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居谊[宋][?-1274年,南宋著名抗元将领] 湖北省随州市人物 边居谊(公元13世纪在世,卒于1274年)湖北随州人,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因屡立战功,官至账前都统。边居谊为抗击元军,率领军民构筑沙洋堡、新城堡。十月,元军从襄阳进兵,攻陷沙洋、新城(今沙洋县李市镇附近),新城守军在边居谊的带领下,谱写了一曲与新城共存亡的壮歌。元军以高官厚禄引诱边居谊投降,边居谊不予理睬。新城被元军攻陷,三千勇士皆殉国,最后边居谊拔剑在手,仰望苍天,高呼“边居谊宁死不降。”说完,剑刃一横,热血飞溅,自杀末死,他又用最后一点力气滚进熊熊烈焰。 边居谊(?-1274年),南宋末抗元将领,湖北随州人。他初事李庭芝,积战功升至都统制,后在新城之战中壮烈殉国,其英勇事迹和高尚气节被后世传颂。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早期经历 边居谊早年投身军旅,在荆湖制置使李庭芝帐下任职。李庭芝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将领,镇守扬州等地,积极抵御元军的进攻。边居谊在李庭芝的麾下,跟随其四处征战,凭借着自身的勇敢和军事才能,屡立战功,逐渐从普通士兵晋升为都统制,成为李庭芝手下的得力战将。 ### 镇守新城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边居谊以京湖制置帐前都统的身份镇守新城。此时,南宋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急。1273年,襄阳城在被元军长期围困后失陷,南宋的战略要地丧失,元军得以长驱直入,南宋朝廷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新城位于重要的战略位置,是南宋抵御元军南下的一道重要防线,边居谊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 新城之战 - **拒绝招降**:咸淳十年十月,元军在丞相伯颜的率领下,攻克沙洋,守将王大用被俘。随后,元军进逼新城,伯颜命降将吕文焕前往劝降。吕文焕曾是南宋襄阳守将,后投降元朝,他来到新城城下,向边居谊喊话,企图说服他归降。边居谊对吕文焕的背叛行为极为痛恨,他大骂吕文焕,并拒绝投降,同时率领舟师奋力抗击元军。伯颜见劝降不成,又命万户帖木儿、史弼在新城下摆出被斩杀的宋军人头,并捆绑王大用到城墙下喊话,劝边居谊投降,但边居谊依然不为所动。 - **斩杀降将**:在元军的重围之下,新城守军的士气受到了一定影响,守城总制黄顺首先越城投降,元军任命他为招讨使,让他到城下招降守军。黄顺向城内守军喊话,其部下有一些人动摇了,准备出城投降。边居谊发现后,将这些试图投降的人全部驱赶到城内,在城门处将他们斩杀,以表明自己坚守城池、宁死不降的决心。此后,新城守军副都统制任宁又出城投降,城中只剩下三千人,他们都愿意和边居谊一起死守新城,与新城共存亡。 - **坚守城池**:吕文焕见劝降无效,便指挥元军全力攻城。边居谊带领守军顽强抵抗,他们使用火攻的武器击退了元军的一次次进攻。但元军人数众多,如同蚂蚁一般攀附到城墙上。边居谊见情况危急,就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拿出来犒赏将士,激励他们奋勇作战,自己则在城中往来奔波,监督作战。到了晚上,元军攻破了城墙外围,城楼上起了大火,火势蔓延,烧毁了百姓的房屋。边居谊意识到已经无力再坚守下去,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抵抗。 ### 壮烈殉国 边居谊回到家中,拔出佩剑自杀,但没有死成,于是他又冲入熊熊大火中,壮烈殉国。元朝丞相伯颜钦佩边居谊的忠勇,重金悬赏在灰烬中找到了他的尸首,亲自目睹了他殉国的场面。南宋朝廷听到边居谊的事迹后,追赠他为利州观察使,并在他殉国的地方建立庙宇,以纪念他的英勇和忠诚。 边居谊在南宋末年国家危亡之际,坚守孤城,宁死不屈,展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世无数人,成为了南宋抗元斗争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