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何进

东汉末年灵帝时外戚、大将军

何进[汉][?-189年,东汉末年灵帝时外戚、大将军]+像 河南省南阳市人物
何进(?-189年9月22日),字遂高,东汉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灵思皇后之兄,东汉时期大将军。 
何进出身屠户家庭。由于其妹选入皇宫得宠于灵帝,被任为郎中,再迁虎贲中郎将,又出任颍川(今河南禹县)太守。后其妹立为皇后,召何进入朝任为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中平元年(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农民起义爆发,拜其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兵镇守京师,镇压了在洛阳起兵的马元义,以功封为慎侯。灵帝死后,少帝即位时,太后临朝,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专断朝政。因宦官势力日强,与袁绍等密谋诛杀宦官,调并州牧董卓进京,以胁太后。后何进密谋事泄,被宦官刺杀于嘉德殿前。
### 何进:东汉末年的外戚权臣与时代悲剧的推手

何进(?-189年),字遂高,东汉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是东汉末年灵帝时期的外戚、大将军,其人生轨迹与东汉王朝的覆灭紧密相连。作为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他一度掌控朝政,却因决策失误引发“董卓之乱”,成为压垮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生平既是个人野心与能力失衡的悲剧,也是东汉末年皇权衰落、外戚与宦官斗争白热化的缩影。


#### 一、寒微出身与外戚发迹:从屠户到朝堂新贵

何进的出身在东汉士大夫阶层中堪称“寒微”。据《后汉书·何进传》记载,其家族世代以屠宰为业,在重视门第的东汉社会,这样的出身无疑处于底层。然而,命运的转折因他的妹妹而到来——何氏因容貌出众被选入宫中,得到汉灵帝刘宏的宠幸,先封贵人,后于光和三年(180年)被立为皇后。

外戚专权是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常态,何进凭借“国舅”身份迅速跻身权力核心。他最初被任命为郎中,后历任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等职,逐步积累政治资本。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震动,汉灵帝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屯驻都亭,负责京师防务,封慎侯。这一任命既是对他外戚身份的信任,也凸显了东汉王朝在危机时刻对军事力量的依赖。

黄巾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但何进在平乱中进一步巩固了军权。他派遣袁绍、曹操等亲信募兵,扩充私人武装,同时利用职权安插亲信,其弟何苗也因外戚身份被封为车骑将军,兄弟二人共同掌控禁军,形成“何氏外戚集团”,成为朝堂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 二、党锢之争的终结者:外戚与士大夫的短暂联盟

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持续数十年,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的斗争愈演愈烈。士大夫因抨击宦官专权被斥为“党人”,遭到残酷镇压,朝政被宦官集团垄断。何进虽出身寒微,却与士大夫阶层形成了微妙的同盟——两者共同的敌人是掌控灵帝的“十常侍”宦官集团。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危,围绕皇位继承问题,何进与宦官集团的矛盾彻底激化。灵帝有两子:嫡子刘辩(何皇后所生)与庶子刘协(王美人所生)。灵帝偏爱刘协,临终前将其托付给宦官蹇硕,意图废长立幼。蹇硕时任上军校尉,掌控部分禁军,曾计划在灵帝葬礼上诛杀何进,拥立刘协继位。

何进得知消息后,称病不入宫,挫败了蹇硕的阴谋。随后,他联合太傅袁隗(袁绍、袁术之叔),强行拥立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何太后临朝听政,何进以大将军身份辅政,总揽朝政。掌权后,何进立即着手清算宦官势力,首先诛杀蹇硕,收编其部众,进一步强化军权。

此时,士大夫集团以袁绍为代表,力劝何进彻底铲除宦官集团,结束党锢之祸。何进采纳建议,奏请何太后释放党人,恢复其官职。被禁锢数十年的陈蕃、李膺等士大夫后代得以重返朝堂,士大夫集团对何进感恩戴德,形成“外戚-士大夫”联合阵营。这一举措暂时稳定了朝政,也让何进的声望达到顶峰。


#### 三、诛杀宦官之议:优柔寡断埋下祸根

尽管掌控了局面,何进在“是否彻底诛杀宦官”的问题上却陷入了犹豫。东汉宦官集团盘根错节,不仅掌控内宫,还与部分朝臣、宗室有利益关联,更重要的是,何太后因早年曾受宦官相助(何氏立后过程中,宦官郭胜等人出力甚多),坚决反对诛杀所有宦官,认为“宦官统领禁省是汉家旧制,不可尽废”。

何进的弟弟何苗也因收受宦官贿赂,多次劝说何进:“兄长如今富贵,全靠宦官支持,何必赶尽杀绝?”何进本就出身底层,缺乏士大夫的政治决断力,在太后与弟弟的阻挠下,逐渐动摇。

袁绍等士大夫见状,提出“召外兵入京以胁太后”的建议,即召集地方军阀率军进逼洛阳,迫使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这一建议遭到主簿陈琳的强烈反对,陈琳警告:“大将军手握重兵,诛杀宦官如烧枯木,何必引外兵入京?一旦外兵失控,必成大祸!”曹操也嘲讽道:“宦官古今皆有,若治其罪,诛其首恶即可,何必召外兵?”

然而,何进急于解决宦官问题,又缺乏独自承担风险的魄力,最终采纳了袁绍的建议。他秘密下令征召并州牧董卓、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等率军入京,同时派袁绍率军包围宦官住宅,以武力相逼。这一决策成为引爆东汉末年乱世的导火索——外兵入京意味着中央权威的彻底丧失,地方军阀得以名正言顺地干预朝政。


#### 四、宫廷喋血与董卓之乱:权力游戏的终局

何进召外兵入京的消息很快泄露,宦官集团意识到末日将至,决定铤而走险。中平六年(189年)八月,宦官张让、段珪等假借何太后名义,召何进入宫议事。何进轻信太后,不顾陈琳、袁绍的劝阻,独自入宫。

进入嘉德殿后,宦官们一拥而上,张让怒斥何进:“天下大乱,难道全是我们宦官的错?你忘恩负义,欲诛尽我们,太过分了!”随即下令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

何进被杀的消息传出,宫外的袁绍、袁术立即率军攻入皇宫,诛杀宦官两千余人,无论老少,只要没有胡须(宦官特征)皆被屠戮,甚至误杀了不少普通士人。张让、段珪等裹挟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逃出洛阳,最终在黄河边投河自尽。宦官集团被彻底铲除,但东汉的中枢权力也随之崩塌。

而此时,董卓率领的西凉军已逼近洛阳。他在北邙山迎回少帝与陈留王,随后率军进入洛阳。董卓入京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掌控朝政,废黜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自封相国,专断独行。袁绍、曹操等不满董卓专权,纷纷逃离洛阳,随后掀起“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战争,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乱世。

何进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东汉政治体系彻底崩溃的标志。他试图以外戚身份整合权力,却因能力不足、决策失误,最终引狼入室,亲手摧毁了自己所维护的政权。


#### 五、历史评价与南阳印记:时代洪流中的地方人物

何进的历史评价多以负面为主。《后汉书》作者范晔评价他:“何进借元舅之资,据辅政之权,内倚太后临朝之威,外迎群英乘风之势,卒而事败阉竖,身死功颓,为世所悲,岂智不足而权有余乎?”认为他虽有权力,却缺乏智慧,最终败于宦官之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更是直言:“何进之谋,乃速祸之由也。”

但从客观角度看,何进的悲剧也是时代的必然。东汉自和帝以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皇权衰落,士大夫集团与两大势力的矛盾积重难返。何进作为屠户出身的外戚,既缺乏士大夫的政治素养,又没有军事统帅的战略眼光,却被推到权力的风口浪尖,其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作为南阳人,何进的崛起与南阳在东汉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南阳是东汉的“帝乡”,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南阳豪族在东汉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如邓禹、岑彭等南阳籍开国功臣)。何氏虽非豪族,却凭借外戚身份成为南阳籍官员的代表,其家族成员(如弟弟何苗)在南阳地区拥有一定势力。何进掌权期间,曾提拔不少南阳籍士人,试图构建以家乡为根基的权力网络,但最终未能成功。

如今,在南阳市宛城区,仍有与何进相关的历史传说流传,其故事被收录于《南阳府志》等地方文献中,成为南阳历史文化中“乱世权臣”的典型符号。


#### 结语:权力的诱惑与能力的枷锁

何进的一生,是一部从社会底层攀登权力巅峰,却因能力与野心不匹配而跌落深渊的悲剧。他试图终结宦官专权的乱局,却亲手打开了军阀割据的潘多拉魔盒。在东汉末年那个皇权旁落、秩序崩塌的时代,即便是何进这样掌握重兵的权臣,也难以逆转历史的洪流。

他的故事警示后人:权力的运用需要智慧与担当,仅凭身份与野心,不仅无法成就大业,反而可能成为时代的破坏者。何进的失败,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东汉王朝走向覆灭的缩影,其教训至今仍引人深思。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6 15:26
上一篇:刘启文下一篇:来歙
赌王何鸿燊儿子
明朝官员
连平人物
赌王何鸿燊女儿
澳门赌王、慈善家
中国国家跳水队队员
原福州军区顾问,解放军少将
原吉林省委书记
澳门赌王何鸿燊长女
赌王何鸿燊女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西汉第三位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东汉第二位皇帝
东汉第三位皇帝
东汉第六位皇帝
东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西汉第七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
东汉第七位皇帝
东汉第五位皇帝
东汉第九位皇帝
西汉末代国君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