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鸿盛

革命烈士

张鸿盛

张鸿盛[公元1913年-1949年,革命烈士]+像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人物
张鸿盛,1913年出生在郧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年时期,他聪颖好学,品学兼优,深得私塾先生的赏识。1935年考入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简称联中)。在这里,他除了如饥似渴地吸吮文化知识外,还积极追求进步,时常和共产党员燕若痴等人接近。在燕若痴的熏陶下,他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由于他思想进步,联中党支部把他作为发展对象,指派共产党员张华远与他谈话。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他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于1939年冬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 张鸿盛:郧阳大地上的革命火种(1913-1949)

张鸿盛(1913—1949),原名张承祖,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南化塘镇人。作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骨干,他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始终扎根郧阳山区,以热血与生命践行着对革命的忠诚,是郧阳人民心中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


#### 一、山乡少年的觉醒:从苦难中萌发革命理想
1913年,张鸿盛出生于郧县南化塘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南化塘地处鄂陕交界的大巴山余脉,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当地百姓长期受地主豪绅与军阀势力的双重压迫,生活苦不堪言。张鸿盛自幼随父母务农,亲眼目睹乡亲们被苛捐杂税逼得家破人亡的惨状,心中早早埋下了对不公世道的愤懑。

1927年,北伐战争的浪潮波及郧阳,中共地下党员开始在郧县秘密活动,传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当时14岁的张鸿盛在南化塘街头偶然听到进步青年宣讲“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又看到地下党员张贴的“打倒土豪劣绅”标语,心中受到极大震动。他主动向过往的进步学生请教,借阅《新青年》《向导》等刊物,逐渐明白:只有推翻旧世界,穷人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1930年,郧县遭遇大旱,粮食绝收,地主却趁机囤积居奇,南化塘一带饿殍遍野。17岁的张鸿盛带领村民冲进地主粮仓抢粮分粮,事后被官府通缉,被迫逃往武当山一带躲藏。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仅凭自发的反抗无法改变命运,必须加入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 二、投身红军:在烽火中淬炼成长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从鄂豫皖苏区转移,途经郧县南化塘。张鸿盛得知这是“为穷人打仗的队伍”,连夜翻山越岭找到红军驻地,坚决要求参军。由于他熟悉当地地形,又能说会道,被分配到宣传队,负责发动群众、筹集粮草。

在红军中,张鸿盛进步迅速。他不仅学会了读写,还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随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苏区,参与根据地建设,历任乡苏维埃主席、县宣传科干事等职。他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编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革命歌谣,如“红缨枪,亮堂堂,跟着红军打豺狼;分田地,免租粮,穷人翻身把家当”,在苏区广为流传。

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张鸿盛因熟悉鄂陕边区地形,被留在陕南游击区,担任鄂陕边游击队指导员。他带领游击队在郧县、山阳(今属陕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一次战斗中,他为掩护伤员撤退,左腿被流弹击中,留下终身残疾,但他始终咬牙坚持,被战友们称为“独腿硬汉”。


#### 三、隐蔽战线的坚守: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下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鄂西北的革命斗争转入隐蔽状态。张鸿盛根据党组织指示,回到郧县南化塘,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他利用课堂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组织“抗日儿童团”“青年读书会”,通过讲述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发青少年的抗日热情。同时,他联络当地进步士绅和知识分子,成立“郧县抗日救国会”,筹集物资支援前线,并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地下交通站,为八路军、新四军输送了200多名青年参军。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郧县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张鸿盛被列入“黑名单”。在群众的掩护下,他转移到豫西,继续从事地下工作。期间,他曾两次被捕,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最终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脱险。


#### 四、解放郧阳:用生命铺就胜利之路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张鸿盛奉命返回郧县,担任中共郧县工委委员、南化塘区区长,负责发动群众配合解放军解放郧阳。

他回到南化塘后,迅速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建立地方武装“郧县独立营”,并带领群众为解放军筹集粮食、担架,修复被敌军破坏的道路桥梁。1948年春,国民党军对郧阳进行“清剿”,张鸿盛指挥独立营与敌军周旋,在茅塔河、黄柿坪等地多次击退敌人进攻,保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

1949年3月,郧县即将解放,国民党郧县保安团团长任晓峰率残部退守南化塘以北的玉皇顶,负隅顽抗。为配合解放军主力作战,张鸿盛主动请缨,带领30名突击队员夜袭玉皇顶,为大部队开辟进攻通道。3月18日夜,突击队员趁夜色攀登上玉皇顶,与敌军展开激战。战斗中,张鸿盛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6岁。

当战友们找到他的遗体时,发现他手中仍紧握着一面染血的红旗——那是他亲手缝制的、准备插上郧县城门的五星红旗。


#### 五、精神永存:郧阳人民的永恒纪念
张鸿盛牺牲后,当地群众自发为他修建了纪念碑。1950年,郧县人民政府追授他“革命烈士”称号,将南化塘镇中心小学命名为“鸿盛小学”,以缅怀他的功绩。

张鸿盛的一生,是为郧阳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从一个贫苦农民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始终扎根群众,不畏艰险,在白色恐怖中播撒革命火种,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如今,在郧阳区南化塘镇革命烈士陵园,他的事迹被镌刻在纪念碑上,供后人瞻仰。每年清明,当地干部群众和学生都会前来扫墓,传承他的革命精神,让这颗郧阳大地上的革命火种永远燃烧。

他的故事,不仅是郧阳革命史的重要篇章,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十堰人民在建设家乡、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8-18 11:17
上一篇:刘鼎三下一篇:罗国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家
革命烈士
浙江省委原书记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革命烈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物理学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河北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中共中央委员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西汉开国智囊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民国十大才女
中国哲学史家
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
革命烈士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英雄
国军陆军上将
英勇献身的东源英烈
革命烈士
翁源人物
民国时期政治人物、奉系军阀将领
泗阳人物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国民革命军将领、陆军中将
战斗模范
近代藏书家、教育家
革命烈士
全国劳动模范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