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浚[公元1908年-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像 湖南衡阳市衡阳县人物 王永浚(1908年—2003年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湖南衡阳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1月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 王永浚(1908年-2003年1月5日),是湖南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我军情报战线功勋卓著的研究工作者。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 早年经历 1908年,王永浚出生在一个自由职业者家庭,幼年在家乡读书。高中毕业后,他跟随在衡阳市邮电局工作的叔父学习有线电报。1929年,王永浚入群治法律大学学习,后来又考入长沙军官讲习所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毕业后,他到国民党部队服役,担任无线电队队长。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3年5月,红6军团在茶陵、莲花两县交界的棠市与国民党军作战,缴获了一台5瓦电台,当时这部电台机器损坏,经修复后使用。王永浚作为这次战斗中被俘的国民党军报务人员,选择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1933年10月,湘赣军区举办第二期无线电技术培训班,王永浚被分配在湘赣军区无线电队报务训练班任教员,而且是唯一的教员,全部课程都由他担任。此时,中央派任弼时前来湘赣苏区担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任弼时非常重视无线电通信和侦察工作,得知王永浚的情况后,立即把他调到省委,任湘赣省委二局研究员,不久,又调到六军团司令部,让他专门从事电讯侦察工作。王永浚不负重任,经过认真研究,成功破译了敌军的密码。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会师后,成立红二方面军,王永浚任红二方面军司令部二局研究员。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胜利结束长征。是年年底,二、四方面军的技侦力量归入军委二局,王永浚进入破译科,与曹祥仁、邹毕兆会合,出任军委二局一科代理科长。1936年12月,王永浚加入中国共产党。 ###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王永浚任八路军总部第二局破译科代理科长,1938年9月,任八路军总部第二局破译科科长。1939年,由于他解决了我军技侦破译上的一个特大难题,荣获毛泽东亲笔题词“在奋斗面前没有什么困难”的嘉奖。1939年10月,王永浚担任八路军总部第二局研究人员脱产培训班教员。1941年6月,他升任八路军总部第二局第一处处长。在抗日战争的情报战线上,王永浚凭借其卓越的破译才能和敬业精神,为我军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为抗击日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王永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二局副局长。在辽沈、淮海、平津等重大战役中,他所部获中央军委传令嘉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情报支持。194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撤消中央社会部,另成立军委情报部,王永浚任军委情报部二局局长。 ### 新中国成立后 1952年2月,王永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技术部副部长,同时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技术部研究室主任。1953年,军委技术部改称总参三部后,王永浚任三部副部长。他在总参三部的领导岗位上,参与了部队发展与建设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和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积极探索现代条件下情报工作的特点规律,曾主持领导了多项重点工程的立项、论证、引进和建设工作,为我军情报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5年,王永浚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还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他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年1月5日,王永浚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 王永浚将军一生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在情报战线上辛勤耕耘数十年,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国防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奉献精神和卓越成就,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