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龙[公元1914年-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省仙桃人物 张秀龙是湖北仙桃人,1914年出生,2015年10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102岁。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是从洪湖苏区走出来的开国将军,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国防事业奉献了一生。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秀龙家境贫寒,少年时离家进入铁匠铺当学徒,期间参与为红军游击队打造刀枪兵器以及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革命活动。1930年,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他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支队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湖北天门瓦庙集、黔西东堂、湘西鸡公崖、滇北张坝等战役战斗,还参与了湘鄂西、黔东、湘鄂川黔苏区反“围攻”、反“围剿”等重要作战,为保卫和扩大苏区作出了贡献。 1932年,张秀龙在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川汉独立团任警卫班长。一次战斗中,他带人击退敌人,还为红军搞回几百担粮食,贺龙夸奖他能干,“像个铁匠”,“铁匠”之名由此传开。长征时期,张秀龙任二军团9师17团参谋长,曾3次负伤。有一次在贵州毕节境内,部队与敌人交火,情况危急,他带伤出征,成功击退敌人,但自己腿部受了重伤,部队撤离时还一度失联,所幸被战友找回。他忍着伤痛,跟随部队历经艰难,爬雪山、过草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张秀龙历任支队参谋长、支队长、团长等职。他随部队转战山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西北地区反“扫荡”、反“蚕食”以及毛家口、府场等战役战斗。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张秀龙参与其中。他亲眼目睹了战斗的激烈,看到并肩作战的连长被敌军子弹击伤,两个排长和几个战士牺牲,但他毫不畏惧,带领部队向铁路、公路沿线的敌军发起攻击,拔除敌伪据点,为粉碎敌军的“囚笼政策”立下战功。在静乐县康家会镇战斗中,张秀龙率部攻打日军据点,经过浴血奋战,消灭日军一个中队。战斗结束后,一名被俘的日军军官向他敬礼,感谢其活捉自己得以保命。 - **解放战争时期**:张秀龙历任副旅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军参谋长、副军长等职。1946年,中原解放军面临国民党30万大军包围,张秀龙时任江汉军区副司令员,随部队向四川方向突围,准备与陈赓部会合。在突围过程中,部队减员严重,打到宜昌时只剩一个营的兵力,但他毫不退缩,一路浴血奋战。在麻城附近,他遭遇麻城保安团,后得到游击队支援。为了与党中央取得联系,明确下一步行动方向,他化装成商人,化名为“曹金山”,戴着礼帽,坐着轿子,带3个人“做起了绸缎生意”,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盘查,成功完成任务。 之后,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以及响水口、益林、碾庄、灵璧等战役战斗,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在淮海战役中,他参与指挥部队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战斗,为战役胜利贡献力量;渡江战役时,他率部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向江南进军,为解放全中国奋勇拼杀。 -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张秀龙历任军长,要塞区政委、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他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注重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在担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等职期间,他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关心群众生活,组织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等任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了军民团结。 张秀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此外,还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晚年的张秀龙居住在武汉武昌小洪山北麓。他虽年事已高,但始终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经常给晚辈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教育他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传承革命精神。2005年,92岁高龄的张秀龙在接受《寻访抗战老战士》专栏采访时,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战斗场景,取出地图准确指出战斗地点,并感慨有成千上万的战友牺牲,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应该为他们树碑立传。 张秀龙将军一生历经战火洗礼,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