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楚印[公元1909年-1940年,抗日英烈]+像 河南信阳市光山县人物 官楚印(1909年04月-1940年07月),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人。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苏维埃执行委员、乡农民赤卫队、红军游击师团政治委员、师长、师政治委员等职。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革命根椐地,官楚印留下坚持斗争。1933年,为了配合红二十五军坚持根椐地斗争,各地游击队在鄂东北特委领导下,分别组成数路游击师。官楚印先后任第九路游击师政治委员、师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北上抗日后,他同战友们一起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到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秋,回到大别山开展抗日斗争。后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路东总队政治委员,在边区党委的领导下,在日军占领区和根据地之间,数次重创敌军。1940年7月,在湖北黄陂县王家河战斗中牺牲。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官楚印烈士名列其中。 官楚印是河南信阳市光山县(今属新县)郭家河乡叶湾村人,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抗日英烈。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始终致力于为人民谋解放,为民族谋独立,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 苦难童年与革命启蒙 1909年4月,官楚印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命运对他十分残酷,3岁时,父母先后离世,他只能与哥嫂相依为命。11岁时,为了生计,哥嫂将他送到十几里外的大地主刘少波家放牛,从此他开始了饱受折磨的生活。在地主家,官楚印受尽欺凌,但他没有屈服,而是将仇恨深埋心中,倔强的性格也在苦难中逐渐形成。 不久后,哥嫂也因贫病交加相继去世,官楚印成为了孤儿。生活的磨难让他深刻认识到,只有除掉地主、恶霸,穷人才会有好日子过。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郭家河一带活动,官楚印接触到了革命思想,逐渐明白了穷人翻身解放的道理。 ### 投身革命斗争 1928年春,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人陈文侯、陈定侯的引导下,官楚印秘密加入了农民协会,正式投身革命活动。同年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官楚印积极在官围子、刘畈、月儿湾等周围村庄发展党员,发动群众,开展打击土豪劣绅的斗争,成为当地革命活动的积极推动者。 1929年,郭家河、陡山河等地相继成立苏维埃政权,官楚印被选为光山县弦南区第五乡苏维埃副主席。在乡政府成立大会上,他亲手处决了恶霸刘少波,为民除害,大快人心。此后,他领导贫苦农民开展斗地主、反恶霸斗争,积极为乡亲们谋福祉,深受群众爱戴。 ### 坚持游击战争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对大别山根据地进行了残酷“清剿”。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官楚印没有退缩,他将一些乡村干部和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弦南区第五乡游击队,把隐蔽斗争和公开的武装斗争相结合,在莲康山、古庙一带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打了许多漂亮仗。 一次,官楚印和几十名游击队员转移到老叶湾活动,因叛徒告密,遭到几百名民团匪徒包围。关键时刻,他当机立断,命令共产党员留下来掩护,其余人员从后山撤退。他与留下的3名同志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成功掩护了其他队员转移,但3名战友不幸牺牲,他自己也身负重伤,昏倒在血泊中。幸运的是,乡亲们发现他尚有气息,一位姓叶的老大爷将他抬回家中精心照料,3个多月后,官楚印伤愈归队,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1933年,豫鄂交界处的各乡游击队组成游击师,官楚印参加了第九路游击师,先后担任团政治委员、师长、师政治委员等职。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奉命转移,官楚印等留下来继续坚持斗争。面对国民党更加残酷的“围剿”,他带领便衣队、游击队,配合红二十八军,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在大别山区与敌人周旋,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6年3月,中共豫东南特委成立,官楚印担任特委常委。随后,豫东南第三路游击师组建,他出任师长兼政委。他带领游击队员,时而穿梭于深山老林,时而活跃在城镇乡村,截兵车、炸桥梁,开展了一系列游击活动,为豫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敌人对他恨之入骨,抓不到官楚印,就将其妻子吊在村头白果树上,残酷折磨,但他的妻子始终没有屈服,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 ### 奔赴抗日前线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大别山的游击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江淮抗日前线。1938年6月,官楚印奉命到延安抗大学习。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锻炼,他的军事素养和政治觉悟得到了极大提升,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 1939年春,考虑到官楚印对大别山地区情况熟悉,组织安排他回大别山区发动群众,领导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回到边区后,他在边区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积极发动群众,迅速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1940年年初,豫鄂边区党委将边区抗日武装力量统一组织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官楚印担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路东总队政治委员。他带领路东总队战斗在大别山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 壮烈牺牲 1940年7月,官楚印率部在湖北黄陂县王家河(今属大悟县)与日军作战。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英勇杀敌。然而,不幸的是,他在激战中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官楚印牺牲后,当地群众悲痛万分,他的英勇事迹在大别山区广为流传。他为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他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烈,他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载史册,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官楚印从一个饱受苦难的孤儿,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英勇的抗日将领,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民族解放的不懈追求。他的事迹不仅是大别山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光辉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