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温[明][公元1485年-1560年,唐敬王,第六任唐王,惠皇帝]: 河南省南阳市人物 朱宇温,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府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成王朱弥鍗的弟弟文成恭靖王朱弥钳之子,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封文城王。嘉靖二年,朱弥鍗去世,因为他的两个儿子都夭折。嘉靖四年,进封朱宇温为唐王,袭封他伯父的爵位。追谥其父朱弥钳为恭王。三十九年去世,年七十六,谥号唐敬王,他的儿子朱宙栐继承为唐王。 隆武元年(1645年),他的玄孙朱聿键称帝后,追尊他为惠皇帝。 ### 出身与早期经历 朱宇温为唐恭王朱弥钳的嫡长子,生母为文城王妃杨氏。其祖父是唐庄王朱芝址,父亲朱弥钳原为文城王。朱宇温出生时,唐氏一族已在南阳就藩多年。唐王的始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他于洪武二十四年受封唐王,永乐六年就藩于南阳府。 朱宇温自幼生活在王府之中,接受了严格的宗室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礼仪规范。然而,其袭爵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正德年间,他虽已符合册封条件,但未能获得册封,一直以文城王长子的身份生活。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明世宗即位后,才册封他为文城王。 ### 承袭唐王爵位 朱宇温的伯父唐成王朱弥鍗去世后,因其无嗣,且朱弥钳已去世并被追封为唐恭王,朱宇温作为文城王长子,伦序最长。于是,他得以越过四叔、五叔,被朝廷任命为唐藩理宗,暂时代理唐王事务,等待唐成王遗腹子降生后再做定夺。但最终遗腹子未降生,次月朝廷正式昭告由朱宇温承袭唐王爵位。 嘉靖四年(1525年)十月,成安伯郭瓒为正使,翰林院侍读叶柱章为副使,持节册封朱宇温为唐王,王妃赵氏为唐王妃。至此,朱宇温正式成为第六任唐王,开始了他长达30余年的唐王生涯。 ### 在位期间举措 - **整饬宗室**:朱宇温即位后,对唐藩宗室进行了一定的整顿。当时,新野王府与其同辈的镇国将军朱宇淡、奉国将军朱宇淙等多人,平素为人贪淫,横行无忌。朱宇温向朝廷弹劾了他们,最终这些人被废为庶人,使得唐藩宗室的风气得到一定改善。 - **捐献战马**:朱宇温曾响应朝廷号召,捐献战马,为朝廷提供军事支持,因此获得了朝廷的嘉奖,展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对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 - **请求加封亲属**:嘉靖十七年(1538年),朱宇温上疏朝廷,为弟妹求取更高一级的爵位。他希望将弟弟镇国将军加封郡王,妹妹县主加封郡主。但礼部认为追封亲王子女,祖训条章无加封例,虽正德中周、晋二府曾有此例,但加封非祖宗旧制,最终未予许可,还饬令礼部自今陈乞者,皆不得滥引旧事。 ### 晚年生活与去世 随着年龄渐长,朱宇温的身体日益衰弱,饱受疾病困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五月,朝廷应他的请求,专程派太医赴南阳为其治病。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他旧疾复发,再次向朝廷求援。礼部起初以王府设有良医所为由,反对朝廷派御医前往,认为御医诊治是特恩,不应多次请求。但明世宗念及他年事已高,为诸藩长老,最终特许再次派御医为他诊治。 然而,病魔终究未能被战胜。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七月二十七日,朱宇温薨逝,在位36年,享年76岁。朝廷赐谥曰“敬”,根据谥法,“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这是对他德行高尚的赞誉。朱宇温在位期间克勤自律、恭敬事上,对宗室多有教导和约束,使得唐藩宗室在其统治下较为安分恭良,贤良叠出,“敬”这个谥号对他来说可谓名副其实。 ### 身后之事 朱宇温去世后,其子孙继续承袭唐王爵位。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频发,清军入关,明朝统治摇摇欲坠。南明时期,朱宇温被追尊为“惠皇帝”,但此时南明政权已风雨飘摇,这一追尊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难以改变明朝灭亡的大势。 朱宇温作为明朝唐藩的重要人物,在其在位期间,致力于维护唐藩的稳定和发展,对宗室进行管理,对朝廷尽到了藩王的责任。他的一生,见证了明朝中期的相对稳定到后期的逐渐衰落,其经历也是明朝藩王制度下众多宗室成员的一个缩影,对于研究明朝宗室制度、地方政治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