们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他的英勇事迹也被媒体广泛报道,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张正光用自己的一生,展现了傈僳族儿女的勇敢与担当,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名字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