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鼎三[公元1903年-1947年,革命烈士] 湖北十堰市丹江口人物 刘鼎三(1903-1947),原名刘先立,又名刘哲民、刘一平,是湖北省丹江口市(原均县)青山港三里沟村人。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 早年经历与革命启蒙 刘鼎三青年时代进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读书。在学校期间,他受到进步教师和革命者爱国思想的影响,开始接触并参与革命活动。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欺凌的动荡时期,爱国志士们纷纷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武昌作为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为刘鼎三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革命思潮。在进步师生的引领下,刘鼎三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逐渐树立起投身革命、拯救苍生的坚定信念。 ### 早期革命活动 1928年1月,刘鼎三任中共均县青山港吴家湾特别区委宣传委员兼农民军总指挥。他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参与领导了全县声势浩大的抗捐税斗争。当时,均县百姓深受苛捐杂税之苦,刘鼎三利用自己的宣传才能,深入乡村,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反动政府的剥削本质,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反抗意识。他带领农民军与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地主和反动军阀的统治,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华。 1929年9月,刘鼎三担任中共均县委委员。他积极参与县委的各项工作,为均县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贡献力量。在这一时期,他深入基层,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据点,不断扩大党的影响力。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开展地下宣传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均县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1930年4月,刘鼎三出任中共均县临时县委书记。面对复杂的革命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他毫不退缩,坚定地领导均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他注重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斗争能力。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有效地保卫了均县的革命成果。 ### 配合红三军与苏维埃政权建设 1931年5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均县。刘鼎三和纪大纲带领农民武装积极配合红三军,经过激烈战斗,成功解放了均县城。随后,均县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刘鼎三担任均县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后又于8月担任县苏维埃副主席。 在苏维埃政权建设过程中,刘鼎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他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将地主豪绅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同时,他还注重发展教育事业,创办了多所学校,为均县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和建设骨干。 ### 中原突围与游击斗争 1946年,中原突围时,刘鼎三担任豫南军区干部大队队长。他率领干部大队在河南卢氏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并担任该县荆章区临时区长。在艰苦的游击环境中,刘鼎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他带领干部大队与敌人巧妙周旋,多次成功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保存了革命力量。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被捕与牺牲 1947年3月8日,刘鼎三在河南渑池县不幸被捕,随后被关押在国民党洛阳集中营。在狱中,他遭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和迫害,但始终坚贞不屈,坚守党的秘密。他不仅自己坚定信念,还积极组织难友进行绝食斗争,鼓励难友们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坚信革命必将胜利。他对难友们说:“天下不会总是这么黑,总有天亮的时候,敌人不久就要完蛋,全中国会解放的,革命会胜利的。”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并不打算放过刘鼎三。一个多月后,刘鼎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洛阳集中营,时年44岁。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敬仰。 刘鼎三烈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均县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丹江口市乃至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