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萧太后萧绰

辽国皇后,女政治家、军事家
萧太后萧绰
萧太后萧绰[宋][公元953年-1009年,辽国皇后,女政治家、军事家]+像 辽宁锦州义县人物
萧绰(953年6月18日 —1009年12月29日 ),小字燕燕,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保宁元年(公元969年),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选为贵妃,五月册立为皇后。保宁三年(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辽景宗在位期间,萧绰即参决军国大事 。乾亨四年(982年),耶律贤去世,耶律隆绪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萧绰开始27年的临朝摄政生涯。统和元年(983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统和四年(986年),击退宋朝军队对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进攻。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绰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与耶律隆绪共同亲征伐宋,然而遭宋军反击而受挫,遂与宋签订“澶渊之盟”。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归政于耶律隆绪。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谥圣神宣献皇后 。次年,葬乾陵。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谥睿智(一说睿知)。
萧绰明达治道,知人善任。重用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汉族和契丹族大臣,锐意改革,奖励开垦,减免赋税,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使契丹从中衰逐步达于鼎盛。她以契丹诸京为基地,东降女真,西攻党项、回鹘,北攻铁骊,南攻宋,扩展了统治地域,对契丹的兴盛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辽代传奇女杰萧绰:从闺阁走向朝堂的政治与军事传奇
在辽代的历史长河中,萧绰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而夺目的光芒。她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刻影响了辽代的发展轨迹,成为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女性人物。

一、出身名门 崭露头角
萧绰,小字燕燕,公元953年6月18日出生于契丹贵族家庭,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是她的故乡。她的父亲萧思温,在辽朝官至驸马、宰相,位高权重,对辽朝政治有着重要影响力。萧绰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伶俐,做事果敢利落,对待任何事情都怀有坚定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即便是琐碎小事亦是如此。这份特质让她深得父亲萧思温的宠爱。有一次,萧绰与姐妹们一同操持家务,姐妹们大多草草了事,唯有她认真仔细地擦拭整理,将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萧思温见状,不禁流露出赞许的目光,断言:“此女必成大事。”

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二十二日,辽穆宗耶律璟在黑山打猎时遇刺身亡。萧思温等人力挺耶律贤登上皇位,是为辽景宗。耶律贤即位后,为报答萧思温的拥立之功,将其晋封为北院枢密使,并征召萧绰入宫。三月初九,萧绰入宫后旋即被封为贵妃,短短两个月后,因其“色技过人,且通韬略”,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其父萧思温也进一步加官进爵,被封为魏王。次年,萧绰生下女儿耶律观音女。此后,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难以全力处理朝政,萧绰开始逐渐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崭露头角,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

二、父逝之痛 协理朝政
保宁二年(公元970年)五月,辽景宗前往闾山(今辽宁阜新)行猎,萧思温陪同前往。然而,在盘道岭(今辽宁闾山),萧思温遭遇刺杀身亡。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如晴天霹雳般降临在年仅十七岁的萧绰身上,瞬间将她推向了更为复杂艰难的境地。但萧绰并未被悲痛击垮,反而迅速成熟起来,开始全力协助体弱多病的辽景宗治理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辽景宗的默许与支持下,辽国的日常政务逐渐都由萧绰独立裁决。遇到重要的军国大事,她会召集蕃汉大臣共同商议,综合各方意见后做出决定。而辽景宗对于她的决策,大多只是听取通报,很少加以干预。在萧绰的精心治理下,辽国军事力量日益强盛,政局稳定,经济也逐步走上正轨。保宁八年(公元976年)二月,辽景宗更是传谕史馆学士,规定此后皇后之言同样可称“朕”与“予”,并定为定式,这一举动使萧绰的地位与皇帝等同,进一步彰显了她在辽国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乾亨元年(公元979年)5月,宋太宗赵光义在灭亡北汉后,趁势向辽开战,著名的“高粱河之战”爆发。由于萧绰和辽景宗早有防备,宋军最终大败而归。次年正月初一,辽景宗封萧绰所生皇子耶律隆绪为梁王,耶律隆庆为恒王。

三、临朝摄政 力挽狂澜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年仅三十五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逝于云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宫。临终之际,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将辽国的江山社稷托付给了二十九岁的萧绰。彼时,耶律隆绪年仅十二岁,主少国疑,宗室亲王势力强大,局势波谲云诡。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萧绰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潸然泪下,忧虑地问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轸与韩德让坚定地进言:“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随后,萧绰迅速采取行动,安排耶律休哥留守南京(今北京),总管南面军事,加强边防力量;任命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掌管内政事务,尤其对贵族进行严格管控。同时,她采纳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成功削弱了诸王的兵权,消除了内部夺位的巨大隐患。同年,辽国东部的阻卜部族发生叛乱,萧绰果断派遣大将耶律速撒前往平叛,次年正月,叛乱得以平息。

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六月初十,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群臣尊奉萧绰为承天皇太后,群臣为皇帝上尊号为天辅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统和。八月十一日,耶律隆绪与耶律斜轸在萧绰面前交换弓箭鞍马,结为好友,进一步稳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同年十月,萧绰原本计划出兵高丽,以解决其在东地的威胁,但因宋军有出兵动向,为避免两线作战,最终放弃了攻打高丽的计划。

四、御驾亲征 大破宋军
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北宋雄州(今河北雄县)知州贺令图等人,以“主上年幼,其母专政”为由,向宋太宗赵光义进言攻打辽国。宋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于同年正月二十一日,发动了“雍熙北伐”,宋军兵分三路,直取燕云十六州。三月初六,耶律休哥急报宋派大将曹彬、崔彦进、米信出雄州道,田重进出飞狐道,潘美、杨继业出雁门道进犯,歧沟城、涿州等城相继陷落。

面对宋军的大举进攻,萧绰迅速做出应对。三月十七日,她与辽圣宗先是命宣徽使耶律阿没里赶赴燕南(即幽州),与耶律休哥共同商讨军事策略,并从各地征召兵力支援耶律休哥;接着,派遣留守东京的耶律抹只指挥大军前进;随后,萧绰与辽圣宗等人祭拜陵庙、山川,宣布亲征。三月十九日,萧绰派遣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抵御西路宋军杨业一部;派遣耶律阿没里为南征都统,辅佐耶律休哥抵御宋军主力。

四月初一,萧绰与耶律隆绪屯驻于南京(今北京)北郊,亲自督战指挥。五月,曹彬所部宋军因贪功冒进,在雨夜与辽军于歧沟关展开激战,结果大败。曹彬连夜收拾败军,渡过拒马河,宋军溺死者不计其数,剩余部队逃奔高阳(今河北保定高阳),又遭辽军冲杀攻击,死者数万。七月初九,耶律斜轸设伏,成功活捉宋将杨业,杨业宁死不屈,绝食殉国。耶律斜轸派侍御向朝廷奏报克复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萧绰下令将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边关各地,辽军士气大振,而宋朝守军得知大将战死,未战先怯,纷纷溃散而逃,辽国成功收回之前沦陷的领土。

统和五年初(公元987年),辽军大破宋军,萧绰和耶律隆绪班师南京,论功行赏。耶律隆绪率领百官为萧绰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随后,群臣也为皇帝上尊号为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初六,萧绰下诏命有司分条奏上各将领功劳表册,论功行赏,极大地激励了将士们的士气。

五、数克宋军 巩固边防
统和六年(公元988年)八月初四,讨伐藩属国得胜归来的耶律休哥等人在易州(今河北易县)附近与宋军发生冲突,斩杀宋军指挥使后凯旋。不久后,辽国祭祀旗鼓,意图南伐。九月二十六日,辽军抵达涿州,几日后,萧绰派兵四面进攻涿州,城破后守军投降。萧绰将投降的宋军分设为七个指挥军,命名为归圣军。同年十月二十三日,筹宁奏报攻破狼山大捷,辽军又在益津关击败宋军,并进军长城口。北宋定州守将李兴派兵抵抗,不敌辽军,耶律休哥再次击败宋军。几日后,萧绰与耶律隆绪驻扎于长城口,督促大军四面进攻。12月期间,辽军在萧绰的指挥下,势如破竹,连续攻克满城、祁州、新乐、狼山砦等地,并击溃出益津关的宋军。十二月初四,萧绰及辽圣宗对功臣进行赏赐,同月,萧绰派遣辽大军屯驻于宋朝境内。

统和七年(公元989年)正月初一,萧绰班师回朝。几日后,北宋将领再次率部归降,萧绰下诏令让降众屯驻于南京。同年二十一日,辽军进攻易州,宋兵出遂城救援,萧绰派铁林军迎击宋军,辽军大捷,活捉宋军五位指挥使。次日,辽军进攻易州,易州守将无力抵挡,宋军无奈将易州军民迁往燕京(现北京),辽军大胜。几日后,辽军驻守于涞水,以契丹之礼祭拜天地,同时拜谒景宗皇帝庙。随后,萧绰下诏命令涿州刺史耶律守雄送易州投降士卒八百人归还本乡。同月,耶律休哥因功对耶律隆绪和萧绰行再生礼,萧绰赏赐大量财物于他。五月初一,萧绰派宣徽使耶律阿没里等率兵分道防备宋国侵扰。次日,耶律休哥再收宋军降军七百人。十三日,宋军抵达边境,萧绰下令密云、燕乐两地免赋役十年以做准备。同月,耶律休哥再次破宋军于泰州。

同年7月,萧绰再次派兵南征,驻兵于儒州(今北京延庆一带)。得知宋军遂城内缺粮,她意图夺取遂州。宋太宗得知后,立刻派遣李继隆部护送粮草增援遂州。萧绰得知消息后,命令耶律休哥率领数万铁骑南下阻击宋军。耶律休哥南下途中,遭遇北宋将领尹继伦率领的数千骑兵。耶律休哥未将尹继伦放在眼里,未加理会便继续南下寻找李继隆。尹继伦大怒,趁耶律休哥部不备,突发奇袭,辽军大败。十九日,萧绰并未怪罪耶律休哥,而是慰劳了南征将士,并与耶律隆绪再次拜谒景宗皇帝庙。

统和八年(公元990年)三月初十,由于宋军降将俘虏众多,萧绰派人在杏埚筑城,安置宋国俘虏。在此期间,萧绰完成了对西夏国王的册封,不久后,西夏也派兵加入了攻打北宋的战斗。次年,西夏国王再次派遣使者对萧绰的册封表示感谢。

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年),西北阻卜部族再次叛乱,萧绰再次派军平叛,西北阻卜归降。此次归降后,萧绰听取大臣意见,在西北沿边修建城堡、布置重兵,以绝后患,有效巩固了辽国的边防。

六、澶渊之盟 缔造和平
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深秋闰九月,萧绰领着辽圣宗耶律隆绪、韩德让,率领二十万辽国精锐部队南征大宋。辽军一路势如破竹,两个月内就攻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距离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北宋宰相寇准坚持请求宋真宗御驾亲征,以激励士气。当宋真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宋军士兵高呼“万岁”,声震数十里,士气大振,迅速集结起数十万援军与辽军对抗。

然而,辽国名将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用弩射中身亡,辽军士气受到极大影响。萧绰审时度势,在韩德让的劝说下,决定与宋朝进行阵前议和。最终,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赵恒则称萧绰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澶渊之盟的签订,结束了宋辽多年的争战,为两国带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同年,辽圣宗为萧绰加进尊号,使其尊号从统和元年的“承天皇太后”,历经多次累加,变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仁洪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

七、归政离世 传奇落幕
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十一月,萧绰为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正式交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在辽景宗、辽圣宗年间长达四十余年的摄政生涯,准备前往南京安享晚年。然而,命运弄人,在南行途中,萧绰不幸染上疾病。同年十二月十一日,她在行宫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七岁。次年,萧绰被葬于辽乾陵。辽兴宗重熙二十一年(公元1052年),萧绰的谥号由圣神宣献皇后更改为睿智。

萧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封建化改革。在政治上,重用汉官,将其纳入政权中枢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在法律上,进行改革,使得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在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推动了辽国经济的繁荣。她的改革改变了辽国原本政昏、兵弱及赏罚无章、诸部叛乱的局面,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的开发和民族大融合,对北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尽管在民间传说中,由于《杨家将》故事的广泛传播,萧绰被塑造成“杨家将”的死敌,形象遭到丑化。但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萧绰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智慧,在辽代的历史舞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为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与深入研究的重要人物 。 
南宋末代皇帝
五代宋初堪舆家
北宋第五位皇帝
南宋哲学家
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宋朝词人
宋朝第四位皇帝
宋朝风水师
宋朝第二位皇帝
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朝第三位皇帝
辽朝第二位皇帝
辽朝第八位皇帝
辽朝第四位皇帝
辽朝第三位皇帝
辽朝开国皇帝
辽朝末代皇帝
辽朝第七位皇帝
辽朝第六位皇帝
辽朝第五位皇帝
辽国皇后,女政治家、军事家
华语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演员,音乐创作人
著名经济学家
作家,文学评论家
开国少将
梁武帝萧衍之女
革命烈士
中国当代女书法家
辽国皇后,女政治家、军事家
辽国皇后,女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北抗日爱国将领
革命烈士
开国少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