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济林[公元1914年-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省仙桃人物 何济林(1914年-1983年5月8日),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是一位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在和平时期为国防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杰出人物。以下是其详细生平: ### 投身革命,崭露头角 1914年,何济林出生于仙桃市西流河镇丰铺垸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在家务农的他,深受革命思想影响,14岁时便毅然参加了农民赤卫队,开始踏上革命道路。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何济林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湘鄂西独立团第三营第七连战士、通讯员,湘鄂西独立团团部通讯班班长等职。他凭借着勇敢和忠诚,逐渐得到认可,后升任湘鄂西警卫师师部通讯排排长、湘鄂西军委会交通队队长、红三军军部通讯队队长等职务。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锻炼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军事素养。 1933年,何济林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继续在红军中发挥重要作用,担任龙桑独立团营长、红二方面军第五师十五团参谋长等职。1935年,他随部队参加长征,历经千难万险,于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为保存红军有生力量做出了贡献。 ### 抗战烽火,英勇奋战 全国抗战爆发后,何济林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疗伤。1938年春,他东渡黄河参加抗战,担任八路军129师冀南军区独立支队参谋长,参与制定抗日作战计划并直接参加战役指挥。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时任冀南军区中央纵队旅二十团参谋长的何济林,参与制定了破击日军铁路、桥梁等交通线的战术。他带领部队以坑道作业方法,成功炸毁了位于沙河西北五公里铁路以东小马庄的日军碉堡,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交通命脉,有力地配合了百团大战的整体作战部署。 1942年,面对日伪军的频繁“扫荡”“清乡”和“蚕食”,何济林所在的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采用掏心战术,发起八公桥战斗。他协助司令员指挥作战,成功打掉了伪军首脑机关,还横扫了保安集、王郭村等据点,伏击歼灭了东明方向援敌的两个营,扩大了冀鲁豫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抗日信心。 1945年6月底,129师太行军区集中9个团兵力,发起安阳战役。时任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何济林,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肺部中弹。但他依然坚持指挥,直到战斗取得胜利,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 解放战争,屡立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何济林先后担任冀南军区独立四旅副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旅副旅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战役战斗,在战场上灵活指挥,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较量。 1948年,何济林任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参与领导了桐柏地区的剿匪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工作,为巩固桐柏解放区、支援主力部队作战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他担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一七四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解放中南地区的作战,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 投身教育,奉献余生 新中国成立后,何济林以国家需要为导向,开始投身国防教育事业。1949年11月,他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学校学习,为适应新的军事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己。1951年9月,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九师师长,赴朝参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指挥部队与美军空军展开空战,为保卫中朝领空、支援地面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4年6月,中央军委正式颁布兽医大学编制,任命何济林为校长。从此,他踏上了军事兽医教育之路,一干就是近20年。他亲自带领全校师生翻旧房修旧楼,改善教学条件。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东北地区辽河水灾等救灾以及支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何济林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培养,他经常教育学生“发扬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虚荣心只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心则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在他的领导下,兽医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兽医人才,这些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为我国的兽医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他还先后担任长春畜牧畜医大学校长、长春农学院院长、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78年2月,何济林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后勤学校顾问,197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械技术学院顾问。虽已步入晚年,但他仍关心国防教育事业,为军队建设建言献策。 1983年5月8日,何济林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更为新中国的国防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崇高的精神和卓越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何济林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他的功绩和荣誉,是对其一生奉献的高度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