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韦思谦

唐朝宰相

韦思谦

韦思谦[唐][公元611年-689年,唐朝宰相]+像 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人物
韦思谦,本名韦仁约,字思谦,郑州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唐朝时期大臣,任丘县令韦德伦之子。
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授予应城县令。得到吏部尚书高季辅提拔,迁监察御史。永徽元年,曾弹劾辅政大臣褚遂良。等到褚遂良恢复官爵,韦思谦被贬为清水县令,迁沛王(李贤)仓曹参军,累迁右司郎中。永淳元年,迁检校尚书左丞、御史大夫。整订法纲,朝廷肃然。武则天执政时期,韦思谦迁为宗正卿、右肃政大夫,赐爵博昌县男,迁纳言,成为宰相,以太中大夫致仕。
永昌元年(689年),去世,时年七十九岁,追赠幽州都督,图形凌烟阁。其子韦承庆、韦嗣立皆至宰相,尽心辅佐皇帝,得到时人称赞。
韦思谦(611年—689年10月16日),本名仁约,字思谦,河南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他是唐朝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爵封博昌县开国男,以太中大夫的官职告老还乡,去世时追赠为幽州都督。其与儿子韦承庆、韦嗣立父子三人皆官至宰相,尽心辅佐皇帝,为时人称赞,有“一门三相”的美誉。以下是对韦思谦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与入仕
韦思谦的祖先自雍州杜陵(今西安杜陵)南迁,客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后又迁徙到郑州阳武。他八岁时母亲去世,因孝顺而出名。后来,韦思谦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最初,他担任应城令,在任上积极治理地方,但一年后参加选考时,政绩考核为末等。按照过去的制度,这类情况大多不能晋升,然而吏部尚书高季辅却赏识他的才能,提拔他做了监察御史,韦思谦也因此逐渐出名。

直言敢谏,弹劾权贵
韦思谦担任监察御史期间,秉持着刚正不阿的态度,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他曾说过:“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意思是御史出巡代表着朝廷的权威,若不能发现当地存在的问题,不能给官场恶习一记重拳,便是失职渎职。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韦思谦在一次出巡中,发现中书令褚遂良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田地,这种行为触犯了唐律。当时,大理少卿张睿册却认为褚遂良无罪,明显是在包庇纵容。韦思谦毫不畏惧权贵,毅然上书弹劾此事,他在《劾张睿册回护褚遂良断判不当奏》中,指出褚遂良不上报国家,私定低价买卖土地,张睿册附下罔上,包庇纵容犯罪。最终,褚遂良被降为同州刺史,张睿册被降为循州刺史。

然而,褚遂良后来被重新起用,恢复了中书令之职。为了报复韦思谦,他找了个理由将韦思谦贬为清水县令。面对这样的遭遇,韦思谦并未退缩或后悔,他慷慨激昂地说:“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终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展现出了他刚正不阿、一心报国的高尚品格。

深得高宗信任,裁决疑难案件
尽管韦思谦因弹劾褚遂良而遭贬谪,但唐高宗经过考察,认为他很有才能,对他十分赏识。后来,韦思谦得到重新任用,官职不断升迁,历任右司郎中、尚书左丞等职。

永淳元年(682年),韦思谦升任御史大夫。唐高宗每当遇到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于判决的案件,都会让韦思谦参与裁决。例如,当时武侯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合,田仁会便捏造罪名诬陷张仁祎。唐高宗亲自过问此案,在朝堂上询问张仁祎,张仁祎因十分害怕而回答得语无伦次。韦思谦见状,上前为张仁祎辩解,他说:“臣与张仁祎曾是同僚,相当了解这件事的缘由。张仁祎为人懦弱而不能为自己申辩。如果田仁会迷惑圣上的视听,使张仁祎获罪,那就是为臣事君不尽心了。请让二人为此事对证。”他言辞流利、思路畅达,最终唐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公正地处理了此案。

韦思谦在御史台任职时,作风严谨,态度刚正。每次见到王公,他从不行跪拜礼。有人劝他,他回答说:“雕、鹗、鹰、鹯,怎能与众禽为伴?为何要行跪拜礼来亲近他们?况且身为谏官,本来就应独立。”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阿谀奉承权贵,维护了谏官的尊严和独立性。

武后摄政时期的仕途变迁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驾崩,太子李哲继位为唐中宗,武则天以太后摄政,掌握实权。嗣圣元年(684年),中宗意图独立执政,武后将他废黜,改立皇弟豫王李旦为唐睿宗,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柄。

在此期间,韦思谦转任宗正卿,恰逢改换官名,改任司属卿。武则天为了加强统治,分别设置左右肃政台,任命韦思谦为右肃政大夫。按照过去的规矩,大夫和御史行对等之礼,但韦思谦却认为朝廷班列本有等级差别,不能无原则地行事,所以惟独他坐着接受御史的拜见。

垂拱元年(685年),韦思谦因政绩和忠诚,被赐爵博昌县男,后又升任凤阁鸾台三品。垂拱二年(686年),他接替苏良嗣任纳言,正式成为宰相,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在任期间,他依旧秉持着公正无私的态度,为朝廷选拔人才,整顿吏治,对武则天时期的政治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晚年致仕与去世
垂拱三年(687年),韦思谦年事已高,上表告老请求辞官。武则天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加授太中大夫,让他得以光荣退休。

永昌元年(689年),韦思谦死于家中,享年七十九岁。武则天听闻后,追赠他为幽州都督,以表彰他一生为朝廷所做的贡献。唐德宗年间,韦思谦得以续图凌烟阁,这也是对他功绩和品德的一种认可和褒奖。

历史评价与影响
韦思谦一生为官正直,刚正不阿,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职责,是唐朝时期一位杰出的官员。他不畏权贵,敢于弹劾违法乱纪的高官,如弹劾褚遂良一事,充分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担当,为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国家的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御史台任职时,他强调御史的职责是震慑州县,整顿官场风气,并且以身作则,不向王公权贵行跪拜礼,坚持谏官的独立性,对唐朝的监察制度建设和官场风气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长于裁决案件,多次为唐高宗解决疑难案件,深受高宗信任,是高宗开创永徽之治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外,韦思谦还教子有方,家规甚严。在他的教导下,两个儿子韦承庆、韦嗣立都品行端正,才学过人,后来也都官至宰相,成就了“一门三相”的佳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美谈。韦思谦及其家族传承的刚正不阿、敢于担当的品质,也成为了当地崇文尚贤、精忠报国的淳朴民风和廉洁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2 10:08
上一篇:万俟卨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代风水大师
唐朝宰相
千古名相
唐朝第二十任皇帝
刚正谏臣
唐朝开国皇帝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开国少将
清朝起义首领
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西汉开国功臣
唐朝宰相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朝宰相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
西汉武帝朝詹事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