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赵鹤清

民国画家

赵鹤清

赵鹤清[公元1865年-1954年,民国画家、原盐丰县白盐井场知事] 云南楚雄州姚安县人物
赵鹤清,字松泉,别号瘦仙,姚安光禄镇人,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其父官至河南汝南道员,他从小跟随父亲宦游国内外,“东渡瀛浙之岛,北游燕赵之都,南揽六朝之风,西采三峡之胜。”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赵鹤清乡试中举,本想考中进士后再步入仕途,后因朝廷废除科举,被派到八旗高等学堂担任美术教员。
赵鹤清:诗书画印兼修的民国滇中奇才  

一、家世渊源与早年求学:滇中望族的文化濡染  
赵鹤清(1865年-1954年),字松泉,号友兰,别署“灵石山人”,云南楚雄州姚安县人。其家族为姚安名门,先祖赵辉璧为清代道光年间进士,官至贵州粮储道,工诗善文,著有《古墨斋诗文集》,是滇中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赵鹤清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祖父与父亲皆通经史、擅书画,为其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少年时期的赵鹤清聪慧过人,6岁入私塾攻读《四书》《五经》,10岁能诵诗词,12岁开始临摹名家字画。据《姚安县志》记载,他常于家中藏书楼“望星楼”研读至深夜,对晋唐书法、宋元绘画尤为痴迷,曾临习王羲之《兰亭序》数百遍,笔法渐显古雅之风。18岁时,他随姚安著名学者胡源学习经史考据,同时拜滇中画家李仰亭为师,系统学习山水画技法,其临摹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已得“笔墨苍润,气韵生动”之评。  

二、科举之路与仕途转折:从功名求索到艺术觉醒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26岁的赵鹤清参加云南乡试,中举人。按家族期望,他本应沿科举之路入仕,但目睹清末官场腐败,加之内心对艺术的执着,他并未急于赴京会试,而是选择游历滇西、滇南等地,以山水为师,积累创作素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曾徒步至大理苍山洱海,历时半载,写生稿盈箱,其笔下的点苍山十九峰气势雄浑,洱海碧波则灵动秀雅,初步形成“师法自然而不拘泥于形”的艺术风格。  

1900年,赵鹤清经友人举荐,任云南学务公所科员,参与地方教育事务。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陈荣昌、袁嘉谷等滇中文化名流,时常切磋诗画。1903年,他主持编纂《姚安县乡土志》,亲自绘制县域山川舆图,书中插图笔法精谨,兼具地理实用性与艺术观赏性,成为研究清末滇西地理的重要资料。然而,仕途的繁琐并未消磨他的艺术热情,他常于公务之余挑灯作画,或在衙署庭院中以树枝代笔,揣摩书法结构。1908年,他因不满新政推行中的弊端,毅然辞官归里,全身心投入诗书画印创作,这一抉择成为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三、艺术巅峰与滇中影响:诗书画印“四绝”的形成  
(一)绘画:融合滇中风物的山水意境  
赵鹤清的绘画以山水为主,兼擅花鸟、人物,尤善将云南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传统笔墨技法结合。他笔下的滇西雪山、滇南雨林,既有黄公望的苍茫浑厚,又融入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梯田等元素,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1915年,他创作的《鸡足山全景图》长卷,以鸟瞰视角展现鸡足山七十二峰的磅礴气势,山间古刹、溪流、古树皆刻画入微,被云南都督唐继尧誉为“滇中画史之冠”。  

在花鸟画方面,他喜绘山茶、玉兰等云南本土花卉,用笔简练洒脱,设色明艳而不俗。1920年,他为昆明圆通寺绘制的《百鸟朝凤图》壁画,以孔雀、白鹭、山雀等云南珍禽为原型,构图饱满,羽毛刻画细腻,至今仍存于寺中,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书法:碑帖融合的金石韵味  
赵鹤清的书法兼工篆、隶、行、草,尤以隶书与篆书成就最高。他早年临习汉碑《张迁碑》《曹全碑》,中年后融入秦篆《峄山刻石》的古朴,形成“结体宽博、笔画沉雄”的风格。1925年,他为昆明大观楼题写的“万里云山一水楼”匾额,隶书笔法中略带篆书圆转,气势开张,与大观楼的壮阔景致相得益彰,至今仍为游客驻足观赏。其篆书作品《正气歌》条屏,以铁线篆书写文天祥名篇,线条如屈铁盘金,章法整齐而富有韵律,被收入《民国滇中书法集》。  

(三)篆刻:方寸之间的金石气象  
受滇中金石文化影响,赵鹤清对篆刻情有独钟,其印章取法秦汉,兼融浙派、皖派之长,尤善在云南本地石材(如姚安紫石、大理点苍石)上治印。他的白文印师法汉印“将军印”的急就风格,凿刻果断,线条苍劲;朱文印则取法宋元圆朱文,婉转流畅。1930年,他编著的《灵石山房印谱》收录印章300余方,其中“滇南赵鹤清印”“松泉居士”等自用印,布局虚实相生,刀法刚柔并济,展现了其“印从书出”的艺术理念。他还曾为袁嘉谷、周钟岳等滇中名人治印,其作品被视为民国时期云南篆刻的代表。  

(四)诗词:情景交融的滇土情怀  
赵鹤清的诗词多题咏云南山水与民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他在《点苍山行》中写道:“十九峰头雪未消,千寻瀑水挂青霄。山僧指我来时路,半在云间半在桥。”以白描手法勾勒苍山雪景与瀑布奇观,充满自然野趣。其《姚安竹枝词》组诗,描绘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街等民俗场景,如“篝火熊熊照夜天,阿妹踏歌月正圆。五色裙翻花影动,弦声飞到彩云南”,将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融入诗词,兼具文学性与史料价值。1941年,他的诗集《友兰堂诗钞》由昆明文正书局刊行,袁嘉谷作序称其“诗如书画,书画如诗,皆滇中真气所化”。  

四、社会活动与文化传承:乱世中的滇文化守护者  
民国时期,赵鹤清虽以艺术家身份闻名,但始终关注云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912年,他与陈荣昌、由云龙等人发起成立“滇中书画会”,定期在昆明、姚安等地举办展览,推动云南书画艺术的交流。1923年,他出任云南图书馆(今云南省图书馆)书画部主任,主持整理馆内珍藏的明清滇人书画作品,编纂《滇中书画录》,为保存云南美术史资料做出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赵鹤清虽已年过六旬,仍以画笔为武器,创作《正气图》《铁血山河》等作品,在昆明、重庆等地举办义卖展览,所得款项悉数捐赠抗日前线。1938年,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与闻一多、朱自清等学者交往密切,曾在联大举办“云南风物画展”,向师生介绍云南的自然与文化,闻一多在观展后撰文称:“赵先生之画,非独娱目,实乃魂系滇土,情寄家国。”  

此外,赵鹤清还致力于培养艺术后进,收徒数十人,其中周善甫(丽江文化名人)、李映秋等成为云南现代美术的重要力量。他在姚安家中设立“松泉画馆”,免费教授贫困子弟书画技法,常言:“滇中多灵秀,不可使明珠蒙尘。”其教育理念注重“师古而不泥古”,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从云南的山水民俗中汲取灵感。  

五、晚年境遇与艺术 legacy:跨越世纪的滇派宗师  
新中国成立后,赵鹤清虽已80余岁高龄,仍积极参与云南文化建设。1953年,他当选为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不顾年迈,为昆明西山华亭寺、筇竹寺绘制壁画草图。1954年,他在昆明病逝,享年89岁,临终前仍叮嘱家人将其收藏的数百件书画作品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  

赵鹤清的艺术成就被载入《中国美术史》《民国书画家大辞典》等典籍,其作品如今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等地,部分流入海外收藏机构。他的艺术不仅融合了传统文人画的精髓,更将云南地域文化融入笔墨,开创了“滇派书画”的先河,对后世周霖、袁晓岑等云南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清末举人到民国画家,赵鹤清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始终以诗书画印为载体,书写对滇土的热爱与对文化的坚守。他的艺术既是个人才情的展现,也是云南近代文化史的缩影——在时代的变迁中,他以笔墨为舟,载着滇中文化的精魂,驶向历史的长河。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4:51
上一篇:朱培德下一篇:胡静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中国画家
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画家
中国画家
南宋末诗人、画家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
成就斐然的画家
中国清代画家
中国琴人、画家,吴门画派传人
南宋末代皇帝
五代宋初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山东省委原书记
诗人、文化传播者、文艺活动推动者
原中央书记处书记
导演,一级演员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国务院原党组成员
北宋第五位皇帝
赵国开国国君
中国工程院院士
晚清著名篆刻家、书画家
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
陆军中将、贵州游击军总司令
民国画家
北京大学校长
实业家,慈善家
埃及首任总统
六代医家传仁术
陶瓷艺术家
特等战斗英雄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党将领
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
建宁人物
民国画家
清代画家
清末学者和诗人
第一、第二届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民国画家
清末学者和诗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护国功臣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