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播[唐][公元719年-797年,唐朝宰相] 河南新乡市卫辉市人物 关播,字务元,卫州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唐朝宰相,自称汉寿亭侯关羽之后。 关播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河南府兵曹、淮南节度判官、滁州刺史、六部员外郎、河中少尹、给事中、刑吏二部侍郎等职,后迁刑部尚书。 建中三年(782年),关播得到宰相卢杞的推荐,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卢杞控制的傀儡宰相,任内毫无作为。泾原兵变后,罢为刑部尚书、检校右仆射、兵部尚书。期间,以御史大夫的身份,持节护送咸安公主进入回纥和亲。使命完成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 贞元十三年(797年),关播病逝,时年79岁,追赠太子太保。 关播(719年-797年),字务元,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是唐朝中期的宰相,相传为汉寿亭侯关羽之后。他一生历经多朝,仕途起伏,虽曾位居宰相之位,但因种种缘故,在历史上留下了较为复杂的印记。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期入仕与被贬 关播年轻时考中进士,由此踏入仕途。他最初担任淮南节度从事,后又任卫佐评事、右补阙等职。关播善于阐述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尤其精通佛学。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因与神策军使王驾鹤关系密切,遭到宰相元载的排挤,被贬为河南府兵曹。不过,关播并未因被贬而消极对待,在此期间,他政绩突出,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理才能。 累职升迁 大历八年(773年),陈少游担任淮南节度使,关播被征辟为节度判官,加检校金部员外郎,并代理滁州刺史。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宋留后李灵曜反叛朝廷,陈少游出兵征讨,导致境内盗贼蜂起。关播调兵守御,为政清简,使得百姓得以安宁,他的治理能力再次得到体现,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大历十二年(777年),杨绾、常衮担任宰相,提拔关播为刑部都官员外郎。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关播的仕途迎来了新的转机。他先是改任兵部员外郎,后又担任河中少尹。 建中二年(781年),关播改任给事中。当时,各司甲库都由胥吏掌管,存在诸多弊端,关播建议改由士人掌管,这一举措解决了为时已久的胥吏弊端,他也因此升任刑部侍郎。宰相卢杞认为关播脾气温和,易于控制,便常在皇帝面前推荐他。关播由此改任吏部侍郎,不久又升任刑部尚书。 担任宰相 建中三年(782年),在卢杞的举荐下,唐德宗任命关播为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关播正式成为宰相。然而,他虽居宰相之位,却只是卢杞控制的傀儡,当时朝政一概由卢杞决断,关播在朝中从不敢表露意见,只是列席参与,从不发言。 关播还因一件事遭到世人讥笑。当时,李元平、陶公达、张愻、刘承诫等人夸夸其谈,依附于关播门下,自谓才高,而关播对他们深信不疑,称他们都有将相之才,多次向唐德宗举荐。后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唐德宗在关播的推荐下,任命李元平为汝州刺史。谁知李元平到任不到十日,便被李希烈俘获,汝州也随之陷落,关播因此成为了众矢之的,其识人之明受到严重质疑。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关播随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之后,卢杞、白志贞等相继被贬官罢黜,但关播起初仍保留宰相之位。不过,百官纷纷上表,认为关播不宜再担任宰相,唐德宗最终将其罢免,改任他为刑部尚书。对此,韦伦曾哭道:“宰相不能尽谋划辅佐之责,以致有今日之祸,却还能位居尚书,真是令人痛心啊”,可见当时众人对关播的不满之情。 晚年生涯 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决定以咸安公主和亲回鹘。关播加拜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并充任使者,持节护送咸安公主,册封回鹘可汗。完成使命后,关播被改任为兵部尚书。此后,他称病请辞,最终以太子少师之职致仕。 致仕后的关播,减少了家中的车马僮仆,闭门不出,不问外事,这种低调谦逊的态度得到了士君子的尊重。贞元十三年(797年),关播病逝,终年七十九岁。唐德宗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并为其辍朝一日,以示哀悼。 关播作为唐朝宰相,虽因在任期间缺乏作为和识人之明而受到诟病,但他早期在地方治理中展现出的才能,以及晚年致仕后低调的处事风格,也为其人生增添了一些亮色。他的一生,是唐朝中期政治环境和官僚生态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