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高华堂

全国劳动模范

高华堂

高华堂[全国劳动模范]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人物
高华堂,1924年生于湖北郧县大堰乡(现郧阳区城关镇),小学文化,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村支部书记、乡党总支书记、乡党委书记、县农会主席等职。1951至1958年,他带领大堰乡翻山堰村人民改田造地,延修渠堰,彻底改变了山区人民原始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1958年12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1年以后,高华堂先后任大堰区建设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大堰卫生院党支部书记、花果山园艺场党支部书记、县贫协主席、省贫协副主任等职。2005年因病去世。
高华堂,1924年出生于湖北省郧阳区(原郧县)城关镇翻山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高华堂少年时期生活饥寒交迫,为了谋求生计,他学过木匠、打过铁。1947年冬,郧县解放,高华堂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积极投身于打土豪分田地、清匪反霸斗争。1950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高华堂担任翻山堰大队党支部书记,从此开始带领群众走上了治水治土治山、改田造地、引水灌田的道路。

翻山堰村两面山坡陡峭,没有平地,水资源极度匮乏,村民们不仅难以吃到米,就连吃水都非常困难。1956年春,高华堂决定带领村民开渠引水。在没有技术指导的情况下,他凭借当木匠的经验,制作了一个水平仪来放渠线。当时缺少炸药,他就请石匠帮忙配制;没有钢钎、锤子,就用挖镢、锄头代替。经过日夜奋战,首期完成了8公里的长渠,让水流上了山岗,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1956年冬,他们继续将渠延长。在建潘家崖天桥时,高华堂带领青年突击队,把绳子系在腰间悬空作业,最终在南北对峙的绝壁上架起了一座水桥。后来,他们又将渠修到花果山,整个主渠分三次修通,全长54里,因此被称为“五四长渠”。

治水是为了治穷,治穷在于治土。1957年,高华堂决定以第一条干渠的灌溉区三里岗为重点,对荒山进行改造。冬天,他们在三里岗搭起工棚,每天天不亮就打着火把干活,雨雪天也照样坚持。经过努力,共改成了180亩梯田。据《郧县志》记载,高华堂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共带领群众修水渠98条,池塘163口,挖防旱鱼鳞坑4500多个,旱地改水田230余公顷,坡改梯地300多公顷,植树造林种草860多公顷。

高华堂的努力和付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59年,翻山堰村的粮食产量翻番,达到325万公斤,村里除留足种子和口粮外,还向国家交售了65万公斤的余粮。昔日贫穷落后的翻山堰村,逐渐变成了“花果山”,引来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前来学习取经。

1958年11月,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将一面“把治山治水的红旗插上最高峰”的锦旗送给郧县建设乡。同年12月,高华堂光荣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9年10月1日,高华堂再次应邀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庆典,随同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

1959年11月15日,《湖北日报》报道了郧县“三治”的先进事迹。11月20日,《人民日报》向全国推介郧县治水治土治山的经验。11月2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业会议,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带领干部来到郧县翻山堰推广学习高华堂治水治土治山的先进经验,并拍摄了《三治红旗高华堂》的电影纪录片。1960年12月,《人民日报》刊发著名作家碧野撰写的长篇通讯《汉江上游丛山间》,介绍高华堂治山治水的事迹,高华堂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学习高华堂的高潮。

1961年6月,高华堂改任建设(翻山堰)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此后,他还先后担任过大堰区建设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大堰卫生院党支部书记、花果山园艺场党支部书记、县贫协主席等职务。1973年11月,高华堂当选为省贫协副主任,同年12月被增选为县委委员。1974年2月,他当选为郧阳地区贫协副主任。

高华堂一直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直到1981年9月退休。2005年2月,高华堂病逝,享年81岁。他的同乡、郧阳区市政公司干部詹传玉,经过长期的走访,在2006年撰写了18万字的传记《青山依旧在》,详细记录了高华堂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高华堂带领村民修建的“五四长渠”,在之后的岁月里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年久失修,但从2000年起,时任村支书的高传海又带领村民们对“五四长渠”进行了硬化加固,使其继续造福百姓。2022年,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安排专门资金实施“五四长渠”连通清淤工程,新修干渠180多米,渠道清淤8000多米,恢复灌溉面积3000多亩,让这条流淌了60多年的长渠重新焕发生机。

如今,翻山堰村依托“五四长渠”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种植了500亩油葵和1500亩油菜,并建设了3个油厂,打造“一村一品”的油品加工产业。同时,村集体还发展了400亩油茶和30亩渔业养殖,村民们利用优质的水资源发展酿酒产业,年可产2.5万公斤优质小窖酒。此外,村里还大力发展民宿等旅游产业,建起了农耕民宿文化馆,陈列农村的老物件供游客参观,通过招商引资,投资2000万元的民宿也正在紧张建设中,同时配套发展了200多亩小林果基地和200亩五味子药材基地,建成了500亩油橄榄基地,村里还在开发溶洞,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而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高华堂当年带领村民们治水治土治山所奠定的基础。

高华堂以其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改变了翻山堰村的面貌,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和传颂。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8-18 11:29
上一篇:张晚意下一篇:明骥
山东省委原书记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大校
开国大校
开国少将
原天津市委书记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教育事业的勤勉耕耘者
清代官员、画家,指画开山祖
落马官员
原中央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青海省委原书记
中国作家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委原书记
王何鸿燊原配夫人
定海区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兴县人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重庆市委书记
中国作家
教研室主任,后晋升为教授
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
原内蒙古文联副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革命烈士
全国劳动模范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