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钰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钰
王钰[公元1907年-198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北石家庄市深泽县人物
王钰(1907年10月25日—1984年4月5日),河北深泽人,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钰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年—1938年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佐;1942年—1949年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1952年—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1971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71年—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4月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
王钰(1907年10月25日—1984年4月5日),字勿斋,是河北深泽人,也是中国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成长与求学经历
1907年10月25日,王钰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一个经济富裕的家庭。青少年时代的他衣食无忧,但不贪恋舒适生活,对大自然充满浓厚兴趣,渴望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1927年10月,王钰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9年9月,他升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学习。在北大期间,他受业于李四光、丁文江等中国现代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先驱者以及古生物学家葛利普(A. Grabau)等。他刻苦学习地质科学的基础知识和野外工作技能,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33年7月,王钰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

职业生涯
早期工作与国外访学:1933年8月,王钰被设在南京的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前农村复兴委员会合办的地下水研究室录用为调查员,从此开启了地质研究的职业生涯。1935年,他进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后为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历任技佐(1935年—1938年)、技士(1938年—1942年)、技正(1942年—1949年)。在此期间,他对中国煤田、天然气等非金属矿床进行了详细调查,还对奥陶纪、志留纪和二叠纪部分三叶虫有较深入研究。1944年,王钰前往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做访问学者(至1946年),考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生代地层,这使他开阔了学术视野,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和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的科研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钰先在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作。195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此后一直在该所工作直至逝世。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学术秘书。1956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第三研究组组长。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古无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1960年,兼任南京地层工作中心站主任。196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在这一系列岗位上,王钰始终专注于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带领团队取得了众多重要成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早期地质调查研究:20世纪30 - 40年代,王钰在地下水研究室工作期间,先后对江西南昌、河南安阳等地区地下水做了调查研究,写出《江西南昌附近之地下水》等报告。抗日战争期间,在四川对油页岩、天然气及盐等非金属矿产进行调查研究,发表《四川蓬安县盐田及自然气》等三篇报告。新中国成立初期,领队进入东北地区调查辽宁太子河流域的三个煤田以及河北蓟、平、兴锰矿,提交多篇报告;还参与川黔铁路、天成铁路的工程地质和钻探工作,提交近10篇报告,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支持。
    地层学与古生物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王钰重点从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对长江三峡及川黔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层做了深入研究,发表《湖北峡东“宜昌石灰岩”的时代问题》等成果,奠定了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基础。50年代初,率队参加东北地矿调查,与人合作写成《辽东太子河流域地层》(Ⅰ、Ⅱ),改变了东北沦陷期间日本学者建立的旧地层系统,纠正诸多错误和混乱,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50年代中期起,王钰专注于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研究达20余年,1962年发表《中国的泥盆系》,对中国泥盆纪地层划分、与国内外的对比等做了详尽论述,为中国泥盆系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还主持了桂、黔地区泥盆纪地层的调查研究,发表多篇研究报告。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关注该领域工作,发表相关论文。70年代后期,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出野外考察采集标本,推动中国泥盆纪地层研究不断发展。此外,王钰在腕足动物群研究方面也有卓越成就,与国内外学者合作的多项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学术论著:王钰著有《中国的泥盆系》《中国的腕足动物化石》《华南泥盆纪生物地层》《黔南桂中中泥盆世北流期腕足动物》《南宁—六景间泥盆纪郁江期腕足动物》等代表作,这些论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泥盆纪地层和腕足动物研究方面的成果,对中国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才培养:王钰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充满关爱。他带出了一支敬业奉献的高素质专业研究队伍,成为中国古生物学(古腕足动物学)的中坚力量,其中戎嘉余、金玉玕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鼓励学生“脚踏实地打基础,循序渐进攀高峰”,帮助他们选择研究课题,强调研究工作要“胆大心细”。他组织中青年学者的专题研究,悉心指导,精心修改他们的研究报告且从不署名。他还利用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为中青年学者创造出国开会、进修学习的机会,晚年主动让贤,力推青年学者走上学术领导岗位。

社会任职
王钰曾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学术秘书、第三研究组组长、古无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第四研究室主任等职务。还担任过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科联泥盆纪地层分委员会选举委员。他早年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古生物学会,曾任《古生物学报》主编、《地层学杂志》副主编及代主编、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名誉理事。曾当选为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四届人大代表。

1984年4月5日,王钰在南京病逝,终年77岁。他为中国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卓越的科研成就和高尚的品德风范,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
上一篇:李魁武下一篇:刘建航
中国第二大姓氏
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湖北省委书记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落马官员
开国上将
文化领域的开拓者
浙江省委原书记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原天津市委书记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军统第一杀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原甘肃省委书记
菲律宾1955年前总统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
忠诚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奠基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苏联第 5 任最高领导人
磁县人物
开国少将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原冀中军区某部指导员
印度共和国政治家
少校军衔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