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谦[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像 河南南阳市镇平县人物 王光谦,1962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三届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1978年9月,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力学及治河工程系,之后进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12月博士毕业,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7月起,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担任教师,历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7月,任青海大学校长。2012年12月,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2021年10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正局级)。2022年7月,当选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22年12月,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王光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河南南阳市镇平县人。他在水利工程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的江河治理和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教育和社会公职方面也有着突出表现。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 求学之路 王光谦出生于1962年4月。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他以348分的成绩考入武汉水利学院河流泥沙工程系治河专业,这一分数仅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两分。当时,他所在的班级76人几乎都是调剂生,入学前他对“治河系”所学内容一无所知。 大学期间,学习资料极度匮乏,专业教材都是老师手工刻腊板、油印的。但王光谦与同学们学习极为刻苦,每晚熄灯后,校园路灯下、宿舍走廊里都有他们苦读的身影。在校期间,老师曾带领他们参观三门峡水利工程,黄河的壮观以及工程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让王光谦深受震撼,也让他深感“治河”责任重大,从此坚定了投身水利事业的决心。 1982年,王光谦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水利系,攻读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后继续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水利专家夏震寰、费祥俊。在清华园,他迎来了中国重视知识与科学的春天,但也面临着水利专业人才断代、国家水利工程建设急需专业人才的压力。当时86岁高龄的黄万里先生还坚持为他们授课,黄万里对水利事业的执着与因无力纠正工程问题而流下的眼泪,让王光谦刻骨铭心,感受到了科学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 科研生涯 1990年,王光谦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博士后出站后,他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启了在清华的科研与教学生涯。1993年,年仅31岁的他出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泥沙研究室主任,接过了钱宁院士等前辈的重托。 王光谦主要从事泥沙学科与江河治理研究工作,在水沙两相流基本理论、流域水沙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建立了流域泥沙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河道与流域过程的耦合,将泥沙研究从河流拓展到流域尺度。 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是王光谦博士后出站后参与的第一个重要工作。他和同事们耗时5年,成功证明三峡水库经过80年泥沙淤积后会达到冲淤平衡,能保持近200亿立方米的有效库容,为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与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后,王光谦带领团队先后参与了三峡大坝截流、南水北调中线调研等众多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他长期致力于黄河治理研究,从攻读博士开始,就专注于高含沙水流问题,至今已坚持研究多年。其研究成果为解决黄河治理及长江三峡泥沙等关键技术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在科研领域的杰出表现,王光谦获得了诸多荣誉。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中国青年科技奖,还凭借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2021年11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此外,他还获得过钱宁泥沙科学论文奖、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一等奖等学术奖项。 ### 教育与管理工作 - **清华大学任教**:在清华大学,王光谦历任水利水电工程系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还担任过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水沙科学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作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水利专业人才,为中国水利事业的人才储备做出了贡献。他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青海大学对口支援**:2013年7月至2022年4月,王光谦对口支援任青海大学校长。在任期间,他致力于提升青海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为青海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进步付出了努力。 - **清华大学副校长任职**:王光谦还曾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学科规划、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引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清华大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 社会兼职与公职生涯 王光谦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水利学科发展。 在政治领域,他也有着重要贡献。他是第九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同时,他还是民盟第八届、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常委,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副主席,第十三届中央常务副主席,为国家政策制定和民主政治建设建言献策。 ### 个人贡献与影响 - **科研贡献**:王光谦的科研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领域的发展,其建立的流域泥沙动力学模型等成果,为江河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提高了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保障了三峡工程、黄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教育贡献**:他在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等地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培养了大批水利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分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注重传承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为中国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社会贡献**:王光谦通过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以及民盟中央相关职务等,积极为国家水利事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建言献策,促进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和投入。同时,他还通过参与学术兼职等活动,提升了中国水利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国内外水利学术交流与合作。 王光谦从河南镇平走出,凭借着对水利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在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领域深耕多年,以卓越的成就成为中国水利界的杰出代表,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是一位值得尊敬和学习的科学家与教育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