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士英[公元1922年-1948年,舍身炸敌堡的特等功臣] 辽宁锦州市古塔区人物 梁士英(1922 - 1948),吉林扶余县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舍身炸敌堡的特等功臣,出生于古塔区的贫苦家庭。13岁起,他便为地主放牛、扛活,饱受旧社会苦难。1946年1月,东北光复后,梁士英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15团3营机枪连战士,并于同年冬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攻打昌图和彰武的战斗中,他作战勇猛,先后两次立功 。
1948年9月,梁士英随部队南下北宁线,参与解放锦州的战役,被调入尖刀连8连2排5班担任战斗组长。总攻前夕,他将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郑重交给战友,嘱托道:“若我牺牲,这钱就帮我交党费。”10月14日上午,锦州总攻打响,8连迅速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梁士英率先登城,凭借十几颗手榴弹成功击退一个连敌人的反扑。然而,当部队向第二道防线冲锋时,铁路旁一座暗堡的两挺重机枪疯狂扫射,封锁了前进道路,数个爆破组尝试爆破均未成功。千钧一发之际,梁士英主动请缨。得到连长批准后,他提起爆破筒,在枪林弹雨中艰难爬行至敌堡下,果断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但敌人垂死挣扎,又把爆破筒推了出来。危急时刻,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身体死死顶住即将爆炸的爆破筒,最终与敌堡同归于尽,年仅26岁。
梁士英于1922年11月出生在吉林扶余县新城局乡大梁家村的贫苦农家。13岁父亲病故后,他为谋生计,给地主放猪放牛,还在姐夫的鼓乐棚学打小钹,17岁开始扛长工。1945年东北解放后,1946年1月,梁士英加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独立团。同年春,他调入机枪连,凭借努力成为特等射手,在攻打昌图战斗中立小功两次,并于冬天入党。此后,他对自己要求愈发严格,1947年冬攻打彰武时,因作战勇猛再立小功两次。1948年6月四平大练兵,梁士英刻苦钻研五大技术,成为全连技术最全面的战士,又获两次小功。
1948年9月,梁士英所在部队参与辽沈战役锦州决战。10月9日,战役总攻拉开序幕,他被调至8连担任战斗组长。8连作为尖刀连,承担突破锦州的重任。10月13日下午,总攻准备就绪。14日清晨6点半,部队抵达东王家屯攻击出发地,8点10分向攻击地点进发。10点整,总攻全面展开,在炮火掩护下,8连扫清外围障碍,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梁士英勇猛地击退敌人反扑。但在向第二道防线推进时,敌人暗堡火力凶猛,部队进攻受阻,多次爆破失败。此时总攻号角已响,梁士英主动请战,在机枪掩护下接近敌堡,投掷手榴弹后将爆破筒塞进枪眼,却遭敌人推出。他毅然用身体抵住爆破筒,直至壮烈牺牲,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避免了更大伤亡。
15日,锦州战役胜利结束。次日,部队举行追悼会,2纵5师党委追记梁士英为特等功臣,授予“辽沈战役特等功臣”称号,师党委为其追记三大功,《东北日报》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1948年11月,家乡扶余县三岔河区为梁士英举行追悼会,赠予其家“功臣之家”锦旗,还将他居住的街道命名为“士英街”,所在生产队命名为“士英队”。1950年,锦州市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西北角修建梁士英烈士纪念塔,铭刻其英雄事迹。1995年,多方联合摄制电视剧《梁士英》,重现这位革命英雄为新中国解放英勇献身的光辉壮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